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0:16:32

天中晚報客戶端 2021-01-19 11:55:51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六代傳承的唢呐技藝)1

“千年琵笆,萬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響全劇終。初聞不識唢呐音,再聽已是棺中人。黃泉路上人消沉,望鄉台上憶前塵。孟婆一湯忘今生,從此人間不再來!”流傳于鄉間的這些對傳統樂器的理解與認知,道不完音樂與生活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傾訴不盡人們對曾經苦難生活的無限懷想。

百般樂器唢呐為王,電影《百鳥朝鳳》中的那曲唢呐曲寫就了人生百态,在上蔡縣韓寨鄉郭莊村有一個唢呐世家,以郭永啟為代表的市第六批非遺傳人成為古蔡大地遠近聞名的“唢呐王”。

“這家人癡迷樂器,大家都知道!”近日,記者前去采訪時當時村民這樣評價這個六代傳承唢呐藝術的民間音樂世家。

家傳絕學:傳承路上的矢志堅守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六代傳承的唢呐技藝)2

盛名于上蔡及鄰近市、縣的“郭家唢呐藝術”,創班于清光緒二十年,始自上蔡縣韓寨鎮郭莊村郭永啟曾祖郭早行。為謀生計,郭早行9歲随本村“郭響器”(名不詳)學習唢呐演奏,13歲藝成,16歲籌資組班,名噪鄉邑,時謂“郭家班”。後經曆代家承,脈續六代,祖父郭顔珍、父親郭紹相,直至郭永啟及其兒子郭江濤、孫子郭嘉浩,迄今已有120年的曆史。

由郭永啟傳承、發展、創新的“郭家唢呐藝術”吹奏技藝更加精湛,肢體語言更加豐富,曲目内容更加新穎。由最初的小、中唢呐,又加入了大唢呐演奏。并通過網絡視頻,結合全國各地“唢呐名班”取長補短,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将口内技巧和指法技藝完美地融為一體。既有《百鳥朝鳳》《全家福》《一枝花》《山村來了售貨員》……諸多脍炙人口的唢呐獨奏曲,同時保留了《擡花轎》《收姜維》《包青天》《五世請纓》《朝陽溝》等數十種傳統戲曲,為這一傳統音樂注入了新的活力,符合廣大百姓的傳統音樂審美趨向。

因韓寨地理位置優越,兼之父親郭紹相名頭響,但凡紅白喜事,周邊村鎮乃至其他縣域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家班”。随之,人們便記住了班中年齡最小、演奏最為賣力、“花活”最多的郭永啟,稱其為“小響器王”。自1985年接任“郭家班”至今,郭永啟與家人走南闖北,足迹遍及上蔡全境及西平、遂平、周口、漯河、鄭州諸地,聲譽日趨興隆。

“郭家唢呐藝術”技巧豐富、風趣幽默、風格多樣,激越豪放與委婉細膩兼容,極富生活情趣和藝術感染力。在演奏過程中,充分利用連奏、單吐、雙吐、三吐、彈音、花舌、蕭音、滑音、顫音、疊音、墊音等口内技巧和指法技巧。在表現大自然如《百鳥朝鳳》之類的唢呐獨奏曲中,尤擅長飛禽、昆蟲鳴叫之啼鳴。能夠通過豐富、準确的肢體語言,賦予曲中人物生動的情感色彩,意蘊深沉,給觀衆以強烈的視聽沖撞力。

唢呐演奏吹、演合并,技巧豐富,得皮毛者易,求精湛者難。不但需要藝人有很好的天賦,尚需藝人後天之苦功,故使多數人望而卻步。有些人将演奏唢呐看作是 “下九流”,因而從事唢呐演奏者泛善可陳。而郭家人對唢呐的堅守與傳承,将這一傳統音樂發揚光大。郭家唢呐曾到市裡參加兩次比賽均獲得一等獎。

六代堅守:“抖”出彩的非遺文化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六代傳承的唢呐技藝)3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六代傳承的唢呐技藝)4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六代傳承的唢呐技藝)5

從郭永啟的曾祖郭早行、祖父郭顔珍、父親郭紹相一輩接着一輩教,到了郭永啟這一代,學習起來更加吃苦。

采訪中,郭永啟僅僅用一個“諾子”(一種樂器)模仿吹出一首完整的《一家人歡天喜地》豫劇唱段,他額頭青筋暴露,面色通紅,由于需要全部氣力将這個握在手心裡的樂器吹奏出炫酷的音樂,他可謂拼盡全力,一隻手将其含在口中,另一隻手放在外面在恰當的時候用寬厚的手掌劃一下,劃的輕重緩急就會變幻出粗犷、細膩甚至柔腸百結的音樂效果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于郭永啟來說,少年學吹唢呐的往事曆曆在目。“那時候學習樂器僅僅是為了紅白喜事上讨人家歡喜,得到主家賞的幾塊肉解饞。根本不要工錢。”訓練的時候不能在家裡或者村裡練習,唢呐在一些村民看來不吉利,為避免擾民,十幾歲的郭永啟帶着侄子何高粱等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在墳場吹,在曠野裡吹,冬天兩隻手凍得皲裂紅腫,吹得聲嘶力竭聲淚俱下,甚至寒冬臘月唢呐口流出的哈氣滴水成冰。

“不能在屋子裡練習唢呐,冬暖夏涼不行。你在屋子裡練得再好,等到實踐中啥環境都有,不可能讓你吹的時候給這麼好的條件,藝人隻能适應社會,不能讓社會适應你。如果平時不刻苦到了演出現場手指頭因冷捂不住唢呐眼兒,吹不到位那不是自砸招牌嗎!”何高粱談起那段學習唢呐的經曆感觸頗深。如今,郭永啟的兒子娶了許昌鄢陵唢呐世家出身的女孩王華榮,别看華榮是個女孩,從小癡迷唢呐,一個人能吹上百首曲子,還專門在家中開辟一間直播室,每天白天幹活兒,家裡開着浴池酒店,晚上一個人面對鏡頭直播唢呐,粉絲有18萬多,一次直播4個小時,每個月能賺幾萬元錢。

燈光、布景、道具一應俱全,王華榮文化不高,可是頭腦特别與時俱進,她說粉絲一天不見就會留言,這也給了她全身心吹奏唢呐的信心與勇氣,“會的吹好,不會的下去自學也要吹好!”憑借着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加上公公的指導,何高粱的配合,無論是在直播間裡吹奏還是在野外盡情吹奏,梆子一響,唢呐以其嘹亮高亢的音色劃破蒼穹,而吹笙的何高粱全身心沉浸在音樂之中,一家人通力配合,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曲子通過抖音平台傳播向大江南北。

14歲的郭嘉浩生性腼腆,目前在許昌藝校學習音樂,短短一年時間唢呐技藝進步神速,面對鏡頭,他的一曲《西北随想》技巧純熟,聽得爺爺如癡如醉。“我們是野路子出身,全靠口口相傳,實踐技巧強,感染效果好,而學院派更講究吐氣發音的技巧,在我們的傳授下,孫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下接受熏陶,在專業老師的傳授下能夠有這麼大的進步我們郭家唢呐後繼有人!”郭永啟動情地說。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六代傳承的唢呐技藝)6

民間唢呐十大高手(六代傳承的唢呐技藝)7

“我們曾經跑到甘肅等地一路吹一路走,兜裡沒裝一分錢,就靠着自己的技術遊走江湖,那時候可謂一招吃遍天下鮮,也在表演中向同行學習,可是遇到強手不能弱,遇到弱者不能過強,學習的過程如海綿感覺很奇妙,我們每天快快樂樂,吹吹打打,也是一種生活。”郭永啟說。

唢呐曆史悠久,在民間廣為流行。在繼承和弘揚這一傳統音樂的同時,“郭家唢呐藝術”與時俱進,在吹奏和表演方面與時代同步,善于吸取衆之所長,雅俗共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郭氏唢呐演奏風格。在婚喪嫁娶、壽慶喬遷、開業慶典、節日活動中,為群衆所喜聞樂見。進而延續、傳承了這一悠久的傳統音樂,給民間娛樂活動增添了一抹動人的風景。

天中晚報原創文圖(視頻)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經授權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删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