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一、文學常識
《誡子書》選自《 》,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時期著名的_________家、______家。我們學過他的《_____________》
二、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夫君子之行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甯靜無以緻遠 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
悲守窮廬 将複何及!
三、翻譯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5、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6、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7、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四、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辍耕之壟上 B、宋何罪之有
C、水陸草木之花 D、願借子殺之
五、課文理解。
1、本文就體裁而言,屬于 :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論述的過程中,作者從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2、作者寫這封家書的用意是什麼?
3、《誡子書》中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4、請寫出兩句曆代歌頌作者的名句
5、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做"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
6、 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說明了"淡泊""甯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隻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隻是單純的甯靜,而有淡泊名利的
《誡子書》練習題
一、文學常識
《誡子書》選自《 》,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時期著名的_________家、______家。我們學過他的《_____________》
二、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夫君子之行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甯靜無以緻遠 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
悲守窮廬 将複何及!
三、翻譯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5、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6、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7、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四、和"夫君子之行"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辍耕之壟上 B、宋何罪之有
C、水陸草木之花 D、願借子殺之
五、課文理解。
1、本文就體裁而言,屬于 :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論述的過程中,作者從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2、作者寫這封家書的用意是什麼?
3、《誡子書》中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4、請寫出兩句曆代歌頌作者的名句
5、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做"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
6、 對這篇短文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說明了"淡泊""甯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強調他們是與人的志向相關的。
B、"學須靜也"的"學"已經不隻是一般的學習,而含有修養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隻是單純的甯靜,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甯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将複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願望。
本文作者主要 和 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的,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請從文中挑選自己的喜歡的句子進行說明。
9、關于修身養性的問題,古人有過許多名言警句,請你任意寫出兩句。
10、本文論述了三層關系,分别為:
11、出自本文的成語:
12、學習的最佳境界:
13、舉例說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點:
14、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甯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的句子: ; ; 。(共三句)
(2)文中強調苦學與成才關系的句子是: , 。(共兩句)
(3)諸葛亮總結了一生經曆,表達了對兒子的教誨與期望的千古名句是;反映諸葛亮靜觀萬物、靜心思考和冷靜處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是;文中常被人們引做"志當存高遠"的兩句話是 , 。(題幹描述的為同一句話)
六、比較閱讀
【一】
(甲)周公誡子
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衆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諸葛亮《誡子書》
1、解釋下邊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 ) 又相天子( )
吾于天下亦不輕矣( ) 往矣,子勿以魯國驕士( )
2、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内容是: 。
3、将下列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4、《誡子書》 ,作者在文中對兒子提出了怎樣的告誡
5、你從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二】
【甲】……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複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衆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為衆人而已耶?
——王安石《傷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無以明志 ( )
2、翻譯下列句子。
卒之為衆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譯文:
3、兩文關于學習所持觀點的相通之處是什麼?其根據(或理由)各是什麼?
觀點相通之處:
根據(或理由):
【三】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⒅,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聖,誰能獨免?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黾勉⑴辭世⑵,使汝等幼而饑寒……良獨内愧。
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複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财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颍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北汜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複何言。(陶淵明《與子俨等疏》節選)
【注】⑴黾勉:勉力⑵辭世:指棄官隐居⑶緬求:遠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壽命。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夫君子之行。( ) ⑵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
⑶每以家弊。( ) ⑷至心尚之。( )
2、下列句中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患病以來,漸就衰損。
B、雖不能爾。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視其轍,登轼而望之。
D、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 故時有物外之趣。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⑵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4、乙文畫曲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15、家書,是親人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同為家書,甲乙兩文分别對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1
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甯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将複何及"表達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願望。
本文作者主要 和 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的,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請從文中挑選自己的喜歡的句子進行說明。
9、關于修身養性的問題,古人有過許多名言警句,請你任意寫出兩句。
10、本文論述了三層關系,分别為:
11、出自本文的成語:
12、學習的最佳境界:
13、舉例說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點:
14、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甯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的句子: ; ; 。(共三句)
(2)文中強調苦學與成才關系的句子是: , 。(共兩句)
(3)諸葛亮總結了一生經曆,表達了對兒子的教誨與期望的千古名句是;反映諸葛亮靜觀萬物、靜心思考和冷靜處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是;文中常被人們引做"志當存高遠"的兩句話是 , 。(題幹描述的為同一句話)
六、比較閱讀
【一】
(甲)周公誡子
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衆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諸葛亮《誡子書》
1、解釋下邊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 ) 又相天子( )
吾于天下亦不輕矣( ) 往矣,子勿以魯國驕士( )
2、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内容是: 。
3、将下列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4、《誡子書》 ,作者在文中對兒子提出了怎樣的告誡
5、你從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麼啟發
【二】
【甲】……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複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衆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為衆人而已耶?
——王安石《傷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無以明志 ( )
2、翻譯下列句子。
卒之為衆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譯文:
3、兩文關于學習所持觀點的相通之處是什麼?其根據(或理由)各是什麼?
觀點相通之處:
根據(或理由):
【三】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⒅,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諸葛亮《誡子書》)
【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聖,誰能獨免?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遊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黾勉⑴辭世⑵,使汝等幼而饑寒……良獨内愧。
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複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财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颍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北汜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複何言。(陶淵明《與子俨等疏》節選)
【注】⑴黾勉:勉力⑵辭世:指棄官隐居⑶緬求:遠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壽命。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夫君子之行。( ) ⑵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
⑶每以家弊。( ) ⑷至心尚之。( )
2、下列句中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患病以來,漸就衰損。
B、雖不能爾。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視其轍,登轼而望之。
D、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 故時有物外之趣。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非澹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⑵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4、乙文畫曲線的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15、家書,是親人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載體。同為家書,甲乙兩文分别對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