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九年辛醜科殿試結束,這是成祖遷都後的第一場考試,北京城裡的進士們心中不無緊張和期待,雖然說他們都是已經通過會試,無論殿試結果如何,他們都算是進士出身,但是名次、等級的不同直接意味着他們是直接進中央,還是下基層。長安左門的黃榜上,于謙名列三甲第九十二名。成績并不理想。都說出名要趁早,可惜此後五年,直到二十九歲,于謙,都沒有獲得曆史演出的入場券。
此時已經是宣德朝,明宣宗命于謙為山西道監察禦史,幹的事情就是彈劾。雖然隻有七品,卻沒人敢得罪。出頭露臉的機會也多,還挺符合于謙剛直的個性。于謙,文筆不俗,顔值不低(史載他才貌英偉),最重要的是有副好嗓子,聲如洪鐘,每次奏對,明宣宗都為之傾聽。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漢王朱高煦造反,為了殺雞儆猴,警示同懷異心的趙王,朱瞻基決定禦駕親征。親征都得有個理由,得做好宣傳工作,漢王造反的理由是幫我這個侄兒清理一下身邊的小人,朱瞻基就讓于謙去數落漢王的罪狀。這個工作真是再适合不過了,于謙果然辦得漂亮,宣宗皇帝一高興,回去就賞了他跟那些同行的一品二品的官員一樣的東西,又讓他巡按江西。
總算可以為老百姓辦點實事兒了!于謙查辦冤假錯案,又不怕權臣,宣宗皇帝非常欣賞這個年輕人,等到宣德五年,他覺得考察得差不多了,竟然将于謙一下子從正七品升到了正三品兵部右侍郎,巡撫地方,這一巡巡了十八年。在地方,于謙幹的都是又苦又累的差事,要給民衆洗雪冤屈,要赈濟災民,要懲治匪患,還不能跟家人團聚。達則兼濟天下是他想要的,可是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結束呢?
于謙個性剛直,兩袖清風,每次從地方辦事回來,都不會給那些權臣太監帶點伴手禮。老百姓贊美他,可是朝裡有人無利不起早,當然不喜歡他。正統五年,于謙舉薦王來、孫原貞代替自己巡撫山西,自己想回京做官,這不符合規定,果然就讓言官參了一本,當時英宗也沒記在心裡,第二年又有人參了一本,說于謙擅離職守,那些言官左一個不忠,右一個不忠,三司審理此案,給于謙定了個徒刑,言官還是不滿意,索性連辦理案子的都察院右都禦史陳智、大理寺卿王文一塊兒彈劾了!于是辦這事兒的人變成了王振,此時他正炙手可熱,沒事就想搞個大新聞,美其名曰重典禦下,就把于謙抓起來,判了刑。好在後來陳智又找了個機會,給于謙洗刷了冤屈,于謙被釋放出獄,官降一品,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也免了巡撫的職責。
這樣也好,于謙做了這麼多年巡撫,風塵仆仆,太累了!他不能跟妻子溫存,不能陪兒子成長,更不能為老父盡孝!現在,雖說官降了,巡撫不幹了,也算能讓他歇歇了!但是他走了以後,山西鬧了旱災,山西人民想念他,河南人民想念他,藩王也上書求皇上把于謙還回來!雖有莼鲈之思,奈何宦海浮沉,天命、民命、君命,哪敢有違,于謙又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繼續奔跑,直到正統十二年,他的老父過世,于謙想要留家守孝,英宗不許,隻得趕回京城,任職兵部。
天命如是啊!正統十四年,英宗朱祁鎮效仿自己的爸爸宣宗皇帝來了個禦駕親征,帶走了兵部尚書邝埜(況聲,也聲)一道出了長城,準備圍獵瓦剌人。嗚呼哀哉,土木堡一戰,大明二十萬英靈祭天,英宗自己被瓦剌人圍獵了,朝野嘩然!京師危急!此時翰林院侍講徐珵,一個靠算命出主意的人,夜觀天象有變,認為國運已去,在負責監國的郕王朱祁钰問群臣是戰是守時提出南遷。一旦南遷,就意味着大明丢棄了京師,退回長江以南,這對軍心、民心都是一個緻命打擊,自古南渡未有歸者。年過半百的于謙此時當朝斷喝:敢言南遷者,斬!上下恐慌之時,于謙請求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前來勤王,開始部署保衛京師的工作。手裡有了軍隊,大家心裡才安穩了點。
起初是王振拐着明英宗禦駕親征,戰事連連敗退,言官彈劾,王振的同黨馬順偏偏找死,反駁言官!本來大臣們就恨透了王振,曆數罪狀,陳年舊事,一樁樁,一件件,都給抖落出來,越說越有氣,越說心裡越委屈,最後直接啥也不說了,直接掄拳頭揍馬順!給事中王竑起了個頭,大家一哄而上,把馬順活活打死!郕王朱祁钰吓懵了,連護衛都顧不上喊,直接想跑了。是于謙撥開混亂的官員們,對郕王喊道:“殿下,馬順等有罪該死,不要追究百官的錯。”此時于謙鬓發蒼蒼,衣服袍袖在混亂中被撕壞,而他聲音的力度仍然不減當年,有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朱祁钰原本十分驚慌,于謙的話讓他鎮定下來,百官也因為于謙而免了罪。走出左掖門,于謙被吏部尚書王直拉住了手:“國家多虧有你啊,今天就算有一百個我又有什麼用呢?”
當時瓦剌挾持英宗,窺伺京師,大臣們都擔心太子朱見深年紀太小,考慮重新立皇帝。于謙提議立郕王為皇帝,尊英宗為太上皇。郕王當然一千個不願意,工作危險系數太高了,但是于謙說:“這不是出于私情,為了國家不得不這樣。”于謙說這話簡潔有力,郕王拒絕不了。此時升為兵部尚書的于謙推賢舉能,嚴陣以待,親自督戰,别說跟瓦剌人投降,哪怕是一點點示弱他都不幹。原本也先想利用英宗勒索黃金絲綢,幾次三番找人來談判,于謙知道這哪是談判,這是綁票勒索,索性不跟他談。瓦剌也試着進攻京師,但此時明軍已擴充到二十二萬人,且在于謙的指揮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有大量火器,瓦剌遠途行軍,武器裝備落後,顯然處于不利地位,他們幾次攻擊都以失敗告終,隻能退到關外。原本想要靠肉票獲得黃金的瓦剌人,反而因為戰争失去了和大明友好經商的可能,也先隻好把英宗還回來,繼續俯首稱臣。
于謙,他的悲劇在過于正直。當初,是他為了國家考慮,提議立了代宗,而京師保衛戰勝利,代宗屁股剛剛坐熱龍椅,他又為了道義對代宗說:“到了該把英宗接回來的時候了。”代宗本來很不高興,但是于謙承諾如果英宗企圖複辟,他第一個不會答應。代宗這才說:“聽你的,聽你的。”代宗在位期間,于謙是朝中第一有說話分量的人,代宗心中雖然忌憚于謙手中的權力,但又格外信任他,恩寵他,這換了常人,不說炫耀,至少不會拒絕,但是于謙不。代宗給他房子,他不要;代宗讓他兒子做官,他推辭;代宗給他雙份薪水,他連連說不。清白至此,世上的一切都要黯然無光了。他脫穎而出是他的能力,是時勢造就。然而為臣如此,叫那些企圖混日子過的人怎麼辦呢?有小人秘密搜集于謙的把柄軟處,上疏給皇帝,代宗不但不信,還拿給于謙看,跟于謙說别怕,我信你。于謙生病,代宗派人輪番探望,吃的用的都賞給他,一旦沒有了,就立刻回報,哪怕是鹹菜沒有了,都立刻給添上,真是一個大寫的寵愛!
代宗的庇護讓于謙能夠順利地辦成自己的事情,或許正是這種情誼的影響,在代宗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件事上,他默許了。英宗被代宗軟禁在南宮,到了景泰八年,代宗病重,曹吉祥、曾受恩于于謙的石亨,和那個荒唐的“算命先生”徐有貞在正月十七這一天謀劃了複辟。迎接英宗回來的于謙,成為了英宗複辟路上的絆腳石。石亨等誣陷他和大學士王文、内侍王誠謀立藩王世子為太子,于謙沒有辯解。宦海浮沉許多年,他已經看穿了前路,迎接自己的隻有劊子手。正月二十二日,于謙在鬧市從容赴死。抄家的人沒有找到半點多餘的财物,帶着敬意離開了。
沒有了于謙的大明朝開始了一段時昏時明的歲月。與其說是“善良”的英宗,不如說是糊塗的英宗。他在斬殺于謙時也有過猶豫,而一年後,他查出繼任兵部尚書陳汝言貪污受賄時,心中不無懊惱。他問:“于謙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時沒有多餘的錢财,陳汝言為什麼會有這樣多?”後來邊關有事,他又想念起于謙,如果他在,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然而世上已無于少保,人間猶唱《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