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發現寶媽們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孩子脾胃不好怎麼調理?”、“孩子總是咳嗽發燒是什麼原因?”等等。通過這些問題表明大多數的家長們都十分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但是往往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孩子的脊柱發育。
昨天有位媽媽向我訴苦:“周大夫,由于我工作比較忙,孩子就一直交給姥姥照顧,可我前幾天看見孩子,發現孩子的肩部不太對勁,結果去醫院一檢查,才得知孩子原來是得了“脊柱側凸”。
原來,孩子平時總是習慣于彎着身子坐,而姥姥也沒有及時地去矯正孩子的坐姿,長期一來,才加重了病情。
脊柱側凸顧名思義,是指脊柱向側方彎曲,是脊柱疾病中很常見的一種類型。我們正常人的脊柱從背面看是直的,從枕骨結節到骶骨棘的所有脊柱棘突成一條直線。如果脊柱向左或向右偏離了這條中軸線,并超過10°,即稱為脊柱側凸。
脊柱側凸初期一般不會出現明顯不适,但可能伴随以下症狀:
1)患者雙肩高低不平;
2)前彎時雙側背部不對稱(又稱剃刀背);
3)嚴重者可能出現走路時,左右深淺不一的輕度跛行步态。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脊柱發育的關鍵期之一,如果忽略了脊柱健康,可能會導緻寶寶駝背、高低肩等,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脊柱相關的疾病,所以寶寶脊柱生長的三個黃金期,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一個時期:3個月
剛出生的寶寶,全身都是非常柔軟的,所以寶寶的脊柱幾乎沒有支撐力,基本是呈一條直線的,這個時候家長們要注意,盡量選取含鈣質維生素多的奶粉,因為這個階段是寶寶脊柱剛剛開始成型的時期,這類奶粉有助于寶寶脊柱的形成。
3個月左右,寶寶開始出現擡頭動作,頸部和背部的肌肉生長發育得到一定的強化,脊柱也就形成了第一個彎曲-------脊柱前凸。
第二個時期:6個月
6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逐漸學會坐姿,這時的脊柱逐漸形成了第二個彎曲------胸椎後凸。在學習坐姿的時候,由于孩子的脊柱發育尚不完善,如果護理不當,寶寶會因為坐不穩而向前傾斜,造成脊柱不正常彎曲。
這就需要家長用手扶住寶寶的背部,給予其背部一定的支撐,以防因坐不穩,造成身體前傾或大幅度後仰,等寶寶可以逐漸自己坐穩後,再嘗試慢慢抽離。
第三個時期:1歲左右
1歲左右,就開始進入了脊柱的全面呵護期。寶寶之前經曆了從擡頭到坐立的過程,現在,要逐漸學習從站立到蹒跚學步,這就使脊柱形成了第三次彎曲------腰椎前凸,表現為腰部的脊柱向前凸。
在走路過程中,寶寶的身體移動幅度是比較大的。媽媽們要時刻注意寶寶的身體姿态,一旦出現姿勢錯誤要及時幫助寶寶矯正。
雖然這三個時期是寶寶脊柱的黃金時期,但是并不意味着後期家長就可以放松對寶寶脊柱的護理,因為等到寶寶6-7歲左右,才是寶寶脊柱彎曲固定的重要時期。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記住這“三不要”可以幫助孩子預防脊柱相關的疾病。
不要過早豎抱寶寶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脊柱的形狀呈“C”型,随着寶寶逐漸學會擡頭、坐立、走路,脊柱的形狀才逐漸變為“S”型。由于剛出生的寶寶的身體是非常柔軟的,過早的豎抱寶寶,會把寶寶頭部的壓力集中壓在了寶寶的腰椎上,長期一來,寶寶脊柱的壓力越來越大,容易導緻頸椎的損傷,嚴重者會出現脊柱不正常彎曲,最後直至畸形。
所以,對于還未滿月的寶寶,家長一定要用手托住寶寶的頭部和頸部,橫抱寶寶。當然,滿月的寶寶,家長就可以開始豎抱寶寶了,正确的姿勢是:寶寶的身體趴在家長的肩膀上,然後用一隻手托住寶寶的頸部,以減少豎抱對寶寶脊柱造成的壓力。
不要長時間抱着寶寶
有些寶寶在睡覺前,總愛哭,家長不抱就不肯乖乖入睡,這時有些家長一聽見孩子哭,馬上就心軟了,一直抱着寶寶直至入睡,長期下去,孩子産生了依賴,不僅容易形成“不抱不睡”的不良習慣,還有可能出現脊柱彎曲,導緻後期難以矯正。
不要過早讓寶寶坐立
我們常說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有些家長急着要寶寶學會坐立,卻忽略了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坐姿其實對孩子的脊柱條件要求是較高的,但是6-7歲,才是是寶寶脊柱進入彎曲固定的時期,在此之前過早或長時間的讓寶寶坐立,都會影響寶寶脊柱的發育,嚴重的會出現彎曲變形的可能性。
可見,脊柱發育比我們想象中要重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僅要重視寶寶的脊柱發育,也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身體形态,一旦發現異常症狀,我建議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查看,不要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加重孩子的病情。
我是周大夫,一名從醫9年的三甲醫院兒科醫生,關注我,和你分享育兒幹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