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牛根生創造蒙牛奇迹

牛根生創造蒙牛奇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1:36:12

中國網财經4月8日訊(記者穆旦見習記者郭美岑)2019年3月28日,蒙牛乳業發布2018年業績公告。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9.77億元,同比增長14.66%;淨利潤30.43億元,同比增長48.6%。

看似光鮮的業績報告背後,是與“同城德比”的另一家乳業巨頭伊利股份漸行漸遠的事實。

據伊利股份的2018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内,伊利實現營業收入795.53 億元,比蒙牛多出106.23億元(15.4%);淨利潤64.52億元,比蒙牛多出34.09億元(112%)。

而兩者的市值也相去甚遠:截至目前,蒙牛總市值約為1120億元左右,伊利總市值約為1780億元,兩者相差660億左右(58.9%)。而在7年前的2012年,兩者市值分别為蒙牛399億元,伊利292億元(以當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計),蒙牛為伊利的1.37倍。現在想起來,那應該是蒙牛最後的榮光。

“脫胎”于伊利、一度後來居上的蒙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如此大幅落後于伊利?

離開牛根生的日子

很多年以後,蒙牛的經銷商仍然會想2011年以前的日子。那個時候的蒙牛還姓“牛”,高端牛奶還是特侖蘇一統天下的江湖,“金典”、“安慕希”、“暢意100%”、“暢輕”,這些競品的名字在“老乳業”的耳朵裡聽起來還略顯稚嫩……

一切變化轉折都始于2011年。

在那一年之前的2010年,蒙牛總營收302.65億元,利潤12.37億元,同時期的伊利,2010年總營收297億元,利潤僅為7.77億元,隻有蒙牛的62.8%。兩者之間的差距,恰如今天的鏡像。

到了2011年,蒙牛總營收增長為373.88億元,利潤為15.89億元。伊利2011年營收增長為375億元,利潤為18.1億元。先手已然易位。

2012年,蒙牛總營收降至360.8億元,利潤滑坡至12.57億元(降20.9%);而伊利營收逆勢增長至420億元,利潤小幅滑坡至17.2億元(降5%)。

此後,便進入了伊利單方面碾壓蒙牛的時代,其營收6年時間從420億飙至796億元,漲幅89.5%,利潤從17.2億漲至64.4億元,漲幅274.4%。

相對的,蒙牛營收從360.8億元漲到了689.77億元,漲幅91.1%,甚至并不遜于伊利,但利潤僅從15.89億元漲至30.43億元,漲幅僅為91.5%。

增收不增利的背後真相,是擅長橫向資本并購的中糧系,入主擅長縱向精耕行業的蒙牛後,“水土不服”帶來的後果。

牛根生創造蒙牛奇迹(蒙牛懷念牛根生)1

蒙牛近八年來業績情況

伊利近八年來業績情況

資本運作新招叠出、回報堪憂

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糧系向來以擅長資本運作著稱。

憑借充沛的現金流和長袖善舞的資本運作能力,中糧系總資産從2005年初的600億人民币,增長至2016年的719億美元。僅就國内上市公司,中糧系旗下就有中國糧油、中國食品、中糧屯河、中糧包裝、中糧生化、中糧地産、蒙牛乳業以及大悅城地産等8家。其中,中糧地産、中糧屯河和中糧生化為A股上市公司,其餘5家為港股上市公司。而在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僅有中糧包裝、中國糧油和中國食品三家公司是中糧集團直接孵化,通過IPO渠道上市,其餘5家均通過收購、重組、借殼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控股。

而令人不解的是,中糧費盡周折收回的這些上市公司中,隻有蒙牛能夠保持利潤增長,其餘上市平台均呈現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局面。因而也有市場人士将中糧系的資本運作評價為“新招叠出,回報堪憂”。

而就在這唯一賺錢的上市平台蒙牛乳業身上,中糧系再次複制了這一句“谶語”。

2009年7月6日,中糧投資61億港元收購蒙牛20%的股權,中糧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從這一天開始,蒙牛邁入中糧系時代。

此後1年,2010年11月,蒙牛出手并購君樂寶乳業,以4.692億的價格收購君樂寶51%股權。

到了2011年6月11日,蒙牛乳業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其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2012年04月12日,蒙牛乳業總裁楊文俊兩屆任期已滿,經董事會同意,不再兼任總裁一職,總裁一職由孫伊萍接任。蒙牛徹底進入中糧時代,全面開啟買買買模式。

2013年6月,蒙牛以124.6億港元的代價并購廣東乳企雅士利,轟動國内奶粉業。

2016年,蒙牛旗下公司雅士利以12.3億港元并購連年虧損的多美滋中國。

2017年,蒙牛增持主要奶源供應商現代牧業,截至目前仍持有現代牧業60%以上的股份。

2018年12月,蒙牛再度出手中國聖牧,以3.034億的成本收購其51%股份。

在中糧系入主蒙牛以來的這些并購案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雅士利。然而自2013年被蒙牛收購後,雅士利的業績便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雅士利營業收入從28.16億元下滑至22.03億元,而淨利潤三年間更是從盈利2.49億元下滑至虧損3.2億元。當年蒙牛斥資百億收購雅士利,為布局奶粉闆塊不遺餘力,但沒有想到卻成為蒙牛業績的“拖油瓶”。在雅士利的拖累下,蒙牛更在2016年年報曝出商譽減值巨虧——淨利潤虧損7.51億元,為蒙牛2008年以來罕見的巨虧。

而收購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也拖累了蒙牛的業績,數據顯示,中國聖牧2017年虧損10.15億元,2018年虧損22.25億元;現代牧業2017年虧損9.75億元,2018年虧損4.96億元。

蒙牛失落的八年

從1999年牛根生離開伊利創業開始,蒙牛創始團隊向來以營銷見長,出手淩厲、彪悍,比對手伊利更狠、更快,因而很快就實現了逆襲,營收、利潤、市值等多方面超越伊利。

但從2011年蒙牛的創始團隊以及靈魂人物牛根生逐漸隐退開始,之後的蒙牛不但在産品方面接連錯失機會,就連強過伊利的營銷領域,也連連失分。加之核心管理層不穩,8年三次換帥,尤其2016年以來,三年已經兩度更替董事長,更是影響了經營和業績的穩定。

首先,在産品方面,唯一最成功的大單品“特侖蘇”之後,沒有新的拳頭産品,未能順勢擴大戰果。2005年,蒙牛創造了一個在蒙古語中意為“金牌牛奶”的品牌——特侖蘇,這也開創了中國第一個高端牛奶品牌。特侖蘇的出現恰逢中國的第一波消費升級,一度特侖蘇成為了比黃金搭檔、腦白金更加受歡迎的送禮佳品。但伊利随後也跟随推出了“金典”、“安慕希”、“暢意100%”、“暢輕”等多個高端産品,形成了“群狼圍毆一虎”的态勢。這些産品不僅讓伊利抵消了來自于蒙牛的壓力,更因為産品更加多元化,讓隻擁有“特侖蘇”、“純甄”的蒙牛有些緩不過勁來,過于依賴大單品,讓蒙牛的競争力遠不如伊利那麼後勁磅礴。

其次,奶粉的短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蒙牛在液态奶和冷飲領域與伊利是勢均力敵的,但是在奶粉領域上,伊利無疑更有優勢。2013年,蒙牛收購雅士利,希望借此來彌補奶粉領域的不足,但卻因為中糧系的蒙牛團隊與潮汕系的雅士利原團隊整合中的人事紛争,拖累了蒙牛在奶粉領域的布局。之後雅士利雖然通過壓縮成本的方式,成功扭虧,但卻失去了與伊利一争天下的最佳時機,可說奶粉的短闆已成為了蒙牛的阿克琉斯之踵。

第三,營銷強項的沒落。曾幾何時,在牛根生的帶領下,蒙牛可說是中國最牛的消費品營銷巨頭:2003年與中國航天取得合作,借助神舟五号載人飛船上天事件,"蒙牛——航天專用奶"的口号響徹大江南北。2005年贊助超級女聲更是讓酸酸乳品牌取得了巨大成功。營銷的成功帶動了蒙牛銷量的一騎絕塵,但是2011年牛根生離開之後,蒙牛似乎失去了自己營銷的靈魂,無論是品牌代言還是營銷都找不到方向。而伊利卻在這些年拿下了《爸爸去哪兒》《最強大腦》《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奇葩說》等等現象級營銷,從而在營銷層面全面超越蒙牛。

第四,核心團隊的動蕩。2011年牛根生退出,由中糧集團董事長甯高甯接任蒙牛董事長;2012年楊文俊退出,由孫伊萍接任蒙牛總裁。至此蒙牛創始團隊全面退出。而當2016年甯高甯調任中化集團,由中糧集團副總裁兼戰略部總監馬建平接任蒙牛董事長後,僅半年時間,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閃電換帥,由原雅士利總裁盧敏放接替孫伊萍任蒙牛總裁。今年年初,馬建平再度卸任,轉由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出任蒙牛董事長。相比而言,伊利的核心管理團隊已10多年保持不變,穩定的核心團隊帶來了策略和戰略的可持續性,同時也給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們以穩定的信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