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桃是起源于我國的水果,因其适應性極強,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紮根結果,因而自古有“桃李滿天下”的說法,在今天,它更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成為全球各國主要種植的水果種類之一。
桃果肉顔色體現出它的遺傳多樣性。中國農科院供圖
桃的适應性為何這麼強?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團隊領銜完成的多個環境因子對桃基因組影響的遺傳分析,揭開了桃适應性強的秘密,給“桃李滿天下”賦予了遺傳學含義,這有助于幫助育種家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品種适應性改良的新模式。該成果發表于《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
據介紹,因為适應性極強,桃一直是研究植物環境适應性的良好材料,也被認為是薔薇科果樹研究的模式樹種。
此次,研究團隊利用263份桃種質資源的基因組數據,構建了桃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種的多類型變異組圖譜。通過親緣關系和群體結構分析,發現桃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種可以分為7個生态型,與地理分布具有高度一緻性,通過環境、基因組、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科學檢驗,科學家們發現,桃的傳播過程中,環境是驅動遺傳分布的主要動力。
同時,團隊還開展了全基因組受選擇分析和環境關聯分析,發現了2092個受選擇區間,2755個環境因子關聯位點,系統全面揭示了桃适應不同環境條件的基因組模式。基于上述結果,研究發掘了控制桃抗寒性、高原适應性和花期緯度适應性的關鍵基因及其變異機制;闡明了幹旱誘導的桃果實糖積累的遺傳學基礎,以及果肉顔色适應性進化遺傳機制。
桃的适應性極強,可以在不同環境中生長。因此一直是研究植物環境适應性的良好材料。中國農科院供圖
此外,研究團隊還利用30多年的物候期監測數據,發現桃的開花期,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較1980年代提前了10天,科學家們鑒定出了桃響應氣候變化的候選關鍵基因。這一發現為優質、廣适新品種培育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有助于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該論文為鄭州果樹研究所桃種質資源團隊“1000 Peach Genome”計劃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此前團隊已經在桃基因組變異特征、人工選擇對桃基因組的修飾、馴化和農藝性狀關聯分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本研究則主要揭示了自然選擇對桃基因組的影響及桃适應不同環境的遺傳學基礎。至此,團隊已經在桃重要農藝性狀形成與環境适應性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十四五”期間将繼續圍繞這兩方面進一步開展相關工作。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農作物物種保護項目的資助和國家園藝種質資源庫的材料和數據支撐。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唐峥 校對 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