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第五代電驅系統、400Nm後置電機、懸挂軟硬調節)
近日,華晨寶馬i3正式上市,新車與寶馬第一款純電動車i3并沒有關系,這款小型掀背車将在今年7月停産,而新的國産i3基于3系長軸版打造,在沈陽生産,并且隻供應國内市場,沒有出口計劃,那麼3系油改電動力和操控怎麼樣,相比燃油版是否實用性下降?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如何将标準的3系改為電動車
和iX3、i4一樣,i3轎車隻保留了燃油版的基礎車架,改用了第五代 eDrive 動力總成,由于這幾款車均基于CLAR 架構,因此電動動力總成模塊化組件可以直接用在3系上,降低了開發成本,第五代電動驅動單元涉及所有部件,包括寶馬内部開發的高壓電池、電機、變速器、電力電子設備等。
核心的電動機、電子設備和變速器被集成到一個中央外殼中。動力單元的安裝空間更小,重量顯着減輕,相比上一代電動系統,第五代電機輸出與系統重量之比提升了30%,通過無需稀土材料的構造方法,電機的成本也得以控制,i3搭載的電機最大輸出功率為286馬力,為了保證重量分配和減少推頭,電機放置在後軸,依舊是一台後驅車。
電機的扭矩為400Nm,比價位相同的325Li高100Nm,由于起步就可以爆發最大扭矩,沒有内燃機轉速攀升等待扭矩爆發的時間,加速能力更強,i3的百公裡加速時間為6.2秒,而燃油版需要8.1秒,差距明顯,如果在德國不限速公路,i3 180km/h的極速顯然不夠用(燃油版235km/h),高速巡航能力不如燃油版,但在普通的高速公路,i3的電機瞬時扭矩帶來的超車能力也要更好。
2022款寶馬i3 eDrive 35 L的實用性
第一駕駛
對于喜歡個性化車型的用戶來說,i3提前使用了3系中期改款的車燈,中網采用封閉設計,後保險杠新增類似擴散器的裝飾,上街“撞衫”的幾率更小,紅綠燈起步加速和後期超車能力也要比燃油版更強,适合追求動力的用戶。
但另一方面,70kwh的電池組帶來了額外的重量,讓i3的重量超過2噸,達到2029kg,雖然依舊保留後輪驅動和相同的懸挂結構,但增加的數百公斤重量讓車輛在過彎時擁有更大的載荷轉移,通過連續彎道時操控精準度降低。
第二乘坐
I3的前懸挂為寶馬常見的雙球節減震支柱,也就是高級版麥弗遜,将麥弗遜的單體下控制臂分離成兩個控制臂,可以更好地應對輪胎運動,後懸挂為多連杆,與燃油版最大的區别在于标配了可以調節高低和軟硬的空氣彈簧,乘坐的舒适性更高,另外新增了可以選裝的前排座椅腰部四向支撐調節(1400元)。
但由于電池位于車底,侵占了一部分地闆空間,腿部空間的深度稍低于燃油版,行李箱容積則從480L降低到了410L,裝載能力下降。
第三充電/續航
在電池方面,i3搭載了CATL甯德時代的棱柱形電池,使用钴含量約為10%的NMC811電芯,能量密度比老款的掀背i3高出20%。電池包組合方式則由寶馬獨立開發,放置方式避免地闆隆起,同時降低重心,70kwh的電池、車底包裹和低風阻輪圈帶來了526公裡的續航裡程,基本可以滿足出行需求,百公裡電耗為14.3度,花費大約15元。
在使用标準的交流電充電時,11kw的充電功率意味着充滿電需要6.75小時,而使用直流電快充,充電功率會上升到95kw,35分鐘可以從10%充電至80%。如果趕時間,10 分鐘的快充可以帶來大約97公裡的續航,寶馬的電機的電池充電技術并沒有落後于造車新勢力。
選車偵探觀點:作為專供國内的車型,i3轎車的标準并不低,從平台架構到電機電池,與沈陽生産出口歐洲的iX3 SUV基本相同,從2013年量産i3開始,已經發展到第五代的寶馬電動技術并不差于新品牌,相比燃油版優缺點鮮明,追求加速感受和舒适度可以選擇,如果更看重操控更推薦燃油版,你覺得兩種車怎麼選?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