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1:27:06

原創 逃媽 東西兒童教育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2

大家好,我是逃媽。

不好意思先提醒一下,我得曬一波娃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3

如果有不适,現在退出還來得及。

和各位不同,大家寒假即将開始,我們這邊已經結束了。過去兩周多,是這邊的Winter Break(冬假),從聖誕節前一周開始,到元旦後一周結束。

這個冬假,我不用和逃逃做什麼計劃,他自己就已經安排得飽飽滿滿學得紮紮實實,甚至中途我們到海邊度假的幾天時間也完全沒耽誤。感覺人家隻是在繁忙的學習之餘,陪我們玩了一下~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4

▲ 倒是耽誤我和他爸玩了,因為時不時還拉着我們讨論

他在搞啥?别看整天抱着個電腦,真沒刷劇也沒打遊戲,而是在——編程

逃逃最近狂迷編程。

其實編程一直在整,但之前玩得比較基礎,基本是應用類型的。他做科學小項目時需要用到什麼功能,就折騰些啥。比如編程來驅動樂高機器人、控制自己做的割草小機器,或者編個小遊戲什麼的自娛自樂。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5

▲ 用編程來驅動樂高機器人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6

▲ 逃逃的科學課作業,用編程控制“割草機器人”

我看他興趣還不錯,覺得也許可以往這方面發展一下,就跟他說,網上有個USACO的編程競賽,你要不要看看。

USACO全稱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mputing Olympiad,類似于國内的CSP-J/S、NOIP、NOI等信息學競賽,和奧數類似,都是那種一級一級往上打怪的形式,最終出口是國際信奧賽IOI。

既然是競賽,那肯定有點難度。它和奧數一樣,都是一件需要調動數理邏輯思維,比較燒腦的事情。當然也稍稍有些不同,數學題目要求的是要做對;而編程題目不但要做對,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内」

這個時間不是指答題時間,而是指“算法複雜度”。打個通俗的比方,比如讓娃算1 2 3 ... 98 99 100,如果是數學題,無論用什麼方法,隻要最終給出答案5050,就算對,你一個一個加也是完全OK的;但如果是道編程題,一個一個加的方法可能就過不了,因為超出期望的“算法複雜度”了。

我們常聽到一些計算機業内人士所說的“編程思維既定性又定量”,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不管定性還是定量,本質上都是挑戰娃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可一下就把逃逃那顆“愛動腦子”的筋兒給挑到了,于是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OK,“曬娃”到這裡就該結束了。再多說估計有同學要翻白眼,因為但凡談到啥需要動腦筋的數學編程類,隻要是在考試、競賽的層面,咱國内學校可大有牛娃在,幾乎也沒别個啥事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7

但今天我想說的是孩子學習的自驅力、自驅力。

在海邊度假的有天晚上,我和逃爸在沙灘上躺着看星星(逃逃沒出來,他在屋裡繼續刷他的編程題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8

)。我說,“這個冬假就像我們給他報了個特别好的編程班,而且還是免費的,不是有沒自驅力的問題,是驅動的馬力有點兒大啊,我咋覺得有點兒夢幻?”

逃爸悠悠地答,“也沒啥,對他來說就算是一個新的思維遊戲嘛。你想,從小到大但凡要動些腦筋的事,娃啥時候需要我們推過?他自己就很感興趣很想玩啊。這都是小時候一個一個遊戲玩出來,一盤一盤棋下出來的,你以為啊?咱思維培養抓得早,本下夠了,現在就輕松些。”

噢,我沒有拯救過銀河系,這種學習動力的得來,還是費了老大功夫的。

回想起來我們對逃逃的教育比較“粗線條”,不像有些父母那麼用心那麼仔細,能陪娃一門課一門課地過,一道題一道題地摳,但在大方向上抓得還比較好。比如我一直認為,思維是所有學科的基礎,一定要趁早抓,因為腦子靈光了,搞啥都好使。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也一直很舍得投入。

這裡的投入不是指金錢,對比起藝術、音樂、體育類有些動不動裝備就得好幾大千的項目,思維培養的花費算是很少的,主要投入是時間和精力,有孩子的,也有我們的。

它的範圍很廣,回頭看小時候玩過的每一個桌遊、做過的思維訓練、遊戲應該都作數,其中最突出的,肯定就是下棋了。

這是一項逃逃起步最早、曆時最久、從國内玩到國外、現在還一直玩着的興趣愛好。最開始是和家人下中國象棋;後來到美國上學後開始玩國際象棋;幾次回國過暑假時,又學過圍棋;期間還偶爾穿插着五子棋、跳棋、陸戰棋、checker、立體四子棋(Connect Four)...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9

逃逃下棋抱回來過很多獎杯,我以前把它們擺在家裡“顯眼”的地方,後來實在有點兒多,索性就找些櫃子塞進去,有些太大塞不進去的,就擱在犄角旮旯的地方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0

想想我們在棋類上花的時間真是夠多的。不過現在回頭看,很值得,而且從“功利”的角度講,“性價比”真的很高。

為啥呢?

因為它直接培養的是孩子“動腦子”的興趣和能力。下棋的每一步都在“動腦子”,都要“多想幾步”,這裡面有推理、有計算、有謀略:

  • 我走這步,對方最有可能走哪步,我又會走哪步,TA又會走哪步…這是推理
  • 我走這一步是不是最優解,走完之後局勢如何,我可能會因此得到/失去什麼,對方可能會得到/失去什麼,是否劃得來...這是計算
  • 我走這步,可能會招緻暫時性的失利,但卻牽制了對方的...Wait,對方會不會也看到了這點?我該冒險激進還是穩妥起見?...這是謀略
  • ......

長期下棋的孩子,很容易把這種“每一步都琢磨,都動腦子”的習慣帶到别的地方去。

比如你會發現,棋下得好的娃往往數學也不錯,因為解數學難題,跟平時下棋時“解殘局”用到的能力是一樣的,都是計算、推理、深度思考,也一樣的有趣有挑戰有成就感。

到後面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是相通的,但凡需要深度邏輯思考的學科和項目都在這條道上。逃逃最近迷的編程也很類似,比如昨晚吃飯時他給我們講了一道題目,也是今年USACO最低難度級别的一道真題,我貼在這裡,大家可以大緻感受一下: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1

“農場主John最近購入了 N 頭新奶牛(3≤N≤5×105),每頭奶牛的品種要不是Guernsey(下面稱為G牛),要不是Holstein(下面成為H牛)。

奶牛排成一排,John 想要為每個連續不少于三頭奶牛的序列拍一張照片。然而,他不想拍其中隻有一頭G牛,或者隻有一頭H牛那樣的照片——他認為那頭單獨的牛會感到孤獨。所以,在拍完所有的照片後,他把所有「孤獨的」照片,即其中隻有一頭G牛或H牛的照片都扔掉了。

給定奶牛的排列方式,請幫助John 求出他會扔掉多少張「孤獨的」照片(如果兩張照片以不同的奶牛開始或結束,則認為它們是不同的)。”

是不是跟數學題很像?最直觀的辦法是遍曆所有情況,但那樣的窮舉顯然會超出預期的「算法複雜度」,所以還得想辦法優化。具體這裡就不展開了...咱們今天的重點不是做題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2

說實話我覺得還是有點燒腦的,一邊聽他講一邊吃飯,害得我飯都沒怎麼吃好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3

不過看他眉飛色舞一臉enjoy的樣子,真有點兒欣慰當年在下棋上下的“老本”,還是下對了。

思維培養也類似體育運動中的動作訓練,鋼琴學習中的哈農手指練習,從小多磨多練,有一定的“肌肉記憶”後,到後面,就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看到要動腦子的東西,不會有畏難心理,反而想去挑戰,也享受這種挑戰的過程,這就是咱們老母親求之不得的自驅力了。

當然,這隻是我家的路徑,其實思維培養也不一定是靠下棋,列幾樣我覺得也同樣很有幫助的,供大家參考:

⒈ 經典的益智類桌遊

老讀者都知道,我家是桌遊大戶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4

除了棋類,逃逃小時候玩了大量的桌遊,從最早那種考觀察力、反應力的,到要求記憶力、邏輯推理、燒腦偵探類的,從闖關過級、到對抗競争、到團隊合作型,統統都玩過。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5

▲ 很多小時候玩的都處理掉了,這是家裡的部分存貨

後來上小學進了學校的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俗稱“天才班”,其實就是篩選了腦袋稍微靈光些的娃組成一個班)後,我才發現,我們和老師的方法不謀而合,他們課堂上不少時間,也是在玩各種各樣的桌遊。

比起下面要說到的兩樣,我覺得桌遊是低齡孩子最喜聞樂見、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因為它具體、看得見摸得着,和低齡孩子的思維非常契合,很容易上手。

其實棋類就是桌遊的一種,隻是它們更加經典,有更長的曆史。

不過,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完全投入一種棋,一直學下去,所以多玩不同種類的益智桌遊總是大有好處。即便是棋娃,平時也需要些别的遊戲作為調劑。這跟閱讀的“精讀”和“泛讀”是一個道理。

⒉ 奧數

這幾年的教育政策變化,讓很多家長猶豫“奧數還重不重要”。

不過在我看來,奧數還重不重要一點兒都不重要。不是每個娃都适合去參賽,也不是每個娃都能拿獎,但每個娃都适合學奧數,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特别好的思維訓練工具。

前Google高級資深研究員、計算機科學家吳軍老師在他的“數學通識課”裡談過,數學就是最經典的思維遊戲,因為它有足夠的時間沉澱和深度積累。

從思維培養的角度看,我覺得奧數的功能和下棋很類似,都能幫孩子練腦子,說不定還能更好更全面。唯一的缺點是,它不适合年齡太小的孩子。逃逃從4、5歲就開始下棋,但他真正接觸奧數,差不多是小學3、4年級之後的事了。

⒊ 好的思維練習冊

思維練習冊逃逃小時候做得比較少,可能是當時沒那麼流行,也可能是我們在桌遊、棋類上花的時間已經很多了,沒忙過來。

後來我發現,我們還是錯過了不少好東東。雖說是“練習冊”,但很多并不呆闆,有些設計得很好,思維的方方面面,甚至觀察力、表達力等等都有囊括,有些還配有可可愛愛的教具,比如經典的德國邏輯狗、日本的365思維等。

和桌遊、棋類相比,我覺得刷思維練習冊家長會輕松一些,因為它本身就編排得很系統了,你隻要按照順序每天讓娃做一兩頁就可以,最多起個陪同和檢查作用。

但也有局限性,這類産品和“刷題”已經比較接近了,大多數孩子可能會感興趣,但很難真正“上頭”。相比之下,桌遊、棋類“玩”的成分更重,更吻合孩子的天性。

它們可以搭配一下。

EASTWEST

總之,我覺得靠給孩子講道理、灌雞湯、靠“意志力”而來的自驅力不太靠譜。真正的自驅,一定是源自興趣和能力。興趣讓TA喜愛,能力讓TA勝任,才有可能自然進入自驅的正循環。

而我們家長的任務,就是幫孩子早早去培養和發展這樣的興趣和能力。

最後我還想插個題外話,自驅力它本身是一種“力”,也就是說,得在孩子還有“力”的基礎上。如果孩子平時已經很累,所有安排滿滿當當,那麼,一旦閑下來,真就隻能躺平刷劇或打遊戲(估計遊戲也很難打得特别好),因為這時已經沒有“力”去支撐更深層次的思考,以及獲得更深層次的成就感了。

教育還真是一件蠻考驗家長智慧的事。不管站在哪個時間點回頭看,會有做得好的,也總會有些遺憾。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啟發,也希望在接下來的寒假裡,孩子們過得充實快樂有收獲!

孩子的自驅力培養(娃的學習自驅力好強大)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