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言文與古文

文言文與古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7 21:49:17

按:複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剛教授的一篇悼念同事的文言文二百字小文火爆網絡,網友紛紛大加批評。本人數十年來已撰寫文言文350萬字,尚未大火,但好在開展起了有償詩文撰寫業務,詩賦一字百元文言文一字廿元,已經開張三年。古文嚴格來說是傳統概念,今人寫古文隻能是模仿,因此更科學的名字是文言文。本文涵蓋古今,文言文古人寫得好,以為論據,故名《古文說》。現發出此篇文言文寫作的理論文章,供有志者參考。于滄海,2021.6.20識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齋

文言文與古文(文言文理論古文說)1

文言文與古文(文言文理論古文說)2

文言文與古文(文言文理論古文說)3

文言文與古文(文言文理論古文說)4

文言文與古文(文言文理論古文說)5

餘未弱冠即以古文為文,良由讀古籍日久,如生于水上之人,忽然而能水者也。既以古文撰《紅禅室詩詞叢話》,閱者無不以古文佳為目,而我之關心者則在詩詞之學,古文不過為一形式耳,初非大用力于此,且性憚于謄抄而無多改益,文實粗糙。徐中玉先生嘗測餘“文筆老辣,思緻獨到,其或在中年以後矣乎”,而時不過弱冠而已。

吾國經典多為古文,此古文存在之最大根據也。其最佳美之文字,亦在古文,有識者必不以舊形式目之而為抹殺也。今世猶多古文作者,然觀其文多與古人氣味風貌相似,是真能得古人之精神者,而無一己之精神面目者也!舊形式而無新精神,不過所謂死灰複燃,光景無多,餘恒惜之也。而稍能為文者,辄善指點于人,遺笑而不自知,迷途而不求返,故略闡一二言,以叩諸天下之君子焉。

以古文之體而論,則韓愈為最佳;以叙事之善言之,則太史公為長;義旨,莊子為最;氣勢,孟子最具。尚有愛格調韻味者,或愛蘇轼、柳宗元之文,喜風味之高古者則樂陶淵明,亦無不可也。獨以文論文,非文之最高境界也易知。

古文較之白話,以言簡意赅為色,故尚意旨之縱橫淋漓也,此譬諸女子之着裝,為緊身衣,或竟如三點式,而其浮凸玲珑之美,雖不必力逞而自為逼麗之境界也!若意旨含蓄,則不能盡古文之長,是在家而猶然以為仆婢之姿态也。今之作者,多用心于辭句之間,而不知以意為主,是僅能得古文之形耳。才大者必有以突破形式之拘束者,如李太白之歌行,辄愛以雜言為體,是長短錯亂而始能盡情盡緻也。

古文之作,以氣為最要之因素。故韓子雲“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此實古文之最精粹處也。氣盛則必不能以含蓄為事,而其弊常在失之于粗躁,流為剛直亢悔,世之作者不能以氣行文者,往往以此為口實。氣之不能盛者,亦不足以與于以氣行文之佳處,而往往以為不自然。然而古文之體制,有以制之,則語氣辭是矣。語氣辭之為虛也,虛則頓之,而涵容之,氣至于此而稍為之頓,則其弊可去,故善為古文者,必善體善用語氣辭者也!今之作者,或以少用甚至不用語氣辭為古文理想之境界,适得其反矣!之乎者也,猶元曲中之襯字然,使古文所以至于最佳之境界者也。不善體會語氣辭者,往往面目見為枯淡,而以為精煉也,譬猶女子之體瘦者,雖着三點式而無多餘觀,無豐滿玲珑之韻味者也!

然則氣之作用如此,其何所自來邪?曰情。情之一字人皆有之,氣之一字亦然,故此之所謂氣與情者,氣則重之以盛,情則重之以熱烈也。盛大氣勢之氣,源于熱烈之情。然則熱烈之情何所自來邪?或何所以緻情之熱烈之狀态者也?則必也志乎!人皆有志也,而皆有熱烈之情,如情愛之情,然必得志之熱烈之情,乃餘所謂也。人皆有志也,有大我之志,有小我之志,能積聚盛大氣勢之情,則大我之志。故餘“神味”說不滿王靜安《人間詞話》以“無我之境”為至,而倡“無我之上之有我之境”也。唯不隔于現實之世俗世界,而于民生有真摯之情,而後能積聚其情與氣至于盛大熱烈之境界也。故凡古文佳者,非僅讀書多即能到,亦非不觸現實世界、世俗世界之書生所能也,非如書蠹之學者所能也!但持之以關注民生,于人生多所參悟,則氣與情自來,則文自能以意、氣為主,稍為修飾,無不佳也。文章隻是性情,性情賴乎神志,所謂人格境界、思想境界、精神境界缺一不可也。

李溫陵有童心之說,能童心者,其最終境界若是也。天下妙文皆發憤之所為,如太史公,如韓昌黎,故世故圓滑者雖終生不得與于若是之境界,又可知也!而今世之為文者,世故圓滑之人又何其之多也!

年來為文,漸随心所欲而不重修飾,亦從未以文為意,諸君子或指摘以不倫或文白相間,是未能得古文佳處之征,不能以新精神為文者也;讀之拗口,是氣之不足而有所緻蹶也。餘豈好辯也哉!悟之未到,言之徒爾,若是而已,或有一二所得以進益于文,則不亦為足矣乎。

注:王國維先生《論新學語之輸入》雲:“夫言語者,代表國民之思想者也,思想之精粗廣狹,視言語之精粗廣狹以為準,觀其言語,而其國民之思想可知矣。周秦之言語,至翻譯佛典之時代而苦其不足;近世之言語,至翻譯西籍時而又苦其不足,是非獨兩國民之言語間有廣狹精粗之異焉而已,國民之性質各有所特長,其思想所造之處各異,故其言語或繁于此而簡于彼,或精于甲而疏于乙,此在文化相若之國猶然,況其稍有軒轾者乎!”“數年以來,形上之學漸入于中國,而又有一日本焉,為之中間之驿騎,于是日本所造譯西語之漢文,以混混之勢,而侵入我國之文學界。好奇者濫用之,泥古者唾棄之,二者皆非也。……餘雖不敢謂用日本已定之語,必賢于創造,然其精密,則固創造者之所不能逮(日本人多用雙字,其不能通者,則更用四字以表之。中國則習用單字,精密不精密之分,全在于此)。”并舉嚴複、“宇宙”等事義為例,以見新學語采用之必要。學術如是,文章無不如是,後世之事物非但更新,亦且更為豐富、複雜,此即餘“神味”說理論體系要義之一之“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根本哲學邏輯思維之現實支撐,則語言既見更新,文章豈能不與之俱?由此可知所謂“文白相間”思想、思維之非,而其藝術性之高下,仍在作手也。

2006.10.18去洛陽前作,2006.10.25定于濟南之紅禅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