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6-28 09:58:21

渡部建出軌那點事曝出後的大結局劇情,果然又是女方在社交媒體上道歉了。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

▲ 12号,佐佐木希在ins上發文希望自行處理家務事

網友說隻是為了占用公共資源道歉,但又有什麼區别呢?日媒新聞标題寫着明晃晃刺目的「謝罪」。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

旁觀者咬牙切齒指點江山,當事者出來收拾殘局為過錯方買單,諷刺歸諷刺,但這或許才是殘酷真相。

渡部建被封東瀛羅志祥,真的辱志祥了。

婚内出軌各式女性,年齡跨度20~50歲,哦補充信息點是還包括男性藝人;不問時間不怕疫情,勇氣可嘉;出軌地點随機可控,包括公共廁所。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3

我覺得連每天泡在狗血倫理戲碼裡的家事法官,都需要适應三分鐘。

娛樂新聞總是不遺餘力往「每日恐婚小故事」裡添加素材。

出軌、(冷)暴力、久處生厭......任意單品都會讓原本就脆弱的婚姻亮起紅燈。

最近我還在同步追着首播就被認證「恐婚元素過盛」的——

《了解的不多也無妨,是一家人》,呈上來的還是組合套餐。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4

秋瓷炫飾演大姐恩珠,和老公貌不合神也離,夫妻倆一直分房睡。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5

偶像劇男女主同框即發糖,這二位同框即令人抓狂。

家裡毫無生活氣息,雙方永遠隔着一條銀河,連搭夥過日子都算不上。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6

就這相處狀态,心裡沒鬼算我輸——

大姐和咖啡店小哥往來密切,看上去像是精神出軌。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7

老公問起,她笑着說對方隻是個孩子。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8

我們笃定大姐是婚姻不忠者時,發現大姐夫才是懷着鬼胎大撒狗血的那個。

這部劇神的地方也就在于反轉多,總是打你一個出其不意。

當大姐說完:你對我無興趣,你對全世界都無興趣。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9

真正的炸點才登場:大姐夫是個騙婚的gay,大姐被同妻基本實錘。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0

這該死的信息量,有望超越《完美陌生人》。

再看韓藝璃飾演的二姐恩熙,交往9年的男朋友瞞着自己劈腿好多年。

劈腿對象帶閨蜜組隊逼宮,對着正牌女友喊小三,真有意思吼。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1

恩熙上門找男友興師問罪時,好友又往她心窩子裡戳了一刀: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2

實際上,大多數出軌/劈腿早就有迹可循,隻是付出型人格的當局者們身在局中不自知罷遼。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3

兒女這代婚戀現狀烏七八糟,上一代也一地雞毛。

這劇一開場就抛了一個新詞兒:卒婚。年近60的父母選擇不離婚,但分居。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4

雖然這是對老年夫妻,但展示的婚姻問題卻具有普适性:

彼此從無話不談到零交流,情感冷卻至凝固狀态,相看兩生厭。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5

而這對老年CP,也給本劇出軌隊加了一分,老頭子疑似年輕時有個私生子。

劇中提出卒婚的母親,早在幾年前就有了分開的想法,她對丈夫說的那番話可以說是人間真實: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6

這是很多現實夫妻的同款狀态,平淡如水,幸福感極低。

影視劇最後會回歸治愈走向,《是一家人》是家庭題材,後面肯定會讓了解不多的一大家子人重新建立關系認知,回到珍惜的母題。

但頭兩集抛出來的信息量,已經足夠讓恐婚大軍再往後退一步了。

幾年前,《80後、90後中國青年婚戀觀》中的數據顯示:82%的單身青年因為缺少勇氣而不去戀愛,76%的适婚青年有恐婚心理

大家的恐婚程度,可能還會越來越高。

有一紙結婚證約束的婚姻關系都是這樣脆弱,那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就像出軌,随便調動一下我律師朋友那裡的狗血素材,一對長期不交流,吵完架就冷暴力的中年夫婦,男方手機裡有十多個「汽車美容交流群」,表面上聊洗車,暗地裡是一群中年男人在開車。(出軌群)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7

最恐怖的是,女方早在一兩年前就知道,家人都叫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犯錯的人總在被揪住辮子的那一刻跪地認錯,過後又忘得煙消雲散,帶着一種反正你會繼續原諒我的“一腔孤勇”,一回生二回熟。

去翻離婚律師整理的案件冊子,你會發現生活比戲劇精彩百倍。何止出軌,一地雞毛系列都在那兒 。

這屆年輕人日常恐婚,大概率不是作,而是看完紮堆的活案例後,給自己提前預習。

大家害怕的或許并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對各種關系、人性的不确定感。比如——

「并不希望感情在生活瑣事之中被瓦解。」

離婚原因數據顯示,出軌和家暴并不是首要因子,反倒是大家難以想到的生活瑣碎。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8

▲ 源:2018浙江省司法大數據

談戀愛和結婚是兩回事,《melo體質》裡渣男沒把女神追到手的時候,恨不得把夏目漱石挂在嘴邊,閃婚生娃後,戀愛時的激情褪去,瞬間無法接受凡夫俗子的生活,拂袖而去。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19

現實中很多夫妻,在生活小事裡逐漸失去熱情,一旦開啟靜音模式,就意味着對彼此都沒有了期待。

這樣過下去,好像有點虧。

「意識到女性在婚姻裡利益讓渡的必然性。」

《82年生的金智英》裡,金智英有句獨白是:隻有我一個人處于戰争中。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0

丈夫說她休息一陣也好,她隻能綿軟無力地反問:看孩子算休息嗎?

在職場也很尴尬,連找工作都要拍胸脯保證自己能勝任工作。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1

不說影視劇,就看身邊的寶媽朋友,她們要麼邊帶孩子邊上班,活得如打仗,要麼直接放棄工作,輾轉開始在朋友圈帶貨(微商)。

「婚姻中複雜關系交織,難以調和。」

其中最難調和的亘古難題,是兩代人之間的矛盾。

十多年前的恐婚大劇《雙面膠》,放到今天來看依然具有現實性,有點生活感悟之後再複習,簡直窒息。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2

海清飾演的麗鵑不顧母親反對,嫁給了鳳凰男李亞平。結婚第一怕嫁錯人,尤其是過了自己這關的,陷進去之後真沒那麼容易脫身,第二怕遇到刁鑽的上輩人,企圖改造下代人的生活方式。而麗鵑算是直接掉進了一個深淵。

排名top的幾個恐婚情節劃重點——

同處一室是婆媳關系的照妖鏡,餐桌上多吃一塊肉不行,婆婆得護着媽寶男,嗆媳婦:我多吃一塊,兒子就少吃一塊。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3

婆媳沒正常相處過,直到麗鵑懷孕才給點笑臉,指望着給自己生孫子。

而沒多大本事又自私的鳳凰男,覺得妻子妥協理所當然,以自個兒媽的旨意為原則。别忘了後面婆媳開撕,他直接上手掐過去,暴露了家暴男屬性。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4

讓人心寒的是,麗鵑孩子沒保住,這對母子首先想的是還能不能再次懷孕。

麗鵑後面生了寶寶後,沖突再次升級。婆婆怕孩子和媽親近,倒掉母乳,不讓雙方接觸。(現在重溫真覺得360度螺旋轉彎奇葩)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5

好好一閨女嫁過去,合着是去當生育機器的?

真·戲劇來源生活(《雙面膠》真人原型更悲慘,電視劇大結局已經美化過了),很多我們覺得匪夷所思的橋段,可能每天都在發生。

我有一個已婚朋友,大女兒2歲,第二胎已經安排上了,4個月剛顯懷就被公婆下了死命令:這胎如果不是兒子,還得繼續生。(但現實是她這胎如果還選擇剖腹,繼續懷風險會很高)

我們所有人都黑人問号,2020了诶。她公婆一家經濟條件算優厚(某沿海城市有兩套房),但不至于有皇位要繼承?

然而現實是,聽過這種家族需求的女性不在少數。

「年輕人對婚姻的悲觀主義,很大程度還來自于上一代人。」

之前看到有知乎網友在恐婚話題下寫下了答案: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6

這屆年輕人不想重蹈覆轍,或者換句話說,想更謹慎。

恐婚黨挺矛盾的,排斥婚姻的理由很多,覺得獨自美麗才能保平安;又難免不被世俗婚戀觀和催婚大軍幹擾。

但實際上,我倒是感覺沒有必要刻意克服,它固然是一種情緒反應,但同時也讓女性更加理性思考,在婚姻中我們可能需要面對什麼,幫助更好地取舍。

已婚姐妹聚會吐苦水是常态,但你說她們每時每刻都辛苦嗎,那一定也不是,生活中總該能吸到糖分的吧,就像我那個朋友常說,兩代人住在一起受盡了憋屈,但回頭看一眼不到2歲的女兒,好像又被稍微治愈了一丢丢。

當我們在腦海裡讀取那些恐婚小故事的時候,可能會做出權衡:此刻我究竟能不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就像很多人重看《雙面膠》,覺得女主角一開始就該聽她媽媽苦口婆心勸說,也不至于釀出一場婚姻悲劇。也明白了為家庭付出是女性的選擇,但有個前提是保留自我意識,能随時給自己兜底。

也有更多人開始承認原生家庭的重要性,這種隔閡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更是生活習慣和觀念層面的。

有哪些讓人看了想談戀愛的劇(看完這部劇再次堅定)27

人性不是隻有真善美,生活不是偶像劇,就像是有人說的:大家不過都是在泥潭裡撲騰到疲憊不堪。

認識到這些之後,做選擇的時候可能會更謹慎,更忠于自我。

所以呀,現階段沒想過婚姻,不管是獨身主義還是沒準備好,也大可不必有心理負擔。

先說前者,經濟和思想獨立的女性自主選擇其實很寬泛,唯一要戰勝的,可能是普世價值觀。做好和催婚大軍打持久戰役的準備,如何讓自己内心強大成了必修課。

自由是大家的終極追求,說到底,關注自我内在需求,以自己為中心又有什麼錯呢?

至于後者,還沒真正準備好的情況下盲目走進婚姻,反而是不負責任。對婚姻質量有要求,同樣也沒錯。

婚姻說到底是門選修課,回想我們挑選修課的心理活動——

真想選才會選。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号“各有态度”簽約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