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屬于pc機嗎

手機屬于pc機嗎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4 20:56:04

來源:成都商報

你還記得成都曾經那條喧嚣繁華的“電腦一條街”嗎?也許你人生的第一台電腦就是從那裡購買的……

手機屬于pc機嗎(真是智能手機的錯嗎)1

12月29日,成都數碼廣場,一名男子蹲着看手機

手機屬于pc機嗎(真是智能手機的錯嗎)2

12月29日,A世界電腦商城内一名店員正在看手機

“跟原來不能比了。”店裡沒客人的時候,在成都A世界電腦商城做生意的楊先生常常想起以前的輝煌。多年之前,當他在這條最繁華喧嚣的“電腦一條街”賣電腦配件時,沒有想到時至今日,網絡越來越發達,電腦生意卻越來越不好做了。

從事電商工作的白女士,家中的電腦已蒙灰多時——購買于2011年的電腦,一周才會開機一次。短短數年時間,原本不可或缺的家庭上網工具——電腦,迅速被智能手機替代。相比以前的鼎盛時期,如今的“電腦一條街”冷落了不少。

變遷背後,市場報告也從側面印證了電腦城确實沒以前紅火了,早在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就已首次超過PC(個人電腦)出貨量。有分析人士稱:“實際的發展是,手機替代了電腦,并且有種說法是手機成為人身體器官的一部分。”

這并非聳人聽聞,相比專業數據和業内分析,普通人的感受可能更為真切,問一問自己——你有多久沒打開過家裡那台電腦了?

行業調查

你有多久沒有開過家裡的電腦了?家庭電腦正在漸漸走出許多人的日常生活。

你家電腦多久沒開了?

■媒體從業者孫先生

家裡3年前買的電腦,眼下運行已經有些吃力。最近,他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買一台新的?上周,他到電腦城逛了一圈。在一家門店,他問銷售人員,如果隻是處理一下文檔的話,有什麼是手機不能做的?銷售人員想了一會,說了兩個:制作表格、做PPT。在孫先生印象裡,說完這個,對方沒了接待他的熱情,他也沒有了買新電腦的沖動。

■在一家電商公司工作的白女士

一台是自己2011年買的,另一台是老公2013年買的,這兩台電腦何時“被喚醒”,隻受她工作的支配——每周一次的周報撰寫。“現在看視頻、聊天、購物都是用手機,也不用把照片轉到電腦上了——都是存網盤。”她說,要不是因為工作,一年隻開一兩次電腦都有可能。

■在成都郫都區工作的工程師羅先生

每周隻開一次電腦,隻是因為電腦遊戲。他的電腦購于2013年,即使考慮偶爾下載老電影的需求,他也沒有換電腦的打算。同是遊戲愛好者的戴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能夠離得開電腦的,手機遊戲才是她的最愛。至于網絡信号,她也很樂觀,畢竟5G都已在鋪開了。

A

那時的輝煌

當年電腦城還沒開門 就有顧客排隊等着了

2019年12月21日,成都,又一個周六,A世界和數碼廣場裡,常常是一個顧客對應着櫃台裡兩三個工作人員,有的店員在玩手機,有的互相聊着天。

時光回到10多年前,這樣的畫面幾乎不可能出現。彼時,成都一環路南二段的這兩個電腦城,加上磨子橋附近的百腦彙、新世紀電腦城,共同構成了這座城市最繁華的“電腦一條街”,成為成都乃至四川最熱門的電腦及數碼産品集散地。

在A世界摸爬滾打了十年的商家楊先生,回想起這裡以前的輝煌——那時,一個位置好點的店面,一年租金上百萬,樓上的店面也要幾十萬。就這個價格,想租鋪面還要“競拍”。每天上午9點半電腦城開門,店老闆們早早就排隊等在門外了,有時候一起排隊的還有顧客。所以,一開門就有生意,開門以後就一個字:忙。午飯常常是顧不上吃的,有時叫來的外賣也沒時間吃。“那個時候,還不流行在手機上點外賣,方便面因為快速和易熱,是賣得最好的東西。”大量的客流,單子多,加班是常有的事——比電腦城關門時間晚半個小時走,再正常不過。但電腦城要定時斷電,為避開斷電,不少商家又在樓上租了房間加班。

輝煌不僅僅存在于商家的記憶中,十多年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也曾多次前往這幾個電腦城購置電腦,節假日,幾乎每個商城都人頭攢動,走進通道後根本看不清人,隻能看到兩邊伸來的無數雙手,拉拽你去他的店面。

那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電腦一條街”會一直繁華下去。然而,時代的大潮,總是從意料之外的方向湧來……

B

如今的窘境

客少鋪面空置多 誰搶了電腦城飯碗?

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大約是2013年年末,2014年比較明顯。”給楊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人來買電腦的時候,拿着智能手機翻出電商頁面,“問網上的價格能不能賣,一言不合轉身就去網購。”在他看來,電商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助力下“攻城略地”;另一方面,有一些電腦漸漸賣不動了,他描述這些電腦是面向家庭基本需求的,“大家都用手機看視頻聊天了”。在他看來,“電腦城的冷落,手機得記上一筆”。

對于現在的生意,面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楊先生歎息道:“跟原來不能比了。”他苦笑着告訴記者:“商城還是上午9點半開門,但很多店老闆10點過才來。”他停頓了一下,“當然,來早了也沒生意。”他說,現在鋪面空置多,客人少,新客更少,多數店鋪都是做的熟客生意。

楊先生說,一個常規的鋪面,以前一個月的營業額能達到60萬元左右。現在,收入降到以前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幾乎沒有了零售顧客,主要靠的是熟客,但也不是每家鋪子都有穩定的熟客資源,“現在一天除了周末能有兩三個熟客,平時基本沒有新客成交”。楊先生說,現在能賣得動的,還剩下遊戲電腦。然而,遊戲電腦似乎也正在走上當初家庭電腦之路——根據《2019年中國遊戲産業報告》,這一年,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581.1億元,占比68.5%,客戶端遊戲僅占比26.6%。而早在2016年,移動遊戲市場占比就已超過客戶端遊戲市場。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認為,現在手機遊戲是全民娛樂的核心,“完全可以說,在網遊這一塊,手機也替代了電腦”。

C

可能的趨勢

“手機替代了電腦,就像人的一個新器官”

春江水暖鴨先知。幾乎同時,來自市場報告的數據,也印證了楊先生等商家關于電腦城的直觀感受。

2012年,來自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報告稱,此前一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88億部,首次超過4.15億部的PC(個人電腦)出貨量。根據Canalys的定義,PC不僅包括台式機、筆記本,還包括上網本和“Pad”類産品。2012年,除了智能手機的異軍突起,那一年還被稱作“4G元年”。

在科技分析師丁道師看來,智能手機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從此具備了電腦無法提供的功能,“是颠覆性的”。加上智能手機的價格比電腦要便宜得多,“手機首先實現了對電腦功能的補充”。于是,類似“PC已死”的讨論在2012年前後出現。比如,有一篇網文的标題是這樣的:《PC已死全面報告:隻是家用PC死了》。2013年,丁道師曾在一篇文章裡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智能手機幹掉上網本。

2015年,又有人在知乎上提問:有手機和平闆之後,為什麼還要買電腦?50個網友表達了看法,一些網友提出異議的理由包括大型遊戲、CAD制圖,以及辦公,手機和平闆處理不了;電腦也被一些網友認為是“低成本的本地存儲方式”;有一個網友總結:手機是娛樂工具,電腦是生産力工具。

但随着時代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正在一步步侵蝕電腦殘存的“功能領地”。“實際的發展是,手機替代了電腦,并且有種說法是手機成為人的身體器官的一部分。”丁道師說,軟件的手機版有了和電腦版一樣的功能,甚至比電腦的還要多,“地圖導航、打車、電子商務,人們也能夠随時随地地協同辦公”。人們離不開智能手機,“手機就像人的一個新器官”。

即使是大型遊戲,丁道師說,此前有觀點認為,手機上玩不了大型遊戲,“但越來越多的遊戲能夠在手機上運行,有的手機配置甚至強過一些電腦。”不過,丁道師也補充道,目前看來手機對電腦的替代還不是100%,“程序員、美工等一些專業性工作,還是需要電腦。”

到了2017年,又有人在知乎上提問:智能手機這麼強大了,我們普通人日常休閑還需要個人電腦嗎?值得注意的是一個被94人贊同的回答:“個人家用電腦已經在部分場景被手機取代了。最終絕大多數是要被替代的,這是趨勢……至于硬盤空間、運行速度,未來都是雲端主機,唯一的瓶頸隻有網速。”

而網速現在看來也不再是一個問題。時間來到2019年,這一年被稱作5G元年。随着它的過去,2020年如期而至。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随着5G的大範圍普及,智能手機将進一步疊代升級,展現出相較于電腦更多的“先進性”與“豐富性”。

■深度觀察

未來十年,手機形态也許會超出我們預想

事實上,被智能手機取代的,不僅僅是電腦。科技分析師丁道師認為,像上網本一樣,介于智能手機和專業型電腦之間的設備形态,都将會被手機取代。這一點,A世界的商家楊先生也有感覺,平闆類産品正在遭遇智能手機的擠壓,“新出的平闆産品都在強調辦公了”。“未來十年,手機應該會鍊接各種各樣的終端服務,比如家裡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窗簾,會滲透得更深。”丁道師說,他的一個明顯的感受是“去手機化”的趨勢,比如刷臉支付。“未來很有可能屏幕會無處不在——在辦公室、衛生間、車上……通過刷臉這樣的生物信息進行識别後,就可以訪問雲端數據。”

孫燕飚認為,手機會延續電腦的發展趨勢,“其計算性能不會像如今這般成倍的突飛猛進,因為不需要”。得益于通信技術的發展,未來手機的計算、應用甚至于存儲,都會在雲端進行。而手機本身的傳感器會更多,“攝像頭會繼續發展,聽、觸覺也會更加靈敏,是一個完全感知外界的超級終端,采集到的數據在雲端處理後返回手機,它又是一個呈現終端”。

如今,智能手機開始出現折疊屏、環繞屏的新形态,其功能也正在馬不停蹄地進一步外擴和延伸。似乎,這會是20年代手機的新模樣。但在丁道師印象裡,在2009年3G時代來臨時,曾有人組織預測十年後的手機形态,“誰都沒有預測到打車、導航、外賣這些應用”。因而,他覺得,未來很有可能與自己對“2020年代”手機形态的暢想不一樣,“也一定會和我們現在想的都不一樣”。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胡挺 彭亮

攝影記者 劉海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