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
“小子小子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炖豬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面粉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夜;
大年初一街上扭。”
以前在成都過年是伴着童謠唱來的。
人情味是中國人最濃重的年味
因為重親情 重家庭
為了團團圓圓過大年
四川人早早地就開始了準備
比童謠裡唱的“臘八”還要早
“推湯圓”
殺年豬
差不多每年立冬後,家家戶戶殺年豬、灌香腸、腌臘肉,不單農村到處肥豬嘶叫,城裡也常見到又白又胖的大肥豬被開膛破肚的情形。
臘月二十四,是各家各戶打揚塵的時間。
要是這天沒有時間打揚塵的話,那就要等到臘月二十七了,因為臘月間打揚塵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隻有這兩天才行,這是規矩。
年前一周,打掃房子衛生,叫“打陽春”,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就是要洗澡。
民間貼門神春聯者,多是象征喜氣的意思。諸如騎高頭大馬的名将肖像或豐收的畫面等,春聯則更貼近生活,反映時代特色。
祭祖——在一家人吃團年飯前,大年三十的一個重要習俗是祭祖。因此在準備團年飯時,要先準備好祭祖的刀頭:煮熟的整隻雄雞、一方豬肉或膀,酒和香蠟錢紙,去家裡或祠堂的神龛祭祀祖先。
小時候吃的團年飯都有魚,表示年年有餘;而且是品種多、分量多,剩餘越多越好。
一般初二初三都要吃年三十剩下的飯菜,叫做有餘有剩。
團年飯中的魚,一定要整條,不能切成塊。
有鑲碗,即用酥肉拼成的面子,底子是菜頭、粉條等的大品碗蒸菜。
要有扣肉,即甜燒白;要有坨子肉,即東坡肉;有雞肉,涼拌或炖均可,但不能有回鍋肉那樣的家常菜。
吃完飯,一般是和家裡一起去大慈寺撞新年鐘、上子時香。
吃湯圓
四川人大年初一早晨是不會吃餃子的,唯一的傳統食品是湯圓,因為湯圓有團圓寓意。
以前大年初一,許多人竟相趕早,争着到廟裡上第一柱香,認為這樣可帶來好運。
這些年的初一,文殊院基本是進不去的,外面圍得水洩不通,市裡不得不調動許多警察維持秩序。
“神有喜怒與人同,四時方位兆吉兇。獨怪年年南門好,起因侯廟敬無窮。”
這首竹枝詞描繪的是正月初一,成都人成群結隊、扶老攜幼出遊位于南門武侯祠“喜神方”的情景。
喜神
喜神即是吉祥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方位。
依照“五行學說”,南方丙丁屬火,代表四時裡的夏天,也寓“紅運興旺”之意,因此成都人認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
今武侯祠、錦裡和南郊公園的聯合的大廟會,既有遊“喜神方”寓意。
四川人有一個俗語,說不僅人要過年,畜生和莊稼也要過年,他們過年的時間分别為:
“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
凡這些事物過年,如果天氣好,這種畜生或莊稼這一年就好;反之若陰雨,則這種畜生或莊稼就不好。
全家福,是關于團圓的故事
媽媽菜,是關于幸福的味道
拜大年,是關于傳統的記憶
過年咯,是關于回家的召喚
我是小陳,喜歡就請給作者點個關注吧,您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動力,我後面會陸續分享更多關于過年的知識,可以關注一下随時閱讀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