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講過,近視是眼軸過長。反過來,遠視就是眼軸太短-相對于眼睛的聚光能力而言。由于眼軸過短,光線彙聚在視網膜後面,造成視力模糊(圖1A)。
很多人有個誤解,認為遠視眼看近處模糊,但是看遠處清楚。其實遠視眼是看遠處模糊,看近處更模糊。
那麼為什麼遠視眼的孩子好像看遠處、甚至看近處都能看得清楚呢?這是因為:
1)小孩子的晶體很有彈性;
2)他們的睫狀肌有着強大的調節能力。因此小孩子和年輕人能夠輕松增加眼睛的聚光能力,使得光線重新彙聚在視網膜上。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遠視眼的人的真正模糊狀态,可以問問60歲以上的遠視眼患者,這時他們的晶體幾乎完全失去彈性,眼睛失去了調節能力,看遠處和近處都很模糊了。
這大概是遠視和老花眼經常被混淆的原因之一,因為遠視眼往往在老花眼發生了以後才體現出來。稍後會詳細講述老花眼。
既然小朋友能夠調節眼睛的聚光能力,那麼是不是遠視就不需要矯正了呢?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遠視分為低度(小于200度),中度(200-500度)和高度(大于500度)。如果很低度的遠視,比如150度,而且看書學習也毫不費力,那麼可以不用矯正。
如果遠視度數高,或者看近處長時間有眼睛疲勞的症狀,那麼需要矯正。一般來講,雙眼500度以上的遠視應該矯正;如果雙眼都是遠視但是相差100度以上,也需要矯正。因為這種程度的遠視有很大風險會造成弱視。
遠視眼是如何造成的?以前也講過,人類嬰兒出生時就是遠視眼,然後在18個月的時候基本達到正視化(正視化是指眼睛屈光度達到正視或者輕微遠視的狀态),這時的平均水平為125度遠視。所以正常人的眼睛是輕微遠視的狀态。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的遠視度數比較大,在正視化的過程中遠視度數沒有降下來,那麼這些人就是遠視眼患者。研究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如果遠視度數小于400度,那麼80%的情況會達到正視化;而500度遠視的嬰兒就隻有50%能夠正視化;如果600度遠視則隻有30%會正視化[1]。幸運的是,隻有不到4%的嬰兒會有400度以上的遠視。
有一些高度遠視和先天性疾病(一些是全身性的疾病)相關;排除這些疾病,仍然有一小部分兒童有中度或者高度遠視,這些還是天生的。對遠視的研究遠遠少于近視,大概原因是因為中度和高度遠視非常少。
近視受基因影響,但是環境塑造起到巨大的作用;遠視主要是先天因素[2],環境的作用和近視是相反的。比如說,戶外活動越長的孩子越不容易近視,但是如果他是遠視的話,他的遠視更不容易減少。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近視和遠視都是一個連續的譜圖上的不同節點。遺傳決定了嬰兒期的初始屈光度,而這初始的屈光度又決定了6歲時的屈光度:大部分孩子達到正視或者輕微遠視,小部分為中度以上的遠視,極小部分為近視。
學齡以後的兒童就在近視化(正視變近視,遠視減少,近視加深)的道路上進行了,但是那些高度遠視的孩子由于起點太高,和先天的因素,他們最終仍然遠視。
遠視眼常見嗎?低度的遠視眼其實是正常的。如果以200度以上的遠視來講,遠視并不常見,尤其和近視相比。遠視(200度以上)的發病率在6歲時是8.4% ,9-14歲時為 2-3%,到15歲的時候就隻有 1% 了[3]。
除了和年齡有負相關,遠視還和種族有關,白人出現遠視的比率高于非裔、西裔和亞裔。另外,住在農村的人遠視多于城市居民。
遠視眼有什麼危害?容易視疲勞
正視的眼睛在看遠處的時候睫狀肌是放松的,隻有在看近處是需要用力。遠視的眼睛任何時候任何距離用眼都需要睫狀肌收縮,尤其是長時間看書,因此很容易疲勞。
易造成弱視
雙眼500度以上的遠視,或者雙眼都是遠視但是相差100度以上的情況,容易造成弱視。
弱視是眼睛和大腦間的連接出現問題,視覺的神經通路不能正常建立,造成視力低下。弱視的最佳矯正時期在8歲以前,因此由遠視造成的弱視需要及早發現。(以後有機會專門講講弱視)
高度和中度遠視還可能造成斜視
如果并發斜視,不僅不美觀,更加增加弱視的風險,同時對立體視的發育也造成障礙。
導緻兒童學習效率降低
遠視經常和雙眼功能障礙相聯系,還能造成兒童學習效率低下,閱讀水平低于正視的孩子。這聽起來挺有道理,好像不證自明,但是研究數據正式發表卻是2016年[4]。
人們對遠視往往忽視。
除了遠視比較少見以外(相對于近視),也和遠視不容易被發現有關。雖然一個遠視的兒童早在嬰兒期就已經遠視了,但是通過晶體調節往往能夠補償,而且直到上學以後近距離用眼的需求才增大,眼睛疲勞等症狀才會發生。
小孩子往往不會跟老師或者父母說“我的眼睛很累”,他們通常就是表現為不愛看書,更喜歡在外邊玩。父母和老師經常以為這是孩子調皮愛玩,卻不知很多時候和遠視眼有關。
學校組織的體檢,甚至兒科醫生的簡單體檢對于視力的篩查一般局限于用視力表測遠視力。這些篩查一般可以很好的發現近視的兒童,因為他們看不清遠處;但是對于遠視兒童不管用,因為他們通過調節可以看清遠處。因此普通篩查其實漏網了很多遠視眼兒童。
因此美國視光協會推薦所有兒童3歲和上學前各一次綜合眼睛檢查,這種檢查中,醫生會使用散瞳眼藥水,将睫狀肌暫時麻醉,再進行驗光就可以發現是不是有遠視了。
和近視相比,遠視倒是沒有那麼多可以導緻失明的并發症。遠視的眼睛由于眼軸短,更多的和閉角青光眼和老年黃斑變性相關。
怎麼矯正遠視眼?佩戴鏡框或者隐形眼鏡是最常見的方法(圖1B)。
另外,LASIK手術和 OK鏡也能矯正一定度數以内的遠視。
及早發現中度以上的遠視,配戴度數合适的眼鏡,可以防止和緩解視疲勞、有效預防弱視并加強雙眼視功能。
老花眼就是遠視眼嗎?
很多人把遠視和老花混淆,所有順便也講講老花眼。
老花眼是指40歲以後晶體彈性逐漸變差,在看近處時的調節過程中不能達到所需要的聚光能力,造成光線不能彙聚在視網膜上,因此看近處模糊。
大概在65歲以後晶體會完全失去彈性,所以近處的圖像都是模糊的。因此,一個正視的老年人,看遠處是清楚的,但是看近處是模糊的,這是典型的老花眼,而不是遠視眼。
不幸的是,這是一個衰老的自然過程,不管是近視眼還是遠視眼,無人能夠幸免,除非他死的早。
有一種誤解認為近視的人老了以後不老花,因為他們能看得清近處。其實那是因為近視眼天然能看清的最遠處也在近處,這時候仍然不需要晶體調節。如果近視的人戴上矯正近視的眼鏡看遠處清楚,他看近處照樣會模糊。
人們往往覺得近視的人老花的晚,而遠視的人老花的早,這是有道理的。
首先摘了眼鏡,近視看近處本來就可以,遠視的人連遠處都需要晶體調節、近處需要調節的更多。其次同樣戴了矯正度數充足的框架眼鏡,近視眼鏡由于光學的原因能夠減少近處用眼的調節需求,而遠視眼鏡則相反。因此同樣戴鏡框眼鏡,遠視的人會比近視的人早幾年需要老花鏡。不過,如果是佩戴隐形眼鏡,這種差别就消失了。
另一個造成遠視和老花容易混淆的原因大概是矯正的眼鏡都是凸透鏡,所以也許小朋友戴上爺爺的老花鏡,還覺得看起來很清楚呢。
最後,有的老人會覺得自己的老花眼突然改善了,不用老花鏡也能看書讀報。這種情況經常是由于白内障造成的。白内障形成過程中晶體的曲率會發生變化,造成“近視”。糖尿病也會造成晶體曲率的變化。因此,老花眼突然發生變化的情況應該去檢查一下眼睛。
總之,遠視是眼軸過短,而老花眼和眼軸沒關系,和晶體失去彈性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