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抽檢結果中,市面上常見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大布丁雪糕均被檢出蛋白質含量不合格。
7月16日晚間,@伊小利冰淇淋 官方微博做出回應稱:被曝光的并非本公司産品。
抽檢結果公布後,不少網友評論稱,“5毛一根,真以為我指望它給我補充什麼蛋白質”“隻是蛋白質,看來小布丁我吃對了”。還有網友表示,“小布丁你改了就好,我當沒發生過。”
其中也有一些聲音稱,國家标準要求蛋白質達到一定值就一定有道理,不能因為便宜就包容。
但被曝不合格的“小布丁”“大布丁”到底是哪家産的?公司是何背景?
15批次雪糕樣品不合格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初步統計,2022年上半年,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組織監督抽檢3137批次雪糕産品,檢驗項目包括蛋白質、甜蜜素、糖精鈉、阿斯巴甜、菌落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單增李斯特菌等。其中,檢出不合格樣品15批次,不合格項目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單增李斯特菌和蛋白質。
公告顯示,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産加工過程衛生條件控制不到位,或者産品在運輸、貯存、銷售環節不規範操作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對發現問題的企業和不合格産品,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均已依法處置。
在此次公布的15批次不合格的雪糕産品中,大布丁、小布丁均被檢測出蛋白質項目不合格。
不合格産品信息顯示,标識生産企業名稱為東莞市新凱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的,2022年4月9日生産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蛋白質檢測值為0.46g/100g,但按标準應大于等于0.8g/100g。
而标識生産企業名稱為義烏市樂久冷凍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1月16日生産的大布丁雪糕,其蛋白質檢測值為0.36g/100g,按标準也應大于等于0.8g/100g。
伊利回應:不合格的真不是“伊利小布丁”
事件發酵同時,有人提出質疑,抽檢出的不合格産品與常吃的伊利小布丁到底有沒有關系?
7月16日晚間,微博認證為内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伊小利冰淇淋對“大布丁小布丁雪糕抽檢不合格”做出回應。
回應中稱,“小布丁”并非品牌名,抽檢不合格的産品真不是“伊利小布丁”和“伊利大布丁”,隻不過都叫“小布丁”和“大布丁”而已。伊利冰淇淋各項檢測均符合國家标準。
涉事兩公司什麼背景?
抽檢不合格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生産企業為東莞市新凱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冊資本為5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尹少禧。該公司在2021年12月曾因北歐蔓越莓芝士味雪糕蛋白質項目不合格的問題被市場監管部門處罰,另外,其在2021年1月也曾因同一性質違法行為受到行政處罰。
更早之前,該公司在2016和2018年分别被檢出旗下樂脆脆皮雪糕和凱琴灣哈密瓜味脆筒雪糕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其中,樂脆脆皮雪糕在2016年抽檢結果顯示,大腸菌群超标。
對小布丁抽檢不合格,東莞市新凱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向據南方都市報回應稱,此次檢測僅是标簽不合格,并表示已經更改了産品标簽。
那涉事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是否市面上普遍見到的伊利牌子的産品呢?涉事公司回應稱,并非伊利的雪糕,是其公司自己的産品。
而此次抽檢不合格的大布丁涉事企業為義烏市樂久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冊資本僅為3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彭強,也曾因産品質量問題一次性被處罰6000元,産品涉及大布丁雪糕。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回應南方都市報稱,涉事産品不合格系因公司錯誤按照冰棒的标準制作了雪糕,“冰棒和雪糕的蛋白質含量要求不一樣”,并表示已按照相關要求召回相關産品。對方還表示,涉事大布丁雪糕并非蒙牛産品,屬于其公司的品牌。
編輯丨汪乃馨 綜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北京日報、微博@伊小利冰淇淋、南方都市報、天眼查公開信息
圖片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截圖、微博@市說新語截圖、微博@伊小利冰淇淋截圖、天眼查截圖、微博截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