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有功之臣,在淩煙閣為這些功臣畫像,後來才有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其中就有一位我們家喻戶曉的猛将——程咬金。
01在大衆的認知裡,很多人都覺得曆史中的程咬金是一個“大老粗”,家世出身不好、走私過私鹽、蹲過監獄,因為一次在夢中經過高人指點,學習了很強的本領,但是醒來後隻記住了前三招,就成為了後人們口中所說的“三闆斧”。
但是,他這三招十分厲害,一般人很難抵擋。靠着這三招,再加上個人運氣好,他這個大老粗,竟然屢建奇功,所以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十九位。
其實不然,以上這些描述與曆史上真實的程咬金相差甚遠。首先,關于程咬金的家世情況可以從他的墓志銘中得到考證。
程咬金的墓穴挖開後,根據墓志銘描述,程咬金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祖父和父親一直在朝為官,特别是他的父親程婁,官至“大中正”。
“大中正”這個職位在現在來說,就等同于中央的組織部部長,而且有實權,不僅負責官員的選拔和考察,一般人沒有資格能勝任這個職位,曆來都是一些出身地方豪門貴族的人才有機會出任。
所以,程咬金是一個名正言順的“官二代”。但是一個名門望族出身的子弟,為什麼會取了一個如此接地氣的名字,實在是讓人難以捉摸。
後來,有相關學者猜測,“咬金”可能是長輩給他起的小名,而且在古時候有一種說法,孩子的名字越俗氣,身體越好,才能健康茁壯長大。
後來,程咬金有了一定名氣,還成為了一個能夠帶兵打仗的大将以後,他自己把名字改成了“程知節”,這樣聽起來就與他大将的身份比較匹配了。
02關于程咬金,大家對他的武器也有一個誤區,因為三闆斧這個說法已經深入人心,很多人就認為他的武器是一個斧頭。其實也不然,程咬金最為擅長的兵器是一杆長槍。
至于為什麼大家一直都覺得程咬金使用的武器是一把斧頭,主要可能是因為民間的說書人,在編排各種話本的時候,在不了解有關程知節真實情況下,私自給他配上了一把斧頭,所以随着時間的流逝,關于程知節的真實情況就被掩埋在了曆史中。
在隋末亂世時期,程咬金以勇猛著稱,先是聚集了上百位的徒衆,後來為了保衛家鄉的安全,他帶領着手下的兄弟投奔了瓦崗軍李密部。後來,在瓦崗軍失敗後,程咬金轉投到了王世充名下。
不得不承認,程咬金這個人是十分有智慧的,在看人方面有自己的一套評價标準,他覺得王世充這個人心胸狹窄,以後很難成就大氣候。就這樣,程咬金帶着自己手下的親信,投靠了唐軍。因為害怕程咬金的勇猛,王世充對程咬金的這種舉動,沒有絲毫辦法。
降唐後的程咬金被安排在李世民手下。李世民很快就發現了程咬金的優勢,命令其出任秦王府左三統軍。
後來,李世明挑選了千餘名精銳騎兵,組成了玄甲隊,由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敬德等骁将統領。每次在戰場上,程咬金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因戰功卓著,被封為宿國公。
03曆史上,程咬金也參加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中,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協助下,李世民等人才能順利誅殺了當時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兵變成功後,程咬金的官職又有了提升,被任命為右武衛大将軍。
貞觀年間,程咬金先後擔任了泸州都督,左領軍大将軍,後被改封盧國公,授普州刺史。高宗時期,他被拜為左衛大将軍。但是,人生總有不如意的時候,因為一次聽信謠言他被免官。
可是,畢竟程咬金曾經戰功赫赫,後來高宗皇帝又重新任命其為岐州刺史。然而,年歲已高的程咬金拒絕了皇帝的好意,請求回家養老,在得到批準後,就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了。
後來有人說程咬金活到了一百多歲,但是這個說法并沒有實際的根據,其真僞性有待考察。
不過,根據程咬金一生的戰績推斷,他與李密的出生年代相近,而且有史書記載他是在官位上去世的,享年大概八十歲左右。這年齡對于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可以算得上是高壽善終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