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吳芬(化名)一個月前出現腹痛、間斷性嘔吐,在邵陽當地醫院輾轉求醫沒有查出腹痛原因,1周前老人出現腹痛加劇、停止排便排氣,轉診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内科,住院後經過仔細檢查診斷為“巨大胃結石、結腸結石、腸梗阻、胃潰瘍”,而導緻病情的“罪魁禍首”竟是2個月前吃下的3個柿子。
“我從來不知道吃柿子還會導緻胃結石和腸梗阻。早知道就不會一天吃下3個柿子了。”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消化内科病房,記者見到了結石取出後躺在病床輸液的吳奶奶。吳奶奶今年83歲,家住邵陽隆回,2個月前,自家種的柿子樹果實都變黃了,家裡人摘下來一大簍請鄰居品嘗,老人吃了第一個後覺得甘甜軟糯,忍不住又吃了兩個,當天并沒有任何不适,但是一個月後,老人逐漸出現了腹痛、間斷性嘔吐,總覺得肚子脹脹的,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但并沒有查出腹痛原因,一周前,老人腹痛加劇,并出現了停止排便排氣,當地醫院建議轉上級醫院治療,家人這才帶着老人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在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治療。
據該院消化内科主任醫師申月明介紹,老人入院後經過腹部CT及胃腸鏡檢查,發現患者胃内及結腸内各見一巨大結石,直徑約6cm左右,追問病史,老人才回憶起2個月前,她曾在一天内食用了3個柿子,結合臨床檢查結果,醫生判斷這三個柿子就是造成老人胃結石及糞石形成的“罪魁禍首”。
明确診斷後,當務之急就是要把結石取出來,但考慮到老人年齡大,而且心肺功能也不太好,家屬也不願意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經過消化科及普外科的專家會診讨論,最終決定在胃腸鏡下用圈套器将結石切割分次取出,完善術前準備後,醫療團隊最終成功用這一“微創”方法将結石分兩次全部取出,解除了腸梗阻,術後老人腹痛消失,病情好轉,對醫護人員感謝不已。
申月明介紹:由進食柿子引發的胃結石又稱胃柿石,是植物性胃石的一種,常由于進食多量未成熟的柿子形成的胃内結石,多見于老年患者。通常認為柿子中的鞣酸在胃内與稀鹽酸接觸後形成粘稠膠狀物,再與植物纖維凝結,形成塊狀結石。一般情況下,正常食用柿子并不會形成結石,但以下5種情況易形成胃柿石:1.澀的柿子;2.生的柿子;3.同時食用柿子皮;4.空腹吃柿子;5.與含有大量蛋白質的水産品同食。申月明強調,柿石如果一直留在胃中,在胃内不斷摩擦,可造成胃炎、胃潰瘍、甚至胃出血、穿孔。如果柿石進入腸道又無法順利排出,則可能導緻腸梗阻,嚴重的出現腸壞死、腹膜炎。像吳奶奶這種情況,結石在體内存留了近一個月,已經導緻胃部多處出現潰瘍,并引發了腸梗阻,如果再延誤治療,後果将很嚴重。
“每年醫院都會收治數例由于食用柿子過量或不當引發的柿石,以老年人群為主,市民如果在進食柿子後出現腹痛、嘔吐、排便排氣異常應引起警惕。”申月明提醒,疑似胃柿石應及時就診,在胃石沒有變大前,處理相對容易,而且也可避免柿石進入腸道導緻腸梗阻,使治療變得更為棘手。一般在柿石形成初期,服用碳酸氫鈉和碳酸飲料可以在胃石表面形成小氣泡,促進胃石崩解,加速胃石松軟。需注意的是口服碳酸氫鈉片,溶解度較差,一定要嚼碎後服用。另外口服胰酶腸溶膠囊也能起到一定的溶解柿石的作用。對于病史較長、胃柿石質地較硬的患者,或者結腸内的糞石,一部分可采用胃腸鏡下活檢鉗、激光碎石、圈套器切割碎石等方法将結石取出。還有一部分因為結石過于巨大、堅硬,尤其是腸道内糞石,則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才能取出,因此,正确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處理非常重要。
來源:潇湘晨報記者梅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