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盜抖音賬号會被判刑嗎

盜抖音賬号會被判刑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03:50:00

盜抖音賬号會被判刑嗎(抖音成網絡詐騙新平台)1

原标題 用戶屢被騙,山寨賬号輕松過審,抖音等成網絡詐騙新平台?

作者 顔之宏

對于不法分子利用短視頻平台實施網絡詐騙等侵害行為,平台負有審核信息和保護用戶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短視頻平台嘗試通過社交電商和内容電商等方式将“流量變現”,更應當加強對網絡詐騙的監管。

“詐騙分子太狡猾了,通過短視頻發虛假信息騙我加微信,然後以各種理由騙我的錢。”說起前不久因為刷短視頻而遭遇網絡詐騙,廈門市民張女士十分氣憤。

今年下半年以來,借由短視頻平台實施的網絡詐騙犯罪行為屢屢發生,全國多地公安機關已多次發出警示通報。

盜抖音賬号會被判刑嗎(抖音成網絡詐騙新平台)2

記者嘗試在抖音上使用支付寶官方Logo和“支付助手”設置頭像和名稱,獲得成功。(手機截屏)

詐騙受害者多為年輕人

“90後”張女士說,今年11月19日下午,她收到抖音推送的一條網絡借貸推廣信息廣告,評論區有人稱“借錢找我,利息很低”。張女士近期正在為父母辦理保險,付完首付尚缺餘款,于是私信對方詢問借款事宜。

對方邀請張女士添加微信細聊,其後,以“包裝收入以獲得信貸額度”“辦理借款需要短信驗證碼”等為由,騙走了張女士1890元。

今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通報了一批利用短視頻平台實施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案例:

9月,浙江警方發布消息稱,不法分子在抖音平台以提供網絡借貸、測試借貸信用分等為由發布視頻實施詐騙,該平台還包含大量假冒支付寶官方的“山寨賬号”;

同一個月,江蘇警方發布預警稱,全省多地發生借由短視頻平台以“生日返利、有償點贊、假冒微商銷售商品”等為由實施的詐騙案件;

11月,廈門警方發布預警提示,廈門今年以來已發生38起借助抖音平台,以“免費領取手機”“免費領養寵物”等為由實施的網絡詐騙案件,涉案金額25.5萬元,最年輕的受害人年僅14歲。

在警方通報的案例中,多數受害者為年輕人,甚至還有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

盜抖音賬号會被判刑嗎(抖音成網絡詐騙新平台)3

在抖音中以“螞蟻金服”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出現大量山寨官方賬号的用戶,具有一定迷惑性。(手機截屏)

平台内容審核機制仍有不足

詐騙分子為何在短視頻平台屢屢得手?

記者在抖音上檢索發現,有多個用戶使用與“螞蟻金服”或“刺激戰場”相同的标識作為頭像。用“螞蟻金服”關鍵詞搜索,結果出現“螞蟻金服”“螞蟻金服技術部客服”等與螞蟻金服公司标識、名稱完全一緻的用戶,存在極大迷惑性。

在多家短視頻平台上,當記者輸入“萌寵領養”“蘋果手機領取”等關鍵詞後,有大量用戶發布“想要狗狗的寶寶們 VX……”(編者注:“VX”為“微信”諧音)“公益活動免費領養”“免費送蘋果手機”等信息,明示用戶添加微信賬号“私聊”。

記者嘗試以“支付助手”為名稱,修改抖音賬戶信息,同時使用支付寶官方标識作為用戶頭像,均無須任何審核就能完成。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快手平台中。當記者使用“支付小助手”修改用戶名并以支付寶官方标識作為頭像時,相關賬戶信息同樣無須審核即可通過認證。

在微視平台上,類似問題也同樣存在。

記者發現,多個短視頻平台上,觀看諸如“萌寵免費領”“領取蘋果手機”等誘導性内容時,平台方缺少諸如“該視頻包含誘導性信息,請謹慎點擊外鍊”等提醒内容。

11月8日,抖音所屬的字節跳動副總裁張輔平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公開表示:截至2018年10月,抖音國内日活躍用戶數已突破2億,月活躍用戶數更是突破了4億。

有業内專家呼籲,在用戶數據增長的同時,短視頻平台有必要反思自身内容審核機制,切實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

盜抖音賬号會被判刑嗎(抖音成網絡詐騙新平台)4

在快手上,當輸入“蘋果手機領取”等關鍵詞後,大量用戶以用戶簡介的方式誘導他人添加微信或QQ賬号交流。(手機截屏)

平台增強監管責任 用戶提高防騙意識

11月底,記者從字節跳動方面了解到,該公司的國内内容審核團隊規模已超過1萬人;11月初,快手方面也表示,目前快手的内容審核團隊約有4000人。抖音總裁張楠此前稱,在抖音短視頻平台上,一條短視頻内容在線上需要經過四次人工審核和多次人工智能審核程序。

法律界人士認為,不法分子利用短視頻平台實施網絡詐騙等侵害行為,平台負有審核信息和保護用戶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短視頻平台嘗試通過社交電商和内容電商等方式将“流量變現”,更應加強對網絡詐騙的監管。

福建瀛坤律師事務所張翼騰律師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的有關規定,相關平台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應承擔連帶責任。他建議,相關平台應在醒目位置設立投訴舉報标志,方便用戶及時舉報投訴。發現可疑信息時,先凍結嫌疑賬号并隐去其所有分享信息,待查明後再做處理。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建議,有關部門可借鑒此前打擊以微信、QQ等即時聊天工具為載體的網絡詐騙治理經驗,督促短視頻平台履行相應的監管義務。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認為,短視頻平台應完善針對網絡詐騙信息處理的機制,并将信息及時反饋給監管部門。傅蔚岡指出,短視頻平台的用戶中不少是在校學生,缺乏防詐騙意識,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牟利對象,建議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

字節跳動方面稱,抖音平台目前已開通官方舉報與反饋渠道,用戶如發現詐騙團夥作案,可通過發送反饋郵件、撥打舉報電話等方式進行舉報投訴。

公安部門提醒短視頻平台用戶,在觀看帶有營銷推廣内容的短視頻時要提高警惕,不随意添加陌生人私信或簡介中的微信和QQ号,不貿然填寫自己的手機号等個人信息;在遭遇對方錢财要求時應加強甄别,發現疑似網絡詐騙内容,要及時向短視頻平台或公安機關舉報。

評論

平台做大了,就該有大的樣子

花樣繁多的互動形式、快速增長的高黏性用戶群、寬松的真實性内容審核機制……在不法分子的眼中,短視頻平台所具有的這些“産品優勢”恰恰為他們實施犯罪行為大開方便之門。盡管平台對每條短視頻的内容進行真實性核查具有一定難度,但不代表可以無視欺詐内容的泛濫。

平台做大了,就應該有做大了的樣子。大平台,意味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意味着要對更多用戶負責。一邊頻繁向公衆展示平台的用戶數據增長量,一邊卻有意無意地忽視大平台對用戶應盡的責任,這絕非良性增長。

互聯網時代,流量變現是擺在各大互聯網平台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而怎樣将這道題答好,不僅考驗經營者的商業頭腦,更測量着互聯網公司的道德底線。

雖然,各地公安機關屢次通報借由短視頻平台實施的網絡詐騙案件,但現實卻是,短視頻平台不僅沒有拿出為用戶做好“把關人”的誠意,個别平台上甚至出現了網絡詐騙的新花樣,究竟這些平台是管不了,還是不願管?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逐步成熟的當下,平台方不能隻顧着向用戶精準推送營銷推廣信息,也應考慮将先進技術用在為用戶甄别不法分子的操作上。比如給真實度存疑的推廣行為标注上風險提示;給未成年用戶設置浏覽相關視頻的技術屏障;積極配合警方在用戶浏覽短視頻過程中植入反詐騙提示等。

眼下,傳統電信詐騙已經得到有效遏制,而借助短視頻平台出現的新型網絡詐騙卻有擡頭之勢。任何平台都有義務加強甄别并清除網絡詐騙這顆社會毒瘤,這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平台上的用戶,更是保護平台自身的健康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