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微信的雲存儲在哪裡

微信的雲存儲在哪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06:30:46

導讀:最近,#微信拟推出聊天記錄付費雲儲存服務#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悉,蘋果用戶180元左右每年,安卓用戶130元左右每年。有網友表示,“感情微信一直都不收費就是為了憋個大的?”微信作為一個國民級應用,一舉一動都影響着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自然會引發廣泛關注。在這個時間點拟推出聊天記錄付費雲儲存服務,其背後團隊有着怎樣的考慮,這項服務推出之後又會對我們産生哪些影響?

微信的雲存儲在哪裡(微信盯上個人雲儲存市場了)1

一、場景叠代:儲存載體變遷與付費模式的必然

我們都知道,微信會自動清理14天以上的文件。雖然微信的定位本身就不是辦公社交,但對于不少人來說,聊天記錄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儲存需求。

一方面,工作場景裡,網上曾有一篇文章探讨中西方工作文化的差異,在國外“工作”和“私人”有着很明顯的界限,而在國内,微信“不僅工作和私人空間的牆壁被打破,仿佛生命中一切的事物都被融合了起來。”

雖然如今我們有企業微信、釘釘,但在中國的辦公場景内,使用微信的固定群體依然存在。尤其是對于依賴以微信收發文件或是作為客戶管理工具的人群來說,保存曆史記錄資料是剛需。在微信推出聊天記錄付費服務後,這一目标人群中自然會有一定的付費意願。

另一方面,在生活場景裡,租賃、維權、甚至是警方辦案取證等等場景中,聊天記錄往往是關鍵時刻的有力證據。

不單單是“無紙化辦公”,“無紙化生活”已經深入到了我們很多人的生活中。微信拟推出的聊天記錄付費雲儲存服務并非業内首創,QQ推出的時間更早,這足以說明個人雲儲存的市場需求已經客觀存在多年。

儲存信息是人類的一項本能,即使在沒有網絡的年代,古人也有儲存書信的習慣。随着存儲載體變遷,對于新一代信息承載者微信等互聯網軟件而言,提供儲存服務,這也是對産品功能性的豐富。

也許會有人問,道理我都懂,可為何這項功能要付費?

這就牽扯到了儲存成本問題,微信想通過提供聊天記錄雲儲存服務來讓産品更豐滿,但數十億人每天都在使用微信,指數級增長的數據體量是非常大的。事實上,在APP的運營成本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數據保管的成本,而且數據保管的成本其實也在不斷升高。

根據第三方數據,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将增加到175ZB(1ZB大約有10億GB),但目前全世界存儲服務器卻隻能存儲7%的數據。

數據儲存供不應求,反映到市場上,硬盤價格連續兩年上漲,單位數據的存儲成本其實在不斷升高。曾經網盤大戰就是一個很直觀的案例,從金山網盤宣布向個人免費提供100G雲儲存空間,到各網盤服務商紛紛加碼,一衆玩家相繼投入,但潮水褪去,如今壯大起來的隻剩下百度網盤一家。

對于微信而言,作為一個國民級的社交軟件,免費幫助十幾億人儲存數據,成本壓力可想而知。

雲儲存付費的另一個優勢就是篩選,不需要服務的人可以選擇不開通,對于需要的人來說,即便是付費,卻帶來了必要且更方便的信息留存。将儲存服務按需交付,既不浪費資源也能有新的變現途徑,何樂而不為?但值得注意的是,後續用戶反饋如何仍有待驗證。

微信此次傳出的動作,對于互聯網行業而言也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在數據存儲技術沒有實質性飛躍的當下,怎樣獲得一種更便宜的數據保存方案?

微信推出付費服務,是一個解決方案。這不禁讓人想到了雲計算,算力的增長是客觀需求導緻的,如何在保持算力增長的過程中,更好地分配資源?亞馬遜擴展出了雲計算業務,通過共享的模式來降低成本。

這兩件事兒在底層邏輯上其實是大同小異的。

二、硬件叠代:用戶儲存的“體驗一緻性”

前面已經提到,數字化時代,數據指數級增長是不可逆的,隻要有人使用互聯網服務,就會産生數據。而随着終端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個人數據儲存的需求也在悄然變化。

以蘋果為例,早年的iPhone4僅有16G和32G儲存内存版本,到如今iPhone12 Pro Max最高的512G儲存内存,十年時間裡,曾經iPhone最頂級的32G的儲存内存早已不夠大部分人使用。

事實上,如今不少人手機内單單一個微信APP所占用的儲存空間,可能就已經有爆掉頂配iPhone4的能力。個人數據存儲市場的增長一直以來都客觀存在,隻是微信的此次動作,再度引發了人們關注。

由此可見,微信聊天記錄推出雲端服務之後,也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機存儲空間的需求。iPhone13即将上市,其大容量版本的手機銷量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因此受到影響。以iPhone12為例,64G與256G版本發售價就差了近1500元,而手機更新換代速度在不斷加快,雲儲存相對低價的費用優勢就體現了出來。

這是否預示着雲儲存将成為未來個人數據的主流儲存模式?答案也許是肯定的,早在2018年,就有國外分析師估計,蘋果iCloud擁有8.5億用戶,其中1.7億人正在為其付費。而在國内,百度網盤用戶數已經從15年的1000萬增長至2020年的7億。

個人雲盤市場,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原因在于,古典互聯網時期單一的終端設備,SD卡、U盤就足夠滿足用戶的實際儲存與轉移需求。随着全民生活的智能化轉型,儲存需求也會随之向着“體驗一緻性”進化。

這主要體現在智能設備的多端協同上,以往我們的電子設備無論是功能性還是數據存儲量都較為單一,但如今智能手機、PC的生态已經足夠完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層出不窮的新設備正在出現,數據的儲存傳輸需求也在激增。

在個人設備的協同上,以iCloud為例,在打通了不同設備的數據屏障之後,蘋果用戶的終端産品生态體驗上便有了一緻性。

網盤玩家則印證着個人數據傳輸儲存需求的增長,目前百度網盤不僅集聚了很大基數的用戶群體,在手機端、交互端(小度)以及未來的車載端,跨系統、跨設備的雲端儲存都将有很強的變現潛力待釋放。

三、個人雲儲存:主流玩家的差異化布局

百度網盤和iCloud都在個人雲儲存業務上具備足夠大的用戶體量,而微信的聊天記錄雲儲存,從用戶角度來看,與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在用戶大盤具備規模的時候,為讓整個生态更加健全,無論是微信還是蘋果,都是在給自家用戶提供增值服務,這更像是一場“關着門的遊戲”。對于瞄準了個人雲儲存市場的初創型玩家而言很難效仿。

如果說微信和蘋果的主要業務都是賣蘿蔔,目前已經有了穩固的客戶群體,但有一天發現客戶裡有些人對蘿蔔葉子也很感興趣,不妨順便賣一賣蘿蔔葉子,滿足多元的用戶需求。

這也就注定了對于蘋果和微信而言,用戶基本盤往往是被核心業務所吸引,雲儲存是其為了協同整體生态而做出的衍生業務。盡管目前iCloud已經推出了Windows版本,但仍舊是為了方便蘋果用戶更好地儲存個人數據,業務的主要價值在于更完善地服務基本盤用戶,很難靠這門業務單打獨鬥來拉取新的用戶群體。

百度網盤的打法則與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即“打開門”面向任何有雲端儲存需求的用戶,最初的定位就是賣“蘿蔔宴”。無論你喜歡吃炖蘿蔔還是炒蘿蔔,隻要你有個人雲端儲存需求,完全可以脫離系統與軟件的屏障,視頻到圖片文件都能滿足,一定程度上是在叠代個人實體硬盤市場。

與此同時,百度網盤的模式也體現出了鮮明的鍊式效應,尤其是在辦公場景中。據天眼查宏觀分析,目前國内在做ToB雲儲存業務的企業已經達到近2200家,一個企業能夠帶動員工及合作夥伴等一衆協同部門,使用同一個廠商的網盤雲端儲存、傳輸及其他服務,幫助網盤迅速觸達更廣泛的行業與客戶群體,極大提升獲客效率。

微信的雲存儲在哪裡(微信盯上個人雲儲存市場了)2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個人網盤專題調研報告》顯示,百度網盤以81.3%的品牌認知度位列第一,這與鍊式效應的發揮不無關系。

無論是iCloud、百度網盤還是拟推出個人雲儲存服務的微信,雖在打法上底層邏輯有差異,但對于個人雲端儲存業務而言,早期拓展用戶規模,後期找到盈利點再釋放價值,本質上的商業模式是相同的。

此次微信拟推出的付費嘗試,似乎目前并沒有被很多網友看好。與此同時,百度網盤無需收費的雲儲存聊天記錄,對會微信的新業務提出一定程度上的挑戰。

無論是微信還是蘋果、百度,發展至今,都已經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此次微信所做出的嘗試,對于其功能生态而言是一次重要補充,對于一部分微信用戶而言,也将得到剛需上的便利。

但随着數據儲存成本不斷上漲且技術仍舊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個人雲服務業務在培養用戶付費習慣,發掘更好的盈利模式上仍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間。

#專欄作家#

劉志剛,互聯網江湖(ID:VIPIT1)。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36氪/钛媒體等多家專欄特約撰稿人,TMT領域深度報道。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