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不全”是很多專業學習者的噩夢,而更多非專業學習者,也因為“唱歌跑調”而對音樂這門神聖,偉大的學科望而卻步。今天,小編就來八一八關于跑調的那些事兒。

先說說什麼是“五音不全”
從字面上看,五音指的是我天朝民族特有的“五聲調式”——宮、商、角、徵、羽五個音,這四個字泛指一些音準概念比較模糊,唱歌總是找不着調人群。而這四個字,并不能對一個人是否适合學習音樂蓋棺定論。 說我跑調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事實上“五音不全”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我來一層層為大家剖析。
五音不全是天生的嗎?

很多人都說自己天生五音不全,那它到底是不是天生的呢?
答案是NO。
每個人對于音高的感知是有時間差及個體差異的,舉個例子:小明和小剛兩個相同年齡的人在同一時間開始學習音樂,小明在第一年效果突出,能夠很好的表現旋律中的音準及間奏;而小剛可能在第一年沒有任何進展,對于音準和節奏沒有太大的感知,而在第二年突然達到小明第一年的水平,甚至反超。這是時間差。
那什麼叫個體差異呢?
小張和小陳,仍是同一年齡同時學習音樂,小張對音準的把握很好,對節奏的認知相對較弱,而小陳剛好與小張相反。
以上舉例僅是從單一角度出發,事實上時間差和個體差異是交叉混合的,小明、小剛也可能具備小張、小陳的特質,小張、小陳也可能是小明、小剛中的一種。在這裡,僅僅讓大家明白,在沒有受過一定時間的音樂訓練情況下,不能在某一時間節點定論這個人的“五音不全”是天生的。

既然如此,唱不準到底因為啥呢?
一是“聽”覺上的問題。要唱準一段音樂,是音高由耳朵進入大腦後,記憶和複制模仿才能完成的,一定需要先聽準才能唱準,就像複述一段話,需要先聽一遍。所以,“唱“是聽”的外化,“聽”是“唱”的核心。少了聽這個動作,唱就像是被蒙了眼的人,東跌西撞。
二是嗓音條件受限。人聲的音域各有不同,有的偏高有的偏低,在唱的時候,人會自然規避自己不擅長的音域。比如嗓音偏低的人,高音唱不上去時會自然地唱低某幾個音,偏着偏着,就。跑。調。了,其實就是一種本能反應。
通過專業的訓練方法可以解決唱不準問題
所以小夥伴們,方法很關鍵,很關鍵,很很很關鍵!

通過什麼能夠解決音準問題呢?
那就是視唱!視唱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訓練的外化,通過演唱,系統學習識譜及音樂語言的基本規律。學好視唱這門課程,對各音樂專業的學習具有輔助知道作用,是音樂類藝考的必考科目,也是業餘音樂學習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