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當下說的公知是什麼

當下說的公知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1 23:07:29

當下說的公知是什麼?公知,據說是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曾經是一個褒義的熱詞,與它沾上關系,多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漸漸地,這詞和某類人發生了某種關系,讓這詞的意思與褒貶都産生了易位,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與之沾上邊,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當下說的公知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當下說的公知是什麼(公知是怎麼來的)1

當下說的公知是什麼

公知,據說是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曾經是一個褒義的熱詞,與它沾上關系,多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漸漸地,這詞和某類人發生了某種關系,讓這詞的意思與褒貶都産生了易位,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與之沾上邊。

是什麼原因讓它發生了這種變化呢?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這似乎是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士大夫們所追求的目标。

近代,特别是到了現代,這種傳統還剩下多少,不太清楚。但文人對社會的參與卻從未停止。這種參與是不是就是可理解為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的一種方式呢,恐怕又不能這麼理解。

說白了,就是現代有部分文人“中毒”了。這得從改革開放時說起,那時打開了國門,外國的很多東西也進入了國内,有許多新的技術,新的發展思路,新的理念,其中也包括“民主,自由,法制,人性”等等的一系列西方民主領域的核心概念。

這些概念讓部分接觸到它們的文人們奉為圭臬,頓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整個人類的終極未來,從了解,到堅信。于是這部分文人開始運用“自由,民主,法制,人性”等概念進入作品中,并常常以社會批評者的角色,參與到各種社會活動,充當西方民主的“布道者”的角色。

這一部分文人,在現實社會中,他們以西方民主的角度審視一切,并對其中不符合西方民主的地方進行冷嘲熱諷,但常常因言語出位,受社會批評。或者其建議都是一些從概念到概念的,缺乏執行性,故而也常常被有關部門以不符中國國情予以婉拒。

有一個例子,在網上流傳,能很好地說明這些人的理念得不到民衆支持的原因。據說,一個在國外生活了幾十年的人,回到中國,因其對西方的社會治理很崇拜,便在中國找了一社區來推行其所謂的西方社會型的先進理念。

一對鄰居,一家修了三層小樓,一家住平房,本來相處和睦。可這位來了之後,向住平房的主宣傳人權,包括相鄰權,釆光權,眺望權(因小樓遮擋視線,陽光),結果就是兩家人雞飛狗跳,和諧不再。

一個家庭,夫妻關系融洽,子女們也成長健康,算是合美的一大家。可這家人的習慣是女主人做飯,且女主人也享受做飯的樂趣。這位來了,向這家的女主人不斷地宣講女性權益。結果可想而知,女主女權覺醒,全家和睦不再。

整個社區,在這位西方治理的信奉者的幹預下,充滿了活力,每天争吵不斷,各種矛盾應接不暇,讓這位不得不感歎,撼山易,撼中國社區難。

就因為這種狀況的存在,這些人的建議也常常會因不合民情,社情而不被采納。因而常有抱負,理念得不到理解支持的失落之感。

這倒不是說他們生活不如意,恰恰相反,這部分文人往往享受着極高的禮遇,在日常生活方面比大多數人要優越得多。正因日常生活己不是他們所需要關注的了,他們才将目光鎖定在更高遠的理想,抱負,聲望之上。

他們的理念得不到現實層面的呼應,他們不太認為是他們的理念不太适應中國這塊土地。他們把這歸于人們不理解,人們需要教化,需要讓他們明白,世界上還有比目前社會要好得多的社會。

他們覺得一旦民衆明白他們的苦心,會為他們的行為樹碑立傳。但前提是一定得讓民衆明白。于是,他們通過各種途經,來傳達他們的植根于西方民主的理念。

由于在官方層面,對于西化一直持警惕态度,使這些人不得不将其概念藏于各種文藝作品之中,當然,一些過格的言論被告知不能發表,他們深為不滿,在他們口中,又多了一句言論自由的口号。

在相當長的時間内,他們努力地向民衆傳達他們的理念,然而就全社會來說,人們的重心早己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了,意識形态之類的東西己不再是人們生活中的重點,在一定程度上己淪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了。其重要性遠不如目前正在從事的職業。

所以,他們雖然可影響一些人,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時間段可以做到一呼百應,萬應,但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卻使這種百應,萬應顯得軟弱無力。

時間過得很快,社會在飛速發展,一個叫互聯網的東西在中國開始運用,這些人敏銳地發現,通過互聯網發表言論可比在各媒體,雜志發表要容易,簡便得多,且當時能上互聯網的,幾乎都是年青人,與知識分子,正是其傳達理念的黃金對象。

這段時期,應該是他們的黃金時期,他們活躍于各個網絡社區,揮馳方酋,指點江山,很快就成了各個網絡社區的意見領袖。但那時,網絡為非實名的,兼之網絡為虛拟,和現實聯結不那麼緊密,上網的人并不太多,基本為知識分子與學生,加上部分社會青年。因而很難将網絡的影響力轉化為現實的影響力。

科技改變生活,也改變人的行為方式。一種叫移動互聯網的東西誕生,使上網的人有了指數級的增長。因為這種增長,讓這些人看到了擴大影響的機會。但同時,也因為這種增長,網上開始出現了與他們不一樣的聲音。因為這種增長,官方的管理措施也來了,實名制,和網絡言論的規管也逐步出台。還是因為這些增長,他們第一次有了一個群體性的名字“公知”。

這“公知”己經區别于傳統意義上的公共知識分子了。他們是一群立場先行,以西方理論武裝起來的“鬥士”,随時在移動互聯網上與“五毛”,“小粉紅”作戰的“戰士”。這些烏合之衆居然也有人可以引經據典,邏輯清晰地向“公知”們挑起“戰争”。

事情的轉折來自美國,一個号稱燈塔國的地方。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為美國總統。據謠言稱,特朗普,原名川建國,代号深海,為我方潛伏同志,是我方布置的閑棋冷子,俗稱戰略間諜。當然,對謠言咱堅決不信,也不傳播。

不過,特朗普是一直率的人,直接将美國利益擺了出來,将原來作為遮羞布存在的“民主,自由,法制,人性”等統統扯掉,讓人們明白了所謂的美國價值,不過是美國利益之上的霧霭,與遮羞布般的存在。

燈塔的燈不亮了,原來在燈塔的燈光照耀下“作戰”的公知們失去了方向,目标,在“五毛,小粉紅”等烏合之衆的進攻下,不得不節節敗退,進而很多選擇了偃旗息鼓,退出了戰場。臨走時,罵罵咧咧地說道,一群沒有獨立思考的網絡暴民。

公知們離開了主戰場,網絡。但并不等于公知們認輸,或者知錯。他們在冷眼旁觀,或者以某種不易察覺的方式,迂回地進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