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9月22日,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隆重啟幕,6大主題展覽兩場論壇,600多家文旅單位,燦若星河的文旅展品彙聚一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着大運河的文化内涵和非凡魅力。在這裡,琳琅美物與運河文化的相融交織,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精妙互動,一幅生生不息的運河最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一脈相連,不斷擴大運河“朋友圈”
第四屆運博會共有6大主題展覽——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絲路與運河的邂逅”國際展、運河特色旅遊産品展、運河非遺展、運河數字文旅産業展、運河美食文化展。立足大運河全域,通過攜手省内外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企事業單位,運博會不斷鞏固和擴大着運河“朋友圈”。與往屆相比,本屆運博會參展城市和企業越來越多,六大主題展中,省外參展單位與往年相比明顯增加,占比達到了65%。
魅力運河,南北交融。展廳内,參展城市紛紛捧出精品“好禮”,充分展示了運河沿線的傳統文化和城市韻味。從河南中原文化到山東齊魯文化,從江蘇楚吳文化到浙東越文化,運河沿線參展的36個城市,生動體現了城市之間一脈相連的運河情誼。
在洛陽展區,各色牡丹“綻放”在白色瓷盤上,嬌豔動人。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唐白瓷傳統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宋勝利從小受家族傳承陶瓷技藝的熏陶,刻苦鑽研陶瓷造型與燒制技藝,将唐白瓷制作技藝與現代技術結合,試制出系列瓷花牡丹。這一新品種,填補了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利用唐代白瓷技藝制作牡丹瓷的空白。由于工藝繼承了唐代官窯白瓷的生産技藝,所以取名“盛唐牡丹瓷”。“牡丹瓷盤的制作過程非常複雜,每一件作品都要一周左右的制作時間。純手工制作也成為牡丹瓷制作的最大特色。因為是手工制作,即便是同一種花型,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異。可以說,每一個花盤都是唯一的。”宋勝利說。
江蘇省内的各個城市也拿出了各自的“看家寶貝”,行走其間,感受到了濃濃的本土風情和特有文化。蘇州館呈現大運河蘇州段的江南文化和風物之美;南通館裡一隻巨大的哨口闆鹞風筝,極具地域特色;連雲港館前,神采奕奕的美猴王“孫悟空”與觀衆熱情互動,展示着連雲特的西遊文化。
“中歐油畫藝術交流展”也是展覽現場的熱門打卡地之一,觀衆在近百幅19-21世紀歐洲油畫真迹、“水韻江蘇”特色油畫作品前駐足停留,體會中西文化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科技賦能,讓運河文化活起來
當2500歲的世界遺産,與現代科技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本屆運博會将數字技術和文化深度融合,更加突出科技賦能元素,為現場的人們解鎖新場景、帶來新體驗。
震撼、絕美!步入全息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館,潺潺水流從腳下流過,五屏環繞、5G VR720度全景視角呈現運河之美、生态之美,讓觀衆啧啧贊歎。在這裡,觀衆從京杭大運河南端出發,依次穿過17座運河城市,千年秀美風光盡收眼底,兩岸煙火氣息觸手可及。
遊覽完運河,再和533個宋代人現場聊天互動,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站在全長近110米,高3.6米“金陵圖數字藝術展”前,觀衆可以以第一人稱視角“走入”清代馮甯所做的《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與畫中人交流互動,在移步換景間盡情領略盛世繁華,感受南京千年的城市脈搏。
“《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被稱為南京版《清明上河圖》,既承載着南京濃厚的文化底蘊,又折射出繁華大宋生動的曆史圖景。”展區策展人缪岑岑告訴記者,金陵圖數字藝術展由400位工作人員,曆時兩年的努力實現技術突破得以完成,目的是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南京的曆史文化,感受南京千年的城市脈搏。
在運河數字文旅産業展,沉浸式的觀展體驗随處可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外号科技通過AR技術呈現運河沿線風貌,觀衆行走其中,猶如在運河之上,聽潺潺流水、聞咿呀搖橹;在留聽亭,蘇州好端正與南京達斯琪在展會上首次合作,戲曲演員和數字人共同演繹戲曲《浮生六記》與《牡丹亭》。
非遺 ,讓傳統技藝融入現代生活
大運河貫穿南北,流淌千年,用水的靈秀滋養着兩岸人民,因運河而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門類數不勝數。本屆運博會突出“非遺 ”理念,精心組織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54個市級以上非遺項目、74家非遺企業、近千件非遺作品參展,集中展示大運河沿線非遺保護最新成果。
在非遺展的西津渡景區項目的展區上,記者看到一個用非物質文化遺産花鳥字繪制的扇面作品。據西津渡參會代表蔣萃介紹,花鳥字,是在寫字的基礎上,把字的筆畫用花、鳥、魚、草、蟲、山、水等圖案代替,把漢字寫得美輪美奂。在蘇繡展示區,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和女兒姚蘭正在現場展示蘇繡技藝,她向記者展示了用蘇繡做表盤的蘇繡手表,這些年,姚建萍和女兒一直緻力于蘇繡新産品的開發,力圖讓古老技藝融入當下生活。“蘇繡的藝術性和生活性并行不悖,融入生活才是對這門技藝最好的傳承和保護。”姚建萍說。
時而清脆、時而渾厚。在運河非遺展的表演區,河南平頂山學院瓷樂樂團的魯山花瓷細腰鼓合奏表演吸引了不少觀衆。美妙的音律讓在場觀衆仿佛穿越千年,目睹了大唐盛世的繁榮與輝煌。據記載,唐玄宗對魯山花瓷制作的鼓極為喜愛。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梅國建告訴記者,魯山花瓷細腰鼓,兩頭大,中腰纖細,屬于鼓類樂器中的“腰精”。腰鼓兩頭蒙皮,用以擊打發聲。經過高溫燒制的陶瓷樂器質地細密,高音清脆明亮,低音渾厚結實。
美食也是大運河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揚州文思豆腐、昆山奧竈面、南京鹽水鴨……運河美食文化展區裡熱鬧非凡,大運河沿線城市紛紛端出各自的“當家美食”,色香味俱全,觀衆可以一站式尋味運河,體驗千裡運河上的美食文化。大運河沿岸的非遺傳承人、烹饪大師還在現場表演絕技絕活、教學大運河美食特色菜。
高峰論壇,文旅如何助力大運河高質量建設
文旅産業如何助力大運河高質量建設?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文旅消費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作為曆屆運博會标配,大運河數字文旅産業發展論壇和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如約而至。
9月23日下午,大運河數字文旅産業發展論壇以“運河文旅 數創未來”為主題,圍繞數字文旅發展新趨勢、數字科技驅動新業态、數字經濟引導新投資等熱點,彙聚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及運河沿線城市代表共同研讨、聚合力量,引導産業方、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等,共同打造數字科技和文旅融合的特色項目,助力大運河文化帶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
9月24日上午,第四屆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還将發布《2021—2022年度江蘇文旅消費熱力榜》《2021—2022年度江蘇文旅消費白皮書》。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将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文旅消費預判》為題探讨旅遊消費新的需求變化;著名導演陳雷《用想象力講好故事——傳統文化流量密碼》為題探訪如何将傳統文化融入時尚表達;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總經理郭穎謙以《内容驅動型的新文旅體驗産品》為題探讨如何以内容作為驅動力創新文旅産品。彙智互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趙文捷、蘇州很有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飔也将帶來兩場優秀的案例分享。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王慧 楊民仆
供圖:視覺江蘇
編輯: 姚依依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