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詩詞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品簡介
這首詩是王維送朋友元二時作的送别詩,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寫下此詩,表達了深深的惜别之情。後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廣泛流傳,久唱不衰。
主要字詞:
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
浥(yì):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詩詞鑒賞
老朋友即将奔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不知何日才能再見,惜别之情溢滿心頭,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詩人截取臨别的一個景、一句話,表達了深深的依念之情和濃濃的關懷與祝福。
前兩句寫景,為送别營造氛圍,以景襯情。
首句寫朝雨,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濕潤了輕塵;次句寫客舍周圍新長出來的青青春柳。
“輕塵”“客舍”暗示了遠行和離别,點出了送别的時間、地點和環境。而春日新柳,更象征着離别的不舍。通過描寫客舍周圍陰雨綿綿的天氣和嫩綠的春柳,來營造了一個情意濃郁的氛圍,為後面的話别鋪墊。
三、四句寫話别,隻寫了一句勸酒的話:請您再幹一杯吧,離别之後西出了陽關就很難遇到像我們這樣的老朋友了。作者把依依惜别之情和對朋友所有的關心和牽挂都溶入了一杯酒中。
絕句短小,隻有四句,但作者通過這四句詩卻能把讀者帶進一個送别的場面之中,帶進一個依依惜别的情感之中。
前兩句對朝雨和春柳的描寫,給你豐富的想象空間:渭城籠罩在一片濛濛春雨中,而渭城的那個客舍,正在餞别,客舍外的青青楊柳見證了朋友之間的難分難舍。離别之地的春色清新,離别之後呢,西出陽關就是“春風不度”的荒涼了。
三、四句的“再盡一杯”的規勸,更蘊含着豐富的内容:離别的酒喝了一杯又一杯,不舍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宴席進行了多久,釀滿别情的酒喝過幾巡,殷勤告别的話重複過多少次,我們可想而知,但離别的時刻終究要到來,再喝一杯吧,這一杯酒讓惜别之情達到了頂點。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強烈、深摯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現。
詩人像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
名句賞析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要理解此句之妙,一定要弄清楚“西出陽關”的内涵。
陽關處于河西走廊西頭,和北面的玉門關相對。漢代以來,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内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人們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但在,當時陽關以西畢竟還是荒涼絕域,有“春風不度”之說。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曆萬裡長途的跋涉,倍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所以,“勸君更盡一杯酒”,猶如浸透了詩人深摯情誼的一杯感情瓊漿,這裡面,有依依惜别的情誼,而且包含着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在唐人贈别詩篇中,有許多凄清纏綿、低徊留連、感人至深的作品,也有一種慷慨悲歌、格調豪邁的詩作,其中蘊含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和豪邁情懷為灞橋柳色塗上了另一種豪放色彩。這兩句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作于公元747年(天寶六年),當時高适在睢陽,送别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此時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于貧賤之中(另一首送别詩中這樣寫:“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别詩中,高适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别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也是寫景,但此處之景于渭城春日的早晨明顯不同。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獵獵北風中,唯見雁翔寒雲。這落日黃雲、大野蒼茫的北方邊地之景,給人以悲壯蒼涼之感。
但後兩句卻是格調陡轉,以反問句勸慰朋友,此次離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您呢!話别之語,響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滿着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去奮鬥、去拼搏。這樣的勸慰語,出自出處于淪落漂泊之中的知己,倍顯豪邁。
相比于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高适的“莫愁前路無知己”胸襟開闊,一掃纏綿憂怨的老調,雄壯豪邁,堪與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境相媲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