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承接上一篇 《兒童教育心理學》讀後感(3)。
第七到第十一章講了兒童社會情感及家庭、學校等外部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社會情感: 從出生,到母親,到家庭, 到學校, 兒童逐漸地與他人、外界建立聯系。
這些過程中,要給孩子自由和機會去發展社會情感,與他人外界建立聯系的能力。
“有些孩子學不好說話的原因,是因為家人的溺愛。他們還沒來得及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母親就已經把所有事情做好了。因為他們沒有感覺到語言的需要,從而喪失了與外界的接觸,失去了适應社會的能力。”
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兒童好的性格的過程。兒童社會情感的培養管理, 最重要的不是改變, 而是接納,包容,引導。不能簡單地以父母大人們的願望去設定目标來實現。要允許自己的孩子與别人的不同。
“很多人都需要與現實保持一段距離,比如作家、藝術家。科學家也需要,因為他們需要具備良好的想象能力。”
跟父母長大的和跟爺爺奶奶長大的不同影響: 父母更多的是管制壓制使孩子服從的方式, 爺爺奶奶更多的可能是讨好孩子的方式。
父母相處的方式,這個表率作用很大很大。
注意出生的順序對孩子的影響。長子長女可能會因為弟弟妹妹的到來而感受到被挑戰, 弟弟妹妹會覺得被哥哥姐姐有所壓制。
孩子之間的互相影響。特别要注意性格不好的兒童對性格好的兒童的影響。
在學校會面對老師的權威和同學的夥伴競争關系。
最理想的班級模式: 在合作中競争
“對兒童在學校所取得的進步加以評估時,我們既要考慮教師的意見,也要考慮兒童的意見。有意思的是,兒童在這一方面有着極佳的判斷力。他們知道誰拼寫得最棒,誰畫的畫最好,誰的運動最出色。他們能很好地互相打分。有時候,他們未必會那麼公正,但他們會意識到這一點,并且會盡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正确的教育方法:關注兒童的興趣和優勢。 讓兒童在不斷地成功和進步的喜悅中獲得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不是在不斷的批評和失敗中失去信心。
“除了遺傳作用的錯誤觀念之外,阻礙兒童發展的另一個最大障礙,就是家長們會因為成績不好而懲罰他們。如果一個孩子成績不佳,他會感到老師不怎麼喜歡自己。他在學校已經為此而煩惱不已,回家後還會遭到父母的責備,甚至有時還又打又罵。”
新環境的影響:環境轉變是了解兒童性格的最佳時刻。比如剛上學或者家庭發生變故的時候。
環境改變時,如果兒童還沒有準備好,那TA的應對可能就會出現問題。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因此而懲罰兒童的過錯,而應該幫助兒童做好準備,适應新的環境。
“如果我們懲罰孩子的過錯,那麼,這種懲罰就會成為他繼續反抗的理由。這種懲罰也能更堅定他的想法——反抗是正确的。”
每當孩子犯錯做錯沒做好時,不要第一反應就去責怪孩子,要緩一緩,有沒有可能是環境的影響,環境的原因。要知道,孩子并沒有什麼與生俱來的惡意的本性;孩子還在學習成長中,很多時候TA不是壞,隻是不懂不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