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來堡村人,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自幼飽讀詩書,心憂天下蒼生,長期過着半耕半讀的生活。1661年,四十四歲的于成龍不顧親朋好友的勸阻,決定走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來堡村,接受清廷委任,去六千裡之外的廣西羅城出任知縣。臨行時,他立下誓言,絕不以溫飽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直到六十七歲病逝在兩江總督的工作崗位上,他一直都勤政愛民,廉潔清苦,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官二十多年,于成龍政績十分卓著,曾三次被舉“卓異”。清朝對官吏的考核,文官三年一考核,武官五年一考核,官員成績突出、才能優異則被評為“卓異”。在達到“卓異”很難,那可是全國成千上萬官員的佼佼者,就像一個小學生被評為國家級的“三好學生”,談何容易呢。
于成龍從知縣做起,一直做到巡撫、總督、大學士,官是越做越大,但卻始終過着簡樸的生活。除了領取朝廷發放的微薄俸祿、節約自己的糧食來扶弱濟貧。一次,他還把自己唯一的一頭驢給賣了,用來救濟災民。在羅城做知縣八年,調走的時候他連路費都沒有。從湖北到福建赴任時,于成龍隻有一床被褥、一身官服,一路上把蘿蔔當幹糧吃。一次,兒子從家鄉來看望他,臨别的時候,他僅送給兒子半隻鴨子。即便當了總督,他依舊是精茶淡飯,隻吃青菜,終年不知肉味。人們親切地稱他“于青菜”“于糠粥”“于半鴨”。
于成龍離世的時候,家中隻有幾件舊衣服和舊靴子,四壁空空,可以說一生為國為民,兩袖清風。但是,他收獲了滿滿的民心。他廉政愛民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