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竹媽是資深育兒小編,閱讀了很多育兒類書籍,腦海裡有滿滿的育兒知識,但我依然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短闆:一個能聽懂大多數話卻不愛開口的2歲女兒。記得我媽回憶我小時候:一歲多開始會說話,一說話就說得特别溜,三歲的時候坐在自行車上看到大白鵝,就自顧自地背誦了駱賓王的《詠鵝》。但很遺憾,女兒似乎沒有遺傳到我的語言天賦,2歲的她,還隻會幾個很簡單的詞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面面……雖然,有句話叫“貴人語遲”,但我依然笃信: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家長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更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
如下,竹媽想跟大家分享我接下來的努力規劃,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寶貴意見建議,幫助我們竹也小朋友更快把話說好,甚至能逆流而上,成為一個語言小天才。
計劃一、加大話語輸入量
《發展心理學》指出:孩子在1歲半時,能說50-60個詞語;2歲時,進入句子爆發期,開始說複合句;3歲時,能掌握1000個左右的詞彙,并且掌握母語的基本發音。而0-3歲,則是孩子學說話的最關鍵階段。如果父母不重視這3年,以後可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達到别人正常的水平。
就目前的情形,很明顯我們竹也還遠沒達到說複合句的水平。雖然她偶爾會自言自語說一大堆話,但這些話都不是真正的語言,而我們也沒有時間“等”她自己學會了,接下來我們要加大對孩子進行的話語輸入的數量,讓孩子接觸到足夠的詞彙量,為下一步的語言輸出打好基礎。
我們要跟孩子說更多的詞語,借助生活場景、社交場合、繪本圖書,讓孩子能夠将詞語和物品聯系起來,明白更多詞語的含義。
計劃二、家長先“好好說話”
反思孩子2歲前的語言教育,我們在家的時候都能盡可能陪伴孩子,放下手機跟她多說話,但可能存在語句相對複雜、語速過快的問題,導緻孩子聽不懂、學不會。接下來我們需要更加注重表達的技巧。
跟孩子交流時,盡量着重于眼前的事情。借助實物和語言的結合,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學得更快。比如在家可以指着桌椅告訴寶寶:“這是桌子”、“這是椅子”。
跟孩子交流時,我們盡量語句短,語速慢,話語多重複。如此讓孩子聽得更明白,記得更清楚,說話也更不會含糊。比如叫孩子寶寶時,慢慢發這兩個音,語言節奏把握住。
室内照片中,積極的年輕女子穿着米色休閑毛衣,梳着馬尾辮,和年幼的女兒坐在餐桌旁,用手機打字
計劃三、借助繪本的力量
竹也小的時候,對書本并沒有特别的感覺,還喜歡撕書本。經過竹媽一段時間的“演戲”:一回家就捧起書看,一看書就好像很開心、一本書可以看很久等等,她現在對書本有了一定的興趣。我打算入手幾本語言訓練的啟蒙繪本,每天下班後抽出半小時的時間,給竹爸輪流給女兒進行“一對一”教學。
之前曾給女兒買過《小豬佩奇》的系列繪本,因為她喜歡看佩奇的動畫片,所以我給她讀繪本的時候她也似乎聽得津津有味。我一定要抓住她現在喜歡繪本的關鍵期,多陪她一起讀一讀有趣的繪本,鼓勵她開口,讓她明白表達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我的努力能得到回報,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哦!竹媽先謝謝大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