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遊覽區。遊必生 攝
文\本刊特約撰稿 王才豐
【編者按】
《口述海南·葩姐說》民歌季在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的獨家故事中告一段落。以歌曲為脈絡,從寶島海南到珠江河畔,我們一路尋訪親曆親見親聞者們珍藏的寶貴記憶。在曆史的波光中,一個個與海南民歌、與這片土地相關的故事翩跹躍動在我們眼前。
民歌季第六期節目,我們從《請到天涯海角來》啟航,探求這首歌的誕生與演繹過程。在這趟追溯之旅中,我們走進了鄭南先生對海南的深情,走進了蔡明康先生親曆的《請到天涯海角來》創作往事,更是意外地從蘇才霞老師、劉麗梅教授的回憶中尋獲被折疊在時光裡的《請到天涯海角來》另一版本。
鄭南先生。資料圖
鄭南與海南的不解之緣
多次登上央視舞台,40餘年長唱不衰,很多人對海南的初步認識始于這首經典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富有海南特色的歌詞和歡快的節奏,将來自海南熱烈的邀請傳向廣大聽衆的同時,也深深吸引了我們探尋的目光,這首歌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20世紀80年代,著名詞作家鄭南計劃用音樂,向世界發出中國的盛情邀請,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個他一直關注的地方——海南,他要再為海南寫一首歌!
鄭南,193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熱愛文藝的他勤于創作,被采用的歌詞及詩歌作品多達3000餘首,其中200餘首獲國家及省市獎勵。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他就已經将創作才情投印在海南這片土地上了。
時值1971年,鄭南被調到廣州歌舞團工作,長期在北方生活的他,對海南充滿了向往。彼時,海南離他更近了,椰風海韻就在瓊州海峽的對岸搖曳着、激蕩着他的創作靈感。通過查閱豐富的相關資料,不斷醞釀與打磨,鄭南寫給海南的第一首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劉長安作曲、李雙江演唱)誕生了。但那時的鄭南,還沒來過海南。直到《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創作3年後,即1974年,他的腳步才真正第一次踏上海南,秀美的自然風光讓鄭南印象深刻。
“海南是全國鮮花和水果又多又好的地方,但當時因為交通阻隔,來的人很少,對北方而言更是一個陌生的地方。”鄭南生前接受采訪,談及海南時如是回憶。20世紀80年代,鄭南又來了,這次是專門到海南進行采風創作《請到天涯海角來》的。海南獨特的文化韻味與多彩的民族風情再次深深觸動了他,歌詞躍然而出。
鄭南作詞的《請到天涯海角來》,經徐東蔚作曲、沈小岑演唱,于1982年正式發行。這首有獨特的編曲風格、輕快的迪斯科旋律以及歌詞蘊涵着海南元素的歌,給當時的中國樂壇吹進了一縷新風。
1984年,歌曲由沈小岑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後,立即風靡全國。
2019年,此歌在“歌聲唱響中國”最美城市音樂名片推選活動中,獲評“最美城市音樂名片十佳歌曲”。
《口述海南·葩姐說》主講人蔡葩與節目嘉賓蔡明康先生。王才豐 攝
《請到天涯海角來》誕生過程
巧的是,海南日報口述曆史研究中心主任、《口述海南·葩姐說》主講人蔡葩的父親蔡明康先生,1982年曾陪鄭南先生一行去海南島西部采風,親曆了一段《請到天涯海角來》的誕生過程。蔡明康曾将這段經曆撰文發表于《海南日報》,取名《火車上“哼”出來的歌曲——》。
時任崖縣(今三亞)文化局局長的蔡明康,熱衷于海南文化的挖掘與整理,常年奔走在田野調查一線,著作頗豐,1988年曾獲海南省作協頒發的“海南島文學開拓者”稱号。憑着對海南西南部地區的熟稔,蔡明康帶着鄭南一行從三亞出發,開着一部吉普車,沿着西線公路,深入群衆,采撷音樂素材。
“我們一起到黃流采風,黃流一帶是崖州民歌的發源地之一。民歌一唱,鄭南先生很動情,他說,崖州民歌主旋律很好,音區也很大、很廣闊,音線也不錯,很動人。聽完以後,他很滿意。回來的時候,他提議坐火車。”這段經曆對蔡明康來說,仍曆曆在目,“記得當年鄭南先生與作曲家對排而坐,聚精會神地讨論這首歌的旋律、音量、音階和音程等問題。鄭南拿出歌詞‘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三月來了花正紅,五月來了花正開……’放在座位邊的桌闆上,他們一邊哼,一邊選。可以說《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首名噪一時的金曲精品,基本上是在黃流到三亞的火車上哼出來的。”
更有趣的是,當火車在離天涯海角不遠處時,發出一陣“嗚——嗚——嗚——”的鳴聲,一下子激發了鄭南的靈感,他高興得跳了起來,說:“有了!旋律有了!”後來這經典的鳴聲,被放在這首歌的開頭處作為過門主旋律“嗚——嗚——嗚——”。
謝文經先生。資料圖
别樣演繹,另一個版本
在我們不斷的尋訪中,《請到天涯海角來》的另一個版本也漸顯線索,令我們無比欣喜。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海南籍著名作曲家謝文經曾根據鄭南《請到天涯海角來》的歌詞進行作曲的版本。這個版本的《請到天涯海角來》交融着濃郁的海南風和港台風,曾在20世紀80年代廣為海南聽衆所知。“為剛敞開大門不久的海南帶來一股輕松歡快的曲風,引一時之風騷。”蔡葩在第六期節目的手記中如此寫道。
可惜,當時傳播條件有限,這首歌并沒有廣泛流行開來。
“當年,鄭南先生曾将《請到天涯海角來》的歌詞發表在專業的音樂文學刊物《詞刊》上,謝文經先生看到後,感覺歌詞非常不錯,便進行譜曲,并參加當年廣東省的一個征歌比賽,且獲得了最佳獎‘優秀獎’”。海南作曲家、原海南人民廣播電台音樂編輯蘇才霞回憶。
謝文經作曲的《請到天涯海角來》,完整地采用了鄭南創作的歌詞,且有直抒胸臆的副歌“海南島對人親,歡迎四方客人來”。而作曲家徐東蔚在1982年為鄭南《請到天涯海角來》作曲的版本,采用了當時流行的音樂風格進行創作,對歌詞做了删減。
1988年,蘇才霞調到海南人民廣播電台主持編輯《每周一歌》《寶島新歌》節目時,謝文經曾将這首由他作曲、原廣東省民族歌舞團歌唱家谷亞玲演唱的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交由她在兩個節目中播出,非常受聽衆歡迎和喜愛,很多人紛紛來信要求重播。
瓊台師範學院音樂學院原院長劉麗梅教授介紹,謝文經版的《請到天涯海角來》一改他以往婉轉抒情風格,把黎族音樂文化元素和當時流行的港台搖滾音樂元素很好地結合在了一起,尤其還把黎族的音樂《打柴舞》的節奏滲透到了這個作品裡。
主講人葩姐特别用海南話演繹了
由謝文經先生作曲的
《請到天涯海角來》。
一起來欣賞
↓↓↓
欣賞完葩姐的海南話版本,
為了便于大家品味這首歌曲
不同風格背後的特色和韻味,
這兩個不同的版本,
快來感受一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