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寒邪的2大危害

寒邪的2大危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1:58:16

現在,已經全面進入小雪的節氣了,氣溫驟降,日照時間也變短,我們開始不停地遭遇寒邪的襲擊,那麼問題來了:寒邪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寒邪屬于六淫中的一種。。。。

寒邪的2大危害(寒邪到底是什麼)1

所謂六淫邪,是指天地之間的六淫之氣。明代外科著作《外科啟玄》:“天地有六淫之氣,乃風寒暑濕燥火...."這裡的淫的意思為過多,過甚——天地之間的六氣本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某一種氣過甚,就變成了淫邪。

而寒邪就是風寒暑濕燥火其中的一種,多發于冬季。寒邪有什麼特性呢?

當然排在第一的,就是冷。寒具有寒冷、凝結的特性。從小雪、大雪、冬至,到小寒共計四個節氣,為冬令主氣。寒為水氣而通于腎,故稱冬季為寒水當令的季節。因冬為寒氣當令,故冬季多寒病,那是因為氣溫驟降,如果防寒保溫不夠,人體就很容易感受寒邪而為病。

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為基本特征。它最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寒為陰氣的表現,其性屬陰,故寒為陰邪。陽氣本可以制陰,但陰寒偏盛,則陽氣不僅不足以驅除寒邪,反被陰寒所侮,故雲“陰盛則寒”,“陰盛則陽病”。

陽氣受損,失去了溫煦的作用,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明顯的寒象:如寒邪在體表,就會有惡寒、發熱、無汗等症,俗稱“感冒”。若寒邪在裡,損傷了髒腑的陽氣,稱為“中寒”。

比如說寒在脾胃,則脾胃的小輪運轉失常,會出現吐瀉清稀,脘腹冷痛;寒在肺脾,則肺的宣發、肅降功能以及脾的運化功能失職,表現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腫。

如果寒在下焦,則腎的溫陽化氣功能受到損傷,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腫腹水等;如果心腎陽虛,則可見惡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脈微細等。

人身氣血津液的運行,都賴陽氣的溫煦推動,才能暢通無阻。寒邪侵入人體後,傷及了陽氣,經脈氣血失于陽氣溫煦,就會出現凝結阻滞,澀滞不通。而不通則痛,因此疼痛是寒邪緻病的重要特征。

因寒而痛,這種痛得溫則減,逢寒則劇。那是因為溫升則氣升血散,氣血運行恢複,故疼痛緩解或減輕。如果寒在肌表,凝滞經脈,則會出現頭身肢節劇痛;如果寒邪直中于裡,氣機阻滞,則胸、脘、腹冷痛或絞痛。

但切記:寒勝必痛,但痛非必寒。

寒性收引,即收縮牽引的意思,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的特性。“寒則氣收”,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閉塞,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如果寒在經絡關節,則筋脈收縮拘急,以緻拘攣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如果寒邪侵襲肌表,則毛竅收縮,衛陽閉郁,出現發熱惡寒而無汗。

寒與腎相應。寒為水氣,通于腎。寒邪侵襲,寒水泛濫,腎的溫陽化氣功能失職,則尿少,水腫;寒水過盛,上制心火,則會出現心痛、心悸、肢厥等。

那麼除了防寒,有沒有好辦法驅趕已經侵入身體的寒邪呢?答案是必須有啊,中醫最大的本領就是驅邪除魔。

這裡介紹一下以李可老先生的思想為指導的扶陽大法——真武湯和四逆湯。用李可老先生的弟子,劉力紅先生的話來說:“這兩個方劑有如陰陽,是總法,是大方向。”

“真武湯,重在一個“蕩”字。蕩就是驅蕩陰邪的意思。臨床實踐中的寒病,無一例外是寒濕重于下焦,陽氣被逼到身體的外面或者上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相火外越,陽不歸根。這時候就要用真武湯把這個寒邪先掃蕩出去。

真武湯:附子15克,茯苓15克,白術10克,生姜15克,芍藥15克。水煎服,附子先煎1小時(方劑來自《傷寒論》,劑量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這裡面的芍藥有收相火的功效,桂枝和芍藥一般會配伍着用,桂枝是辛散溫通血脈的,芍藥是酸的、收斂的,可以把散到身體外圍和上面的相火給收回來,附子則直接滋補腎陽。生姜是解表散寒的,給寒邪一個出路,茯苓和白術功用為除濕健脾、散結化痰。

黃煌教授在《中醫十大類方》中,将真武湯的适應症總結為9條:

1、精神萎靡,面色黃暗,倦卧欲寐,胃寒,四肢冷,尤其是下半身冷,膝蓋以下冰冷。

2、眩暈、甚至身體站立不穩。

3、心悸、氣短、肌肉跳動。

4、身體困重,嗜睡,四肢沉重疼痛,腰痛,關節活動不靈活。

5、小便少,大便不成形,腹脹腹痛,或惡心嘔吐。

6、全身浮腫,以下肢尤為明顯。

7、或咳或喘,痰液清稀。

8、舌淡胖、舌質淡、苔白滑。

9、脈沉細。

以上症狀有2-3項滿足就可以使用。

有人用真武湯治療受寒感冒咳嗽,也有人用它來治療心髒疾病,高血壓,慢性腎炎,肝腹水等——不管病名叫什麼,隻要症狀對上,或者濕和寒兩點對上,就都能使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