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對主機的RGB光污染不太滿意,其實是有原因的。早期各種硬件都是東拼西湊的,有秒殺的,有網購二手的,也有朋友贈送的,總之很雜亂。不同品牌的RGB燈各行其事,互不理睬,一開機燈光是很炫,但是讓人眼花瞭亂,真成了“光污染”。最近就想改變一下,整一套一站式RGB解決方案。一站式RGB解決方案,目前來說,市面上很多,就市場占有率,還是幾個主闆廠商的為主,華碩Aura Sync、技嘉Fusion、微星 Mystic等,除此之外還有海盜船的iCUE。
不過知名最高的就是華碩Aura Sync,中文名為“神光同步”。雖然,我沒能想到更好的翻譯,但是這個名字實在有些“不對味”。言歸正傳,這次裝機的起因就是,我最近從一位大佬手上收到了一塊信仰級主闆——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最終配置如下:
CPU Intel I7 8700K 散片 (原有)
主闆 華碩(ASUS) MAXIMUS X HERO (WI-FI AC) 玩家國度Z370 M10H
内存 阿斯加特(Asgard) 阿紮賽爾系列 【8GB DDR4 3200頻率】*2 (原有)
硬盤 浦科特(PLEXTOR)M9PeG 256G (原有)
顯卡 耕升 追風 960 4G (原有)
電源 冷至尊MWE 金牌 550W電源
散熱 酷冷至尊冰神G120水冷散熱器
機箱 酷冷至尊MasterBox MS600機箱
1、CPU Intel I7 8700K 散片
8700K是近幾年英特爾少有的誠意之作,當然得感謝AMD的ZEN系列CPU。因為這都是它們給逼出來的。為了應對AMD的挑戰,在七代U上市不到一年,就匆勿推出了八代,從單核性能上看,八代U很像趕工出來的産品,像是直接在七代上增加了兩個核心。8700K是6核心12線程,基礎頻率3.7GHz,睿頻4.3GHz,單核最高4.7GHz。總體性能比上一代提升不少,但首發價卻相差不大。
不過,有些坑的是,與上兩代酷睿采用相同的LGA1151針腳,但必然八代闆才能支持(雖然有魔改版的六、七代闆支持四核的八代)。還有一點就是,8700K依然是矽脂U,超頻還是開蓋換液金為好。不過雖然全套開蓋設備,操作也很簡單,不過還是有句話要提醒大家“開蓋有風險”。
2、華碩(ASUS) MAXIMUS X HERO (WI-FI AC) 玩家國度Z370 M10H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作為玩家國度系列的一員,定位高端遊戲玩家,支持智能超頻,讓普通遊戲玩家可以無障礙體驗超頻。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 正面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背面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為八代Z370芯片組,1151接口,兼容八代酷睿。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提供10相數字供電模組,并為供電模組配備了镂空金屬散熱片。
四條DDR4内存槽,不過隻支持最高雙通道。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為内存設有獨立的數供電,超頻突破4000Hz不成問題的。當然前提是,你的内存也得支持超頻。
主闆供電旁邊安置着前置USB 3.1跳線接口,支持前置USB 3.1擴展。不過,我的這款酷冷至尊MasterBox MS600機箱并不支持USB 3.1擴展,隻有後續自行更換了。
主闆提供了兩個 M.2 SSD卡槽,其中中部卡槽有一個ROG銘牌,可以作為M.2 SSD的散熱片。不過,因為我主硬盤為浦科特(PLEXTOR)M9PeG 256G,自帶了散熱馬甲,拆了不保修,所以隻能插在第二卡槽了。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提供了共3條PCI-E 全尺寸插槽,其中2條為有Safe Slot金屬裝甲,另有3條PCI-E X1擴展接口。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主闆采用了SupremeFX S1220旗艦級音頻芯片、日系Nichicon音頻電解電容,并配備了EMI聲卡防護罩、音頻分割線、雙耳放等專業音頻設計。支持120dB SNR立體聲回放以及113dB SNR錄制輸入。配合華碩的聲波雷達技術,可以提供分辨出聲源位置,在吃雞等FPS遊戲中幫助玩家提高反應速度。
作為一款信仰級主闆,ROG信仰燈是玩家國度系列的一大賣點。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的“敗家之眼”支持1680萬色及多種預設燈效模式,信仰十足。AURA SYNC神光同步技術,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闆載了4PIN 5050 RGB燈帶接針、3PIN RGB接針,可以通過AURA軟件整體設置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技術的其它硬件打造整機光效,比如,酷冷至尊冰神G120水冷散熱器 阿紮賽爾系列 【8GB DDR4 3200頻率】。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除配置了英特爾 Ethernet Connection I219-V千兆網卡外,瑞昱 Realtek RTL8822BE 802.11ac PCIe Adapter無線網卡。無線網卡搭配有雙頻外置天線,并支持MU-MIMO和藍牙技術。同時搭配LANGuard和GameFirst技術。
華碩ROG MAXIMUS X HERO (WI-FI AC)背部I/O區域采用一體化設計,預裝了一體式的防塵擋闆,讓裝機更加方便。I/O區域設有兩個DIY快速按鈕,一組DP/HDMI視頻輸出,8個不同版本r USB接口,一個千兆網絡接口及一組音頻接口,
3、内存 阿斯加特(Asgard) 阿紮賽爾系列 【8GB DDR4 3200頻率】*2 (套條)
Azazel阿紮賽爾系列是阿斯加特推出的高端超頻内存系列,我這款是8G*2 DDR4 3200MHz RGB燈條,三星原廠閃存顆粒,幻影黑的金屬散熱片。内存電壓1.2V,CL值為17-17-17-39,支持XMP2.0,輕松超頻。和我主闆一樣屬于為有超頻需求,卻無超頻能力的用戶而設計。
内存頂部設有RGB燈帶,支持1680W色。但重要是支持華碩AURA等主流燈效控制軟件,結合華碩主闆整體控制燈效變化,提升整機逼格。
4、 浦科特(PLEXTOR)M9PeG 256G
浦科特M9PeG 256G,Marvell 88ss1093主控,512MB緩存,東芝Bics3 3D NAND閃存原片,持續讀取約3000MB/s,寫入約1000MB/s,還帶散熱馬甲。不過,馬甲上貼有保修的封條,也就意味着,保修與主闆的玩家國度銘牌,兩者之間,隻能二選一。我選保修。
5、 耕升 960 4G
很老的顯卡了,性能略低于1050TI,但對我這種,基本不玩大型遊戲的人來說,是基本夠用了。最大的缺點是,功耗比10代的顯卡高上不少。
6、 酷冷至尊MWE 金牌直出 550W電源
其實之前,就用酷媽的另一款金牌電源 V650。MWE系列定位稍低于V系列,采用的是台系精選固态電容。
酷冷至尊MWE550有直出、全模組兩個版本。我這款是線材直出版,如果想更進一步玩發光線材,可以全模組另行定制線。
酷冷至尊MWE550配備120mm靜音散熱風扇,靜音效果不錯,工作時很難聽過風扇的聲音。
酷冷至尊MWE550的線材除主闆24Pin采用蛇皮線包裹設計,其它全部采了扁平線材,背部走線,不易打結。而線材的長度完全支持大機箱走背線。接口上,有8個SATA接口,2個8pin顯卡供電接口,1個8pin CPU供電接口,2個大4pin,一個小4pin,對于一般裝機都是夠用的。
酷冷至尊MWE550擁有80PLUS金牌認證,典型負載效率大于90%。另外,酷冷至尊MWE550的3年質保,是隻換新不修,良心大大的。
7、 酷冷至尊冰神G120水冷散熱器
散熱,要性能,也有逼格,弄水冷是必經之路。酷冷至尊的新一代冰神G120 RGB水冷,支持了最新的Addressable RGB燈效。并支持華碩Aura Sync、微星Mystic Light Sync、華擎RGB LED等軟件統一管理。
冰神G120 RGB采用一體式水冷設計(與上一代一緻),水泵和風扇都配備了Addressable RGB燈珠,可由主闆的燈效軟件單獨控制。
冰神G120 RGB作為一款120的水冷卻配備兩個MasterFan均衡風扇,讓我有些意外。風扇轉速為650-2000RPM,最大風量66.7CFM,工作壽命16萬小時。
冰神G120 RGB有兩個RGB風扇、一個RGB水冷頭,為了方便統一定制燈效,酷冷特意附送了一條一轉三ARGB分接線,可以直接插在主闆的三針可編程RGB接口上。對于沒有可編程RGB接口,酷冷也有WIRED ARGB專屬控制器統一控制和定制燈效。
冰神G120RGB采用微流道優化技術(FlowOp),據官方介紹,這項技術對水冷液的冷熱轉換過程進行了重新設計,可以将熱量迅速傳導到散熱器内并冷卻。
冰神G120RGB的水冷泵采用了分體式噴射型技術,大面積的觸面,讓它可以适應大尺寸的CPU..
8、酷冷至尊MasterBox MS600機箱
酷冷至尊 MasterBox MS600機箱的外觀上采用了側透設計,而非雙側透。色彩風格采用幹淨簡潔的白色。
機箱尺寸為460 x 213 x 446 mm,内部高度可不秃頂的放入我的T610P。重量為6.35kg。
背部接口區結構和一般機箱一樣,采用黑化的鋼材,後置風扇,主闆接口,PCI擴展,下置電源,分區明确。需求說明的是,PCI擴展區的檔闆是可拆裝設計,方便用戶多次折騰顯卡等硬件。
頂部是一樣的白色面闆,主要就是開關功能區。開關功能區以“一”字排列,從左向右依次為重啟鍵、3.5mm音頻輸出、3.5mm音頻輸入、電源鍵、USB3.0*2,硬盤指示燈。
機箱的左側面是一張一體式鋼化玻璃,機箱内部一目了然,适合喜歡光污染的玩家。
酷冷至尊 MasterBox MS600的風道并非常見的前進後出,而是以兩側面的邊框處進風,背部出風。
酷冷至尊 MasterBox MS600設有獨立的電源倉,風道不與主體幹擾。機箱内部的前置的風扇架支持安裝兩個120/140mm規格的風扇或120/140/240mm水冷。
酷冷至尊 MasterBox MS600機箱的後部預裝是一個普通的120mm風扇。作為一款側透式機箱,标準居然不是RGB就讓我有些納悶,讓我很“不開森”。
兩個白色的金屬片是SSD快裝支架,可以把支架取下來,在機箱外部安裝好,再固定到機箱上。
9、裝機效果
裝機是個體力活,中間略過就不細說了(主要是裝機,邊拍邊裝太麻煩)直接看成果。出于省事的考慮,我把水冷的風扇安裝在了後置風扇位,畢竟原來有沒有燈,不諧調。
華碩Aura Sync神光同步,把機箱内的光源統一調和,主闆、風扇、冷頭、燈條,不再各自為戰,提升了觀賞的舒适性。
華碩Aura軟件預設了恒亮、呼吸、彩色循環等十種燈效,并支持高手DIY玩法。不過,就我而言還是選默認的彩色循環,個人認為這個最漂亮。
不多說,上圖
整機效果
CPU區燈效,冷頭與燈條是亮點。
來張動的
再上兩張夢幻效果圖
總結最後,還是得總結一下,裝機真是一個體力活,裝系統更是一個煩心事。好在曆經波折,成果還是美好。想想這麼累,值嗎?從經濟的角度,真心不值。花一兩百找個師傅上門裝一下就好了,自己得花大半天才能完成,而且可能會返工,這時間,幹其它的事賺幾百元更輕松。但是,看着自己的汗水成果,成就之感爆膨。下次再裝機,是自己幹,還是找人呢?
在這裡,有人想問,8700K M10H怎麼不玩一下超頻啊。其實沒有必要。8700K M10H無須超頻設置,其實就能自動跑到5.0了。再加上,太晚了,我也想睡了。如果玩,那也是以後的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