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

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20:18:43

來源:科技日報

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南繁北育讓育種加速更新換代)1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許勇研究員在海南南繁育種基地指導西甜瓜冬春季生産。受訪者供圖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海南育種基地的科研人員,為一粒粒新種子灑下了辛勤的汗水,選育出一大批優良的新品種,并積極開展新品種、新組合的示範展示,有力地推動了新品種在農業生産中發揮作用。

“我們要趕緊把下一茬種上,時間抓得緊,一年就能多種出一代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中心許勇研究員伸出三個手指頭笑着說。

歲末年初,當我國大部分地區還處于寒風凜冽之中時,我國南部的海南省三亞市南繁種植基地卻是一幅勞作繁忙的景象。

作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南繁基地最早的開拓者代表,許勇在這裡已經紮根了20多年,從最初的睡窩棚、吃泡面、一鋤一鋤地刨地,到現在蓋起三層生活配套設施齊備的宿舍樓、采用現代化手段育種、發展建設成四塊總共500多畝的果蔬種植基地,許勇見證了南繁種植基地的變遷,更見證了我國現代育種業的發展。

南遷北移,一年種出三代品種

20世紀60年代,有一批從北方來的育種工作者,他們發現南繁這個地區,光照充足,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适宜種植農作物,于是把原本儲存在倉庫裡的種子運過來在這裡種下。種子在南繁很快生根發芽、孕育果實,生産出了新一代品種。他們把新出的種子再運往北方,這個時候北方已是春暖花開時節,正适合播種,于是新的一代品種又在北方生根發芽、孕育出新的果實。如此一來一往、一南一北,原本一年隻能進行一次的繁育工作,變成了一年四季都在繁育,一年出一代新品種變成了一年可以出2—3代新品種。

“農作物異地培育,就是利用南方溫暖的氣候條件,把育種材料夏季在北方種植一代,冬春季節移至南方再種植一代或兩代,南方、北方交替種植,一年就能繁殖2—3代,縮短育種年限,加快繁育進程。”玉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元東介紹說。

正是因為有了南繁這塊寶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先後繁育出了玉米自交系黃早四、玉米京科968、玉米京科糯2000、京欣西瓜等一大批重要成果。其中,有一些蔬菜新品種已成為重要蔬菜主産區的主栽品種,玉米品種京科968截至2019年已累計推廣面積上億畝,成為我國年種植面積超過2000萬畝的三大玉米主導品種之一。同時,利用該基地還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科技部、農業農村部、北京市、國際合作等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南繁育種工作成效顯著。

“我院海南育種基地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幾代育種人近50年的艱苦奮鬥,現已發展成為規模300餘畝、功能較為齊全、育繁上百個品種的綜合性育種基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介紹說,“海南育種基地既是我院育種創新的基地,也是我院新品種、新技術對外展示的窗口,發揮着育繁推一體化功能。我院科研人員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建設我院海南高端育種基地,為一粒粒新種子撒下了辛勤的汗水,選育出一大批優良的新品種,并積極開展新品種、新組合的示範展示,有力地推動了新品種在農業生産中發揮作用。”

不辭勞作,他們是勤勞的“蜜蜂”

“對于很多人來說,海南是冬季的旅遊度假勝地,對于我們而言,這裡是我們要争分奪秒孕育新品種的科研寶地。”對于每年都要來兩三次開展大數據育種工作的信息中心博士後吳升來說,海南的南繁基地更像一個“戰場”,“為了搶抓育種時機,大家基本上要從早上7點幹到晚上7點,沒有周末,沒有假期,有的人甚至大年初一還在田間地頭。”

“最難忘、也最讓人激動的是,1999年的時候我們在南繁基地中篩選到了後來大面積推廣的京欣二号西瓜的母本自交系;但也有最難受的事情,海燕台風來時把我們幾年辛苦培育出來的材料全泡湯了……”在許勇看來,在南繁的工作是“痛并快樂着”,并且他深信,南繁能為國家和瓜農培育出一批真正能産業化的大品種。“南繁基地不僅是育種加速器,還将是我國南方西瓜甜瓜品種的創新源頭,将成為我國創新品種走出國門的橋頭堡。”

“猶記得剛來海南時與當地雇傭牛工一起耕地起壟施肥幹活的情景,那時候既要做規劃、做預算,确保育種材料适時播種和田間管理,還要安排好基地人員的生活,協調好和周邊農戶的關系……”作為深深紮根海南20多年的“老兵”,京研益農副總賈長才感歎道,但在這兒最大的收獲就是把育種生命延長了,一年可以當兩年用,加快了育種速度,提高了育種效率。

由于在海南南繁科研育種和南繁基地建設管理方面的突出貢獻,賈長才被國家南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南繁工作先進個人”稱号。從當初來海南時“一窮二白”,到如今建成三亞藤橋蔬菜南繁育種基地、海南樂東南繁基地兩大塊基地以及一個集蔬菜種質創新、技術研發、試驗示範為一體的多功能種業科技園區,他有過許多辛酸的回憶,也捧回了累累碩果,為蔬菜研究中心南繁加代、育種材料和新組合篩選及南菜北運類型品種示範展示等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技術創新,建設我國種業“加速器”

“以往科研人員在田間育種都是用尺子量株高、葉面,比較麻煩,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我們通過軟硬件集成解決方案,自動化高通量測量植物株高、莖粗、葉長、葉寬等三維指标,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吳升指着眼前的一棵玉米植株說。玉米植株的側面分别被上下四個攝像頭拍攝,很快這棵玉米植株的各項指标就出來了。

據賈長才介紹,為了提高蔬菜作物育種效率,蔬菜中心每年要在海南基地種植十多種蔬菜作物的育種材料,通過加代一年可進行2—3代純合,育種年限縮短了一倍以上。同時,他們也會開展蔬菜作物抗逆境、抗病蟲的選育工作,并結合品種的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開展新品種、新組合的示範展示。

而作為此次同期被授予“南繁先進集體”的玉米中心,除了工程化育種技術與新品種選育研究課題之外,還承擔了國家玉米品種區試和品種權糾紛室内鑒定的部分樣品田間種植鑒定任務。如今,中心在南繁基地已選育并通過審定的玉米新品種達100多個,其中5個被農業部列為主導品種,居全國之首;獲得植物新品種權達200多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近幾年,中心選育的糯玉米京科糯2000已成為越南、韓國等一帶一路國家的主導品種,選育的青貯玉米京科青貯516為國家鐮刀灣玉米‘糧改飼’種植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力的品種支撐。”王元東說。

“在考察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時強調,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産、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黨委書記吳寶新表示,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将牢記囑托,搶抓機遇,戮力同心、紮實工作,充分發揮南繁基地作用,努力提升我國種業的科研創新水平,為我國育種學科及育種事業的快速發展不懈奮鬥。(蔣秀娟 張 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