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中小學生厭學的現象确實很普遍,這個現象也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深刻憂慮。對此現象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也是教育界人士的當然職責。筆者觀察、思考、學習後的結論是:大多數學生厭學的“罪魁禍首”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家長如果能夠“盡早捉拿”這些罪魁禍首。那麼孩子就能迅速恢複學業,不再厭學。
第一個“罪魁禍首”:教育體系的問題,家長大多太過注重成績
我們的教育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成績好,那麼他身上的任何問題都不成問題;成績不好,那麼任何一點小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甚至沒有問題,我也能給你找出點“莫須有”的問題。
一個成績好的孩子,在課外的個人興趣上,取得了成績,甚至得了獎項。會被别人說:這孩子真優秀,不但成績好,其他方面也這麼出類拔萃,以後肯定不得了。同樣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取得了相同的成績,他會聽到什麼?
他可能會聽到:學生的主業是學習,本職都做不好,還有精力搞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有那精力怎麼不放在學習上?“就因為我成績不好麼?我就不能做點我想做的事嗎?”
沒錯,成績的好壞,在我們現有的教育當中決定着孩子被重視的程度。
也正是在這樣的教育體系下,孩子被成績所束縛,家長關注的也是成績,成績不好就得去補課,上輔導班,在這些學業壓力下,孩子産生厭學也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個“罪魁禍首”:家長的問題,給予孩子過大的壓力
很多的家長都會給孩子說這樣一句話“隻有上學才是你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對于一些家境不是太好的家庭來說,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這句話永遠都是挂在嘴邊的那一句,也正是因為這一句話,很多的孩子都會拼命的去學習。
但是有的家長是很難滿足的,這次孩子考進了班級前十,家長要求孩子下次考班級第一,等孩子考班級第一了,又要求孩子考全校第一……永遠都是給孩子壓力,沒有讓孩子停下來休息休息,雖然有時候壓力确實能夠給孩子動力,但是壓力一旦過大,對孩子來說就是負重前行,從而讓孩子産生厭學的心理。
第三個“罪魁禍首”:家庭問題,家庭教育的不同,孩子也會不同
網上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學習好的孩子,80%都有一個相似點,就是家長都比較注重家庭教育,最近幾年,家庭教育一詞也悄然在家長們中間流竄,但是,家庭教育不是說,你陪孩子做作業,給孩子講講大道理就完了。
家庭教育的其中一點就是講的是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如果作為家長的你每天下班回到家就是玩手機,玩遊戲,你還有什麼資格去管教孩子沉迷遊戲,沉迷手機呢?
見到過很多家長,雖然自身學曆不高,但是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每天陪孩子一起讀書,對于孩子的作業認認真真地批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也在不停地學習,給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