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人從病危到死亡這一段時間内,其實人們已經飽受折磨,逐漸了解到生命的逝去已經不可挽回。
正是由于這一緩沖期的存在,才使得人們有機會調整自己的認知系統,從而表現為親人去世後的不悲傷。
我國先輩講究一個人離世後,一定要将身子洗幹淨,穿上新衣服。長輩去世後,晚輩不可言語“死”字,都以壽字冠之,于是将裝殓逝者的服飾稱為壽衣。
壽衣一般都是在老人在世的時候準備的,而且一般都是會在閏年去準備的,因為閏年比平常年份多一個月,就會給壽衣多一層添福增壽的寓意。
有喪事的人家,要用燒紙做成紙幡粘貼剪在木杖上,放置靈堂前面,木杖是用柳樹的材質做的,門上貼上燒紙,代表家中有人去世。身戴重孝之人不能自由出入家門,所有無關外事活動都要停止。
很多逝世的人都是在醫院,正常來說遺體都是不用再搬回家,直接送殡儀館的,一定要盡可能少移動遺體,以防止驚擾逝者。需要移動遺體的時候,直系晚輩要在旁邊安慰逝者,。若是在家中逝世,那麼遺體需要挪動的話,就要用上招魂了,通常是拿一燒紙條,在四周的牆上移動,若是燒紙條在某個地方固定住了,代表逝者的靈魂在那個地方,然後使用燒紙條将靈魂收起來,從窗戶中遞出,放于逝者遺體旁邊,随着逝者屍身一起進到火化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