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環保水處理實際問題

環保水處理實際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1:04:14
歡迎加入環保技術交流圈,在這裡你将和萬千環保同行一起學習環保技術,得到疑難問題指導和同行交流,最大限度提升環保從業專業技能!

活性污泥法學問深!要想玩轉微生物,不給自己充充電是不行滴!推薦下《活性污泥法工藝控制》,非常适合咱們這種工程人實操學習哦!



1 水環境容量

環保水處理實際問題(環保水處理基本知識)1

環境容量通常是指不破壞區域生态環境,環境體系中各污染指标不超過環境标準時可以容納各種雜質的最大量。不考慮環境自淨化功能時稱為靜容量,考慮自淨化時稱為動容量。多年來,人類一直利用水體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在水體正常生物循環中能夠同化有機廢物的最大數量,稱為水體動容量或水體自淨容量。當污水負荷低于河流的自淨容量時,水中正常的植物和動物可以生存并有利于人類。一旦排入河流的污水超過河流的自淨容量,正常生物循環或生态平衡将被破壞,河流即被污染。一般情況下,維持河川正常的生态平衡的關鍵是水中的溶解氧,當水中有機物的濃度逐漸增加時,細菌大量繁殖而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當溶解氧降到3mg/L以下時,魚類生活就會大受影響,甚至不能生存;當溶解氧繼續降低.甲殼類動物、輪蟲和原生動物等也将陸續死亡,最後隻剩下細菌。由于缺氧,厭氧菌大量繁殖,因而使水變黑并散發出惡臭,污染了環境,并有害于人體。

2 水體自淨化

環保水處理實際問題(環保水處理基本知識)2

污染物質排入自然水體後,破壞了水體中原有的物質平衡;同時,污染物質參與水體中的物質轉化和循環過程,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反應,污染物質被分離和分解,水體基本上或完全恢複到原有的狀态,使原有的生态平衡得到恢複,這個過程就是水體自淨過程。水體受污染後能自行恢複原有狀态的能力稱水體自淨能力。

水體自淨過程複雜,從機理來看,水體自淨由下列幾個過程組成:

2.1 物理過程

物理過程包括稀釋、擴散、揮發、沉澱等過程.在一系列過程的作用下,污染物濃度得以降低。

2.2 化學和物理化學過程

污染物質通過氧化、還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應,使污染物濃度得到降低。

2.3 生物化學過程

污染物質中的有機物質被水中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分解、氧化,轉為無害、穩定的無機物,使污染物濃度降低。

實際水體中,這幾項作用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如圖1-1所示。


環保水處理實際問題(環保水處理基本知識)3

排入水體中的污染物質經稀釋和擴散後,其污染物的濃度已降低,但總量并沒減少。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在有溶解氧的情況下,可以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機物,最後的産物為H:(O、CO.、NH,等無機物質,這一過程能使水體得到淨化,同時,污染物質的量得以降低。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DO),消耗溶解氧的速度與水體中的有機物濃度成正比(一級反應)。而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受溫度和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如溫度不變,壓力不變,水中溶解氧是一個定值。如果水中的微生物将溶解氧全部耗盡,則水體将出現無氧狀态,此時,厭氧菌起主導作用,水體變壞。河流水體中的溶解氧主要來自大氣,亦可能來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以大氣補充為主,這一過程稱為複氧作用。顯然,水中的實際溶解氧含量應與該時刻水中的耗氧速度與大氣複氧作用的速度有關,耗氧和溶氧同時進行,決定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污水總溶解氧的變化是複雜的,但有規律性,如圖1-2所示。

環保水處理實際問題(環保水處理基本知識)4

受污點下遊河段中,溶解氧及污染物質(BOD)的變化曲線反映了河段的受污染狀态和自然規律,是水體物理、化學、生物自淨過程的綜合特征。

有機物排入水體後,由于微生物降解有機物而将水中的溶解氧消耗殆盡,使河水出現氧不足現象,或稱虧氧狀态,而與此同時.大氣向水體不斷溶氧,又使得水體中的溶解氧逐步得到恢複。将耗氧過程和溶氧過程進行數學疊加計算得到水中實際溶解氧的變化規律,形成的曲線稱為氧垂曲線。

環保水處理實際問題(環保水處理基本知識)5

(未完待續,歡迎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