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圖為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劇照。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供圖
觀看電視劇《大山的女兒》,不禁熱淚盈眶、思緒澎湃。伴随着熒屏上“時代楷模”黃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曆程的藝術再現,感受着這位“大山的女兒”精神不斷升華的軌迹,我為熒屏成功塑造了黃文秀這一藝術典型、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點贊。
這部關于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的影視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藝術價值。如劇名所示,《大山的女兒》濃墨重彩地為“時代楷模”、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原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樹碑立傳。如果說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培育和引領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事業,那麼,《大山的女兒》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以精彩的故事、生動的細節、鮮活的語言,塑造既有理想又腳踏實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内涵的新時代青年黃文秀形象,再次唱響了青春之歌。
黃文秀的形象已經出現在一些文藝作品中,同題創作,《大山的女兒》充分發揮電視連續劇的獨特優勢,着力刻畫人物的精神世界。熒屏上,黃文秀的藝術形象真實可信、可親可學,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度和人性溫度。全劇對黃文秀一生的表現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從黃文秀出生到求學,主要凸顯黨和人民、社會和家庭對她的培養。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畢業,放棄留京,主動申請回家鄉,到艱苦的農村當駐村第一書記。此後,她真抓實幹,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提升精神境界。劇中,她翻山越嶺走訪住在山上的殘疾人黃美沙與韋平雨一家,目睹了他們的困難,幫助他們聯系落戶和醫保事宜,維護了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看到了希望。上級組織為讓黃文秀安心照顧患癌的父親,提出将她調回市裡工作,但她仍堅守在一線,要與鄉親們一起讓百坭村永不返貧、共同緻富。其家國情懷、忠孝情結,感人至深。熒屏上的黃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體豐滿。她從鄉親們那裡汲取智慧和營養,也向鄉親們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電視劇對于黃文秀駐村第一書記形象的塑造,樁樁由“事”入手,件件着意于“魂”。她不僅幫助鄉親們從經濟上脫貧,更可貴的是引領大家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從精神上脫貧。村兩委班子連同幾位扶貧幹部,都在她的影響下思想得到了可喜的升華。從龔福洋到黃元軍、從雙應姐到班小班,再到以龔連升為代表的中小學生,也都在黃文秀的言傳身教下轉變成長。飾演黃文秀的青年演員楊蓉,表演樸實自然、感人至深。經由楊蓉的動人演繹,榜樣的形象、楷模的形象,綻放出光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青春之歌。“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她的青春之歌是如此壯美動人,讓人銘記在心。
(作者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仲呈祥)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8日 20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