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中國四大名著裡,作為一個文科人是必讀書目。但每一本跟自己的距離不同,對《紅樓夢》的親近,是知道它代表了文學藝術的極緻,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其中獲得過盛景華麗的家族故事和不同人物的景深,卻也有少年時代并不能體悟的世情幽微。
《三國演義》離得最遠,《水浒傳》是發生在家鄉的故事,一草一木都連帶着個人生活,加進了很多個人的聯想。我的外祖母世居梁山,她經常講起黑旋風李逵越過的山崗,乘坐長途汽車行走寂寞空曠的馬路上,途經山林垭口,經常會想象那些好漢們疊加在這些空間的身影。
《西遊記》是先看電視劇的,不能說百看不厭,而是它幾乎不需要讨論,幾乎就等同于暑假寒假生活的代名詞,熟悉的片頭音樂想起,一股悲壯激越之情油然而生,而劇情卻是輕松嬉戲與智謀闖關相間的。《西遊記》是常播劇中可鹹可甜的代表,老少鹹宜,兒童看到了孫悟空的調皮機靈,矯捷的身手,嬉笑怒罵的嘴巴,跟着他上天入地,一路降魔打怪,快意恩仇。成年人看到孫悟空的成長,從被外力推搡着去西天取經,到四個人的共同體,苦樂分擔,控制住了野性和撂挑子不幹的任性,一心一意要護送唐僧西天取經。老年人看到四個身影跋涉名山大川,寂寞與盛勇交替在心間,還看到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所有少年兒童心心念念的法力和變化,臨門一腳卻是各種神仙搶先一步。專家學者從冒險故事看到晚明市場經濟的興起,安穩的農業社會到充滿風險的商品經濟時代的轉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西遊記》是可以深讀,也可以淺讀的作品,它也是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知識背景下可以重讀的作品。
《給孩子的西遊記》 吳承恩 原著 孫智正 改寫
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0年8月版
很早看過作家孫智正寫的《南方》,像一個發育遲緩的少年,打量着小鎮細細碎碎的生活,小說裡周詳的日常像生活場景的集體遷移,又像一堆緻密物質等待着遠處的燈火,從容祭出個人經驗所抵達的一切,作家好像不在意是不是繞成故事,而是和時間靜靜對峙。暑假在家,經常聽陳奕迅的歌曲,他的歌詞是特别生活化的,好像就是給歌迷們聊天,那些嬉笑與私人情誼,對陌生人完全沒有切身的意義,但誰都知道微塵也是光本身,在黃金廣場内分手,時代廣場外相遇,這種故事是區域性不斷産出的,故事可以層層疊疊,無休無止,因為它不強求唯一與盛大。
語言跟生活之間的距離調度是一種魔術,加進什麼削減什麼,需要的是作家全部的磁場,是一件很難說清楚的事情,但也正是語言和情感的網格在區分着不同的寫作者。孫智正寫了一套《給孩子的西遊記》,以他的文字氣息是恰當的,以自己的方式截取和融化了經典版《西遊記》的主要内容,他把孫悟空個人生活作為一條主線,名曰“長生”,這是少年們最愛的英雄或者特異功能者的世界,從石猴出世,寫到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後等來了取經人。另一個部分寫師徒會合之後去西天取經,這是充滿歡樂、冒險的一條線,名曰“過關”,四個人風風雨雨,最終闖關成功。
在師徒四人一起的時候,孫智正采取了悟空說,八戒說,沙僧說等令故事簡潔和話性強的方式。這種方式也是強化了嬉鬧的場景,兒童世界中最常見的生活場景,可能就是他們無意義的嬉鬧,以組裝的語言互相奚落,他們不像成年人為“事實”争端,力求理正,他們的語言和嬉鬧沒有現實的指涉性。說書人在描述過一番武俠和打鬥場面後,喜歡說一句兩個人大戰多少個回合,然後直奔結局而去,而《西遊記》是細節的藝術,比如孫悟空與金角、銀角大戰,楊二郎和孫悟空的鬥法,一步一個轉換,一連串事件前呼後應,這種部分需要作家耐心的叙事與天真之氣,如同詩歌中的藏頭詩一樣穿插期間,守護那些公共的秘密。
卡爾維諾特别喜歡民間文學和神話故事,他說自己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留戀童年時代的讀物,而是因為他對這些讀物的修辭與結構,對這些讀物語言的簡練、叙事的節奏以及它們的基本邏輯,很感興趣。《給孩子的西遊記》在修辭結構,語言簡練和叙事節奏上都有思考,尤其不見匠氣和說教,這一點殊為難得,看到這套書是小讀者的幸運,你能感受到作家始終和我們在一起。
【讀特新聞 】
《降魔修心:彩繪西遊記》 林遙 著 [清] 佚名 繪
領讀文化·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2019年6月版
本書是典型的古典小說繡像插圖,共計300幅,工筆彩繪,畫風流暢,人物造型很好地體現了原著風貌,符合中國人傳統審美。
編輯 高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