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潔
随着全球疫情的逐漸緩解,歐洲的巴洛克音樂線下演出逐漸恢複。4月初,英國小提琴家、巴洛克音樂專家朱迪·塔林将于英格蘭東部赫特福德郡希欽鎮的本斯洛音樂中心,登台參演法國最傑出巴洛克作曲家之一,讓-菲利普·拉莫的作品。巴洛克弦樂作品有哪些特點?需掌握哪些演奏技巧?筆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塔林女士。
以數字低音
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和聲
自上世紀70年代第一批古樂學科在音樂學院、大學建立至今,經過衆多音樂家不懈努力,複古演奏已被越來越多觀衆熟悉與接受。巴洛克時期最顯著的音樂風格特征要數自1600年貫穿至1750年,以數字低音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和聲。演奏和聲時,需注意不同音級上所産生的協和與不協和音程,從而引出音樂的其他細節變化,如強弱。當演奏不協和音程時,音量較強、緊張感加強,當解決到協和音程時則變得柔和松弛。如此,聽衆的情緒就會随着音樂的起伏而感性波動。數字低音中7,9,4/2表示在低音上構建的不協和音程,應比标記的協和音程,如6,5/3,演奏得更響。“一個好版本的巴洛克樂譜總是會标記出數字低音聲部。”塔林說。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創作大多為了滿足特定場合與需求,比如,教堂、宮廷、沙龍或者劇場,所選樂器的風格也往往預示出音樂創作的走向。如,舞曲的演奏樂器常為提琴(尤其在法國),并由專業音樂家演奏。相較維奧爾琴家族音色更為柔和,以及演奏和聲更為便利的下方持弓法,提琴家族由上至下持弓法得以演奏更響更強的聲音,也更容易控制節奏及減少噪音。維奧爾琴常被用于上流社會更私人的場合,面向公衆的音樂會自17世紀末才産生并開始普及。
16世紀中期,小提琴在意大利發展起來,從17世紀出現的小提琴早期獨奏作品中人們已可窺知,小提琴将成為一件技巧非凡的獨奏樂器,同時也成為交響樂隊中的主流樂器之一。塔林表示,地域對音樂風格與形式的影響更勝于所處的時代。
不同的修辭
代表不同音樂情緒
語言、生活方式、文化與地域決定了音樂的風格。塔林猜想,也許巴赫和莎士比亞從同樣的教科書中學習到了創作與創新的技能。在當時,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修辭當衆演說,則會被認為是教養良好的紳士。女士雖不在公開場合演講或表演,但創作詩歌,并在沙龍中演奏、演唱。
文學中的修辭是指寫作時表達手法的集合,如對比、對稱、節奏、重複等;而音樂中的修辭,首要考慮的是強、弱音節,需要強調的部分、詞組的長度,如音量的上揚及降低,通過使用不同音色展現重要主題元素、結構要點及演說、演奏者的風格特點。巴洛克音樂中的修辭,通過使用不協和到協和音程,節奏變化、強弱變化、音效、音域,以及它們的組合,使得音樂産生不同的情緒信息,如喜悅、驚喜、悲傷、開心、恐懼、豪邁等。這些指示在巴洛克時期的樂譜中并未同如今的樂譜一樣一一标記出來,但巴洛克演奏者依然可以從中捕捉到這些細節,比如,大跨度音程代表宏偉,不協和音程表達恐懼,平和流暢的旋律線則舒緩壓力。
17世紀中期,笛卡爾最後一部著作《靈魂的激情》闡述了情緒對身體的影響,而這樣的物理效應正是巴洛克時期音樂試圖激發的,比如,下行的旋律往往傷感,上行的旋律預示着希望。“而大多數作曲家的目的即感動觀衆”,塔林說,“觀衆也期待着在樂聲中被感動,即使是聆聽用以伴奏的舞曲”。演奏者的職責即識别和傳達音樂中的這些信息。如果觀衆具有相應的文化素養,受過良好教育并熟悉當代風格,就能夠識别作曲家和聲、配器、節奏、旋律上的創新及特效。
演奏雙音與和弦
必須強調低音進行
“首先,在演奏雙音、和弦時,低音進行是如何強調也不為過的。演奏和弦時低音始于拍點上,然後可似演奏鍵盤樂器向高音滾動(也有向低音滾動的情況),但請避免雙音 雙音的呆闆模式,到達高音後一般可在時值内持續最高單音或雙音。”塔林分析,在巴赫的一些作品中,即使旋律線居中,縱向依然要從和弦的低音開始,為了使低音能持續震動,可以嘗試在演奏完低音後繼續保留手指。
演奏賦格時,抓住整體對位的行進特點,聽衆即可捕捉音樂的走向,而不需将譜面上的每個音符一一強調——将和弦中的每一個音符奏滿譜面時值是不符合弦樂特點的。
即興演奏有和聲基礎
巴洛克音樂所使用的旋律裝飾法可大緻分為法式與意式。在大型室内樂重奏中,獨立的旋律加花除了在終止式中,于其他地方使用均不适宜。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演奏者常為作曲家本人,因此演奏者常常随心所欲地即興演奏。意大利小提琴家習慣在和弦襯托下的緩慢音樂中即興。有時,聆聽者會嘗試将這些裝飾音記錄下來,被視作對演奏者當時的個人解讀。而巴赫習慣将這些裝飾音在樂譜上标明,令其他演奏者無需自行添加。巴赫慢樂章可使用更為自由的節奏,使其聽上去宛如自然流露,而非一組組精确記譜的節奏型。
塔林分析,巴洛克音樂的即興演奏有作為基礎的和聲進行,在重複中伴随着變化,帕薩卡利亞舞曲和恰空舞曲的結構中通常含有低音進行,17世紀的音樂作品中,重複低音進行已頗為流行。巴洛克音樂中的切分音多在不協和音程上,以打破強拍的固定位置和節奏的穩定性,使音樂更具流動感。
學習巴洛克演奏風格四要點
塔林總結出以下四點,以便當代小提琴演奏者了解巴洛克音樂風格與技法。
1.明白和聲的重要性以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尤其是協和與不協和音程及它們的關系。和聲走向,尤其是對不協和音程的強調與凸顯而制造的張力與随後和諧音程帶來的松弛,将描繪出整個樂句的走向。
2.意識到強音節及弱音節:通常時值短的音為弱音節,時值長的音為強音節。根據音樂的需要尋找合适的演奏“語速”,速度術語如“柔闆”、“活潑的快闆”等會提醒演奏者該段音樂所适用的速度。如果過慢會顯得拖沓而滑稽,太快則無人能聽得明白,從而令觀衆放棄聆聽。弓速的快慢也會影響音樂慢闆或快闆的表達。
3.音域的上升及下降會主導強弱:上升往往漸強,反之減弱。這一點從樂譜的音符走向上很容易看出。
4.注意重複音型:動機的重複、變奏,不同和聲、節奏型及調式色彩會展現豐富的音樂形象。
“以上幾個簡要說明将幫助演奏者表達作品本身的意韻,避免因肆意解讀而掩蓋原貌。”塔林接着補充道,“以一種統一的現代手法和品味演奏巴赫的作品,難免會将速度與技巧淩駕于音樂之上,抹殺微妙的音樂表達,如樂句的長短、重複變化等。”
- THE END -
“星标”音樂周報微信公衆号
不錯過每條推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