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形容猴的成語是什麼

形容猴的成語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9:45:13

沐猴而冠:

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漢書·伍被傳》。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原為韓生譏諷項羽。

猴年馬月:

形容一件事遙遙無期(希望極小乃至無望),諧音是何年嘛月,但名詞語猴年馬月異于問題語何年嘛月:猴年馬月已經确定時間很遠,而何年嘛月作為問題,并不确定近遠,而且可問過去事。

殺雞儆猴:

殺雞儆猴為常用成語,本意是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别的人。

形容猴的成語是什麼(關于猴的成語你知道哪些)1

尖嘴猴腮:

腮:面頰。尖嘴巴,瘦面頰。形容人相貌醜陋粗俗。通常用作貶義詞。

軒鶴冠猴:

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成語出處:明·劉基《驿傳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栖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出自宋·黃庭堅《沁園春》詞

猕猴騎土牛:

寓意職位提升很慢。出自三國時的魏書。《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引《世語》:“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猕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是一個成語,源于莊周《莊子·齊物論》,原來比喻用詐術欺騙人,後來用以比喻常常變卦,反複無常,變化多端,捉摸不定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衆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诳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衆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衆狙皆伏而喜。

——選自《列子·黃帝篇》

heilaomao

ciyanciyu

瓷堂手工陶藝,中原萬達首家集陶藝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