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的彙聚,不僅有利于深圳奢侈品消費商圈的“多中心化”,更對其改變“唯一落選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名單的一線城市”的局面,意義重大。
▲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
奢侈品牌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關系
要理解奢侈品牌之于深圳的意義,首先需要理清,到底什麼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意味着什麼?
什麼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商務部等14部印發的《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指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
在國際上,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相近的術語是,消費城市。
城市經濟學家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中提出,消費城市應具備四個特征:第一,多樣的商品和服務;第二,豐富的娛樂設施和宜人的自然環境;第三,優質的公共服務;第四,便利的交通設施。
中央财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趙文哲認為,把消費城市的概念擴展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至少包括三層含義:消費的國際性、消費的多樣性、消費的中心化。
巴黎、倫敦、紐約、東京,具備上述特質,并被當作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典範。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發達國家工業化的結果,是城市發展從工業驅動轉換到消費驅動的産物。
這些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達的奢侈品消費文化。每個城市,都至少有一條奢侈品牌門店林立的大街,法國香榭麗舍大街、倫敦牛津街、紐約第五大道、東京銀座,成為享譽世界的城市名片。
深圳要對标上述城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就要成為國際級的奢侈品消費集散地。而吸納國際奢侈品牌彙聚,至關重要。
奢侈品牌對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義
RET睿意德董事索珊認為,奢侈品并非因為貴而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必然聯系,而是其本質的屬性和消費端的标識性。具體分析可以從提升城市能級、引領零售商業時尚度、彙聚更多全球型高端消費資源三個方面來看。
提升城市能級的顯性化标識性
奢侈品屬于高端零售,是去功能化的消費主張。從奢侈品發展的軌迹不難看出,其營銷路徑始終圍繞着附加值的提升,無論是理念的打造、曆史的傳承故事與佳話,都是不斷增加品牌價值的過程。
營造附加值的手法中,尤其高段位的就是與藝術嫁接。無論是草間彌生與LV的視覺聯合,還是愛馬仕不斷簽約藝術家制作特定圖案的圍巾,都證明無價的藝術是表現奢侈品稀缺的最佳語言。
對于消費來講,從小配飾、化妝品,進階到箱包,最終成為定制款的擁趸者,也是從淺層次自賦标簽的奢侈品逐漸認可,到将奢侈品與超級自我價值認同融為一體的過程。與藝術不斷聯姻的過程,藝術無價、無國界、外顯,契合了奢侈品去功能化的心理消費預期,收藏款更是達到了稀缺性的頂點。
在國際實力的比拼中,硬的指标隻會帶來對抗和比較,而真正的包容與信服力來自軟性藝術與文化的全球化識别度,嫁接起國家間價值的橋梁。城市文化是精神與藝術這些軟實力和影響力的塑造,奢侈品旗艦和藝術設計的結合。
也正因為奢侈品對城市能級的提檔作用,正在争取進入第二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名額的成都、蘇州、福州、西安、南京等城市,無一例外都從政府宏觀層面,提倡引入國際性消費品牌,打造國際級消費商圈。
商業引領性的标識感
零售是時尚的最佳附着物,也是潮流潮汐的風向标。從小衆引領到大衆泛濫,是一種時尚潮流自毀的過程。在一個輪回下,時尚潮流消失,必須重啟。信息快流轉下,時尚叠代被高度碎片和短期化。曾經引領全球的時尚潮流中心,也在這個碎片化過程中經曆着挑戰。
奢侈品曆史沿革的世襲感是時間累積的價值,長期而穩定,所以即使以時尚的樣貌去捕獲新消費,也是時間的營銷手段。因此,品牌價值就給予了引領的有效背書,奢侈品是高品牌附加值的代表,某種程度上也預示着城市時尚在全球的領先度。
帶來高端消費的聚集,映射出城市穩定高收入高品質的消費力
國際消費城市的國際交往功能體現在貿易、文化、教育、旅遊、金融等多項全球化交往功能下人的彙聚。因此國際高消費群體在城市的到訪、長期居住也催生了國際品牌的聚集度。
城市國際交流功能的豐富、外籍高消費群體的聚集,會刺激城市高端消費的繁榮。反過來,彙聚衆多奢侈品牌的城市,也會吸附國際高消費群體的聚集。
總結以上,深圳要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持續彙聚國際奢侈品牌,意義重大。而奢侈品牌的聚集,又會形成奢侈品消費商圈——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亮眼的“名片”。
奢侈品消費商圈格局:
深圳為“雙中心化”,北上為“多中心化”
奢侈品消費商圈,具有兩個基本特點:其一是有頭部重奢品牌入場,其二是奢侈品牌聚集度高,品牌、品類豐富。在這兩方面,深圳奢侈品消費商圈的特征,與北上差異較大。
深圳奢侈品消費商圈分布“雙中心化”明顯,僅有蔡屋圍商圈和後海商圈。而北上為“多中心化”。北京奢侈品牌聚集度較高的商圈有CBD商圈、金融街商圈、王府井商圈;上海則有南京西路商圈、淮海中路商圈、陸家嘴張楊路商圈。
具體到購物中心層面,深圳與北上區别更大。深圳兩大奢侈品消費商圈内,都隻有1個奢侈品購物中心,且整體商業項目聚集度較低。羅湖萬象城所在的蔡屋圍商圈内,已開業購物中心僅4個。深圳灣萬象城所在後海商圈内,由于有強行政規劃指引,共有7個項目。
區别于深圳,北上兩城的奢侈品消費商圈内,普遍有2~3個奢侈品購物中心,并且整體商業項目聚集度高。
上海淮海中路商圈,共有18個已開業項目,聚合起來的人氣,形成強協同效應,使得不同定位的購物中心都能存活。高端如環貿iapm、上海K11及新開的前灘太古裡,創新場景的如恒基·旭輝天地、南翔印象MEGA。
在坐擁15個開業項目的上海南京西路商圈,90年代末奢侈品消費由“梅泰恒金三角”把持,現在則是上海恒隆廣場居中,兩端分别為靜安嘉裡中心和上海興業太古彙。
在北京,CBD商圈内有9個已開業項目,強商業氛圍“滋養着”三座地标奢侈品商場:北京國貿商城、北京SKP、北京SKP-S。
國際奢侈品牌在國内的發展路徑,經曆了初期進入五星級酒店、高端百貨,到高端購物中心,其選址通常伴随着商圈的叠代與高端物業的供給。城市高端消費商圈的多寡、以及商圈内奢侈品購物中心的數量與一個城市的奢侈品牌門店數、品牌多樣性,息息相關。
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發現,北京和上海奢侈品牌消費文化起步較早,在2000年~2009年之間,奢侈品牌就已形成四個級次分布。在此期間,深圳隻形成3個級次分布。
2010年~2019年,奢侈品牌持續向北京和上海聚集,兩城的奢侈品牌級次,進一步豐富至五級,并且每一個級次都有足夠多的品牌與品類可供選擇。同期,深圳奢侈品牌分布雖然也有五級,但奢侈品牌門店總量遠不及北上,各級次可供選擇的品牌數,也遠低于北上。
▲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
深圳奢侈品消費商圈的特點是:商業項目聚集度不高,呈現相對孤立的雙“中心化”,商圈内奢侈品牌多樣性低。歸根結底,這是由深圳城市産業格局、商業地産競争情況、消費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
工業 商業模式,導緻商圈分散
深圳曆來以工業立市。工業分布,驅動人潮去向,商業追随人潮。深圳每個城區,都有自己的支柱性産業。比如,羅湖區主導金融業、商貿業、新材料産業;福田區主導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制造;寶安區主導裝備制造業、電子制造業等。
各區産業發達,經濟強大,因此形成一城多中心的城市格局。在過往很長時間裡,對生活在當地的人而言,深圳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城市中心。但凡工業強市,基本都有這個特點,比如東莞、蘇州、泉州。
▲ 數據來源:深圳市統計局
一城多中心、且各片區都有自己的支柱性産業,使得深圳城市商圈分布普遍呈點狀分散。而商圈内商業項目聚集度較低,無法實現客流、消費資源等要素的大規模協同效應,不利于地标性的奢侈品消費商圈的培養。換言之,深圳兩個奢侈品商圈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并不是個案,而是深圳“工業 商業”特有模式下的普遍效應。
競争供給者不足,高端商圈未被充分開發
在北京和上海,高端商業地産因為競争充分而實現“競合生存”,刺激城市高端商業的持續繁榮。一個奢侈品消費商圈内,普遍有2~3座奢侈品購物中心,且由不同的地産商開發和運營。
而深圳高端商業競争不夠充分。兩個奢侈品牌消費商圈——蔡屋圍商圈、後海商圈内,各有一座奢侈品購物中心,且均由華潤置地開發、華潤萬象生活運營。
究其原因,既因其距離香港太近的區位特點,也因市場變動的陰錯陽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漁村深圳剛剛邁開改革開放腳步,香港已經與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并稱“亞洲四小龍”,經濟騰飛,房地産市場繁榮。置地廣場、香港太古廣場、海港城,都是蜚聲國際的重奢商場,是深圳奢侈品消費者最理所當然的去處。
90年代末,金融危機前夕,恒隆、新鴻基、九龍倉、新世界發展等頭部港資地産商,紛紛進入内地,在北上廣落下一座座高端mall,上海恒隆廣場、上海港彙恒隆廣場、廣州太古彙......
此時,盡管深圳已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成長、蛻變,但通常被當成香港購物之旅的“中轉站”,因此,大衆認知是“深圳不需要奢侈品購物中心”。也正因此,頭部港資地産商缺席深圳商業地産市場的開發和建設。
沒有競争阻力,本身實力雄厚的華潤,2004年推出深圳萬象城,于2009年集中引進LV、Gucci、Hermes、Dior、Prada等一衆頭部重奢品牌。由此,蔡屋圍成為深圳第一個奢侈品消費商圈。
2018年,正值港資地産商紛紛加碼上海之外的内地城市,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城市群的核心引擎之一。深圳商業地産市場的重要性,才得以真正凸顯。
此時華潤耕耘深圳多年,經營着五座購物中心,橫跨萬象城、萬象彙、萬象天地三大産品線。而放眼全國範圍,華潤已與SKP成為可與一衆港資地産商同台競技的選手。
▲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
客群多樣性弱,導緻商圈内奢侈品牌豐富度低
深圳奢侈品牌集中度、豐富度有待提升,體現的是深圳奢侈品消費客群多樣性弱的現實。
由于對工業這一發展引擎的長期慣性依賴,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深圳在商業發展層面與世界接軌。
作為一線城市,深圳的工業占GDP之比居高不下,到2021年仍接近40%,遠遠高于北上廣的16%、27%、27%。根據深圳工業總會數據,2022年上半年,全市約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口直接從事工業。
深圳工業又以片區式、産業集群的方式分布,因此區域人群屬性相對單一,在職業屬性、生活環境、受教育程度、審美偏好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固定性。因此,即便收入水平足夠,也不支持奢侈品牌的多樣性。
綜合以上,深圳奢侈品商圈特有的“雙中心化”分布,背後是系統性的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關乎工業力量主導下形成的産城格局、商業地産競争格局、乃至人群特質及需求。
當前,深圳正全力争取第二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名額,其奢侈品消費商圈破除原有的“雙中心化”,走向類似北上的“多中心化”,同樣也需要一個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深圳奢侈品商圈走向“多中心化”,需要注意什麼?
産城格局:産業升級、城市更新帶來新契機
如果說,深圳奢侈品消費商圈現狀的形成,是由工業作為城市發展引擎的結果,那麼深圳奢侈品消費商圈的“進階”,同樣關乎産城格局将如何演變。
深圳正在加快工業全面往“高精尖”方向轉移、升級。主要城區,都規劃了産業升級方向,以期穩住制造業基本盤,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後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
今年 6 月 6 日,深圳在同一天連續發出 23 份文件,将制造業放到産業發展的突出位置,對于 “工業立市、制造業強市 ” 再強調,核心文件《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意見》出台,内容重點提出布局 20 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 8 個未來産業重點發展方向——即 "20 8"。這一信号對于深圳以新興産業布局為核心的發展方向下,人才引入與發展、産商一體化都帶來新的機遇。
▲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
與産業升級同步,深圳也全面進入大規模城市更新階段。
經過40年大刀闊斧地改革、建設,深圳的城市肌理,已經出現老化。比如,蔡屋圍商圈,即便有羅湖萬象城“坐鎮”,仍然有破敗痕迹。資深“深漂”表示,“建築老舊、街道狹窄、商場業态沒有新意”。片區亟待更新、活化。目前,緊鄰萬象城的蔡屋圍城中村,正在加速拆除。
城中村改造,是深圳本輪城市更新最關注的方向。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深圳市城中村(舊村)綜合整治總體規劃(2019-2025)》,明确提出在規劃期内,深圳全市劃定的綜合整治分區用地規模為55平方公裡;福田區、羅湖區和南山區綜合整治分區劃定比例不低于75%,其餘各區不低于54%。
▲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産研究中心
RET睿意德董事索珊闡釋了産業升級與城市更新,對重塑深圳商業地産格局的關系和意義: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上看,産業是帶動人口流動的動因,不同産業的聚集度說明了城市發展的經濟支撐以及發展階段,從制造業到研發和商貿服務,也是不同城市資源聚集的體現。因此,一座城市從産業發展路徑和所處階段,是可以判斷出因人口聚集而産生的需求狀态的,從配套到消費升級正是城市去制造業到商務服務業的過程。因此深圳出現的工業上樓、産業升級,都意味着服務于人的商業在供給端豐富化和細分化的變化。
需求端:引入多元化的高端人才
奢侈品消費商圈的多中心化,有賴于奢侈品消費人群持續壯大以及多樣化。
自2018年深圳提出構建“全過程的創新生态鍊”,在“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産業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撐”所組成的科技創新生态鍊中,“人才”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深圳市科創委表示,未來深圳将建立更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突出“高精尖缺”标準,引進和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領軍人物、拔尖人才。
城市學家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中,論述“消費城市的崛起”時提到,城市必須吸引多樣性的高技能人才。“如果哪一座城市認為,隻靠吸引年輕人就可以取得成功,那将會是一個錯誤”。“30多歲、40多歲、50多歲的人,幾乎是20多歲的人的3倍”。
格萊澤的上述觀點,同樣适用于深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建設。亦即,深圳要成為國際消費城市,需要吸納多元背景的高端人才。這類人,更容易滿足奢侈品消費的條件:有消費能力和意願,以及有閑暇時間。
供給端:引入更多優質地産商和品牌,刺激市場活力
對品牌方和地産商而言,深圳是一個值得守候和深耕的市場。雙方一直是相伴相生的關系。
入場深圳的奢侈品牌,應該更加重視線下門店場景渠道的打造。香港以及國際奢侈品消費渠道被截流後,深圳消費者在當地,是相對缺乏線下奢侈品消費體驗的。更何況,高價值的奢侈品消費,本身是特别依賴于線下場景的消費方式。
在打造線下場景時,融入城市的精神根基,可以更好地與當地消費者在情感上綁定。在這方面,Burberry、Dior都是榜樣,二者的門店都大膽融入深圳科技、創新的基因。
即使未來國際通航與香港關口放開,人的消費還是趨于便利化趨勢。深圳的人口多樣性、叠代的新生消費力,以及因為産業升級帶來的新流入消費,都需要有多樣性商業的供給。看重未來發展城市,擴張門店也是品牌發展的必須,提早布局更是基于未來發展視角下的戰略體現。
宏觀層面:政府搭橋,引領城市戰略走向
深圳在過去40年的城市開發階段,取得堪稱“世界奇迹”的成績。索珊女士認為,在城市開發階段,深圳的抓手是工業、基建、貿易。而現在,必須進入“城市運營”階段,政府則需要将更多精力,投放到零售商業的建設上。
這一點,深圳市政府已經意識到了。自2020年來,多次出台相關政策,以加快城市商業發展。2021年6月,深圳政府發布十四五規劃,明确要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并在7月提出“打造2個世界級的地标性商圈,6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商圈”。
政府已經注意到,深圳高端商業競争不充分的事實。因此正嘗試引進更多元的優質商業地産運營商,讓市場在競合中向前發展。率先到來的,将會是K11和太古,SKP也在積極探讨入深的可能性。
結語
随着更多優質商業地産運營商的到來,深圳奢侈品牌聚集度将獲得實質性提升,而奢侈品消費商圈的“多中心化”發展,也将迎來重要轉折點。這意味着,深圳朝着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又邁進了一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