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文觀止第37講

古文觀止第37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02:23:04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1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2

音頻 | 嚴鼎

文稿 | 嚴鼎

豐樂亭記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3

(續上篇講解)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4

滁于五代幹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傑并起而争,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5

【注釋】

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幹戈:古代兵器,此指戰争。

“昔太祖”五句:公元956年,宋太祖趙匡胤為後周大将,與南唐中主李璟的部将皇甫輝、姚鳳會戰于滁州清流山下,南唐部隊敗于滁州城。随後趙匡胤親手刺傷皇甫輝,生擒皇甫輝、姚鳳,奪下滁州城。周,指五代時後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的中主。清流山,在今滁州城西南。

圖記:指地圖和文字記載。

清流之關: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所在”二句:指到處都割據稱王,難以計算。勝,盡。

及:等到。

聖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天下。

向,從前。

遺老:指經曆戰亂的老人。

【譯文】

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争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後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輝、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豪傑們全都起來争奪天下,到處都是敵對的政權,哪能數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聖人一出現,全國就統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隻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不在人世了。

作者緊接着介紹了兩個時代的曆史事件:先叙述了五代時期的情況,據史書記載,後周顯德三年(956)二月,殿前都虞候趙匡胤亂襲滁州清流關,敗南唐兵馬15萬人,攻占滁州城,在滁州東門之外擒獲皇甫輝、姚鳳。緊接着,行文又追溯唐朝末年,天下分裂、豪傑紛争的混亂局面。史載唐廣明元年(880),王仙芝、黃巢的農民起義軍曾攻克滁州。作者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輝、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作者推測,這是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的緣故。

歐陽修除了是一位國家高級官員、偉大作家之外,還是一位傑出的史學家和金石學家,他修撰的《新五代史》位列二十四史之一。在文化上取得如此全面而高水平成就的人,在整個中國曆史上是非常罕有的。歐陽修在貶官滁州期間留心史事,親身尋訪故迹,這是他繼承司馬遷遊江淮、探禹迹的治史精神的體現。

歐陽修講述宋太祖統一天下澤被萬民的故事時,至少有三個用意。在他看來,是宋太祖讓天下大一統,百姓從此安居樂業;二是百姓要飲水思源,感恩宋室天下的賜福;三是思考滁人得享太平之世的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滁州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戰事頻仍),才能永保國家的長治久安。辛棄疾後來的“招商富滁、為民解憂”施政理念,同樣也是對這種憂患意識的一脈相承。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6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5

【注釋】

舟車商賈:坐船乘車的商人。

畎:田地。

樂生送死:使生的快樂,禮葬送死。

涵煦:滋潤教化。

【譯文】

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遊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

作者在這裡描繪的場景頗有桃花源的旨趣。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這不就像《桃花源記》中的“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嗎?讓作者感慨的是,到如今那些經曆或了解戰争的“故老皆無在者”“百年之間……而遺老盡矣”。人們遠離戰火有百年之久,已經淡忘了戰火的洗劫,戰亂的痛苦,“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了。作者在簡要介紹了目前狀況之後,筆鋒一轉,用“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喚起讀者思考,如今的安逸日子是怎樣獲得的。作者将功勞歸于最高統治者的“功德”,顯得隐晦,實際在言語之間隐約透出一種憂患意識。

歐陽修感懷滁州百姓承平已久,沒有了危機感,殊不知這才是最大的危機。因為心存憂患意識,作為一方主官,歐陽修對給自己帶來極大聲名的文章并不太在意,他更在意務實做事。他因此說過,“大抵文學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容齋随筆》有載:“頃遊京師,求谒先達之門,每聽歐陽文忠公、司馬溫公、王荊公之論,于行義文史為多,唯歐陽公多談吏事。’公曰:大抵文學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貶官夷陵,方壯年,未厭學,欲求《史》《漢》一觀,公私無有也。無以遣日,因取架閣陳年公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以無為有,以枉為直,違法徇情,滅親害義,無所不有。當時仰天誓心曰:自爾遇事不敢疏忽也。”

推演歐陽修的想法,“做官不一定要文章達于人聞于世,做官的首要一點是要會做個好人,能夠忠于職守,為民為朝庭做事。”他一生的官場生涯,都在踐履自己的如上所說。

因此,《豐樂亭記》的文化内涵,既是歐陽修對滁人要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意識的友情提醒,同時也是對自己臨政一方不可懈怠的一種警策。豐樂亭,因此也成了一種“為民擔擾”的文化标杆。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8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5

【注釋】

事簡:公務簡單。

掇幽芳而蔭喬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樹蔭下休息。掇,拾取。蔭,蔭庇,乘涼。

刻露,清楚地顯露出來。

【譯文】

我來到這裡,喜歡這地方僻靜,而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适。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後,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來遊玩,擡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

谪守來此的歐陽修,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為政之暇,每日與同事優遊于山水林泉之中,迎風詠歌,夕鳥相和,酒酣方歸,乘興揮毫,無意為文而文動天下,讓那一刻的山水,那一刻的自己,亦于無意中進入青史。

句中的“仰”“俯”,不僅交代了觀賞風景的角度,而且也交代了觀賞對象的遠近,“望”“聽”則準确地描寫了觀賞時的動作,這番描寫透着一份悠閑;“掇”字生動地描寫了對眼前綻放的鮮花的憐愛之情,“蔭”字則流露了休憩之時的惬意的情趣。這兩句話用詞準确傳神,顯現了歐陽修駕馭文字的功底。另外,掇幽芳指春,蔭喬木指夏,風霜水雪指秋冬,秋冬草枯葉落,山勢蠅岩畢露,故曰“刻露清秀”,作者僅用十五個字就概括了四季景色的特點,尤其讓人欽佩。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10

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5

【注釋】

歲物:收成。

刺史:官名,宋人習慣上作為知州的别稱。歐陽修此時為滁州知州,根據習慣自稱為刺史。

名:起名,命名。

【譯文】

那時又慶幸遇到民衆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遊。于是為此根據這裡的山脈河流,叙述這裡風俗的美好,讓民衆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衆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内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幸民樂其歲物之豐成”,句中的“幸”字,慶幸,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詞,從文章的第一句話可以知道,當地百姓生活富足離不開歐陽修為官的努力,這不是僥幸獲取的結果,而是勤于官務的必然結果。

作者接下去又說,豐年之樂,固然人人企盼,但社會安定“無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沒有安定的社會局面,即使有好的收成,怕也是沒有心情來從容欣賞山水的,那麼,要使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續下去,加強國力,認真保衛宋朝的邊疆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這依然是作者憂患意識的體現。

回過頭來再看這琅琊山、豐山,這裡的亭台溪流想必曾經見證過歐陽修被貶滁州經過的憤懑、竊喜、得意的心路曆程吧?試想在霜染層林,秋雁南飛的凄清時節,一個“前途無量”的京官被貶到衰草連天,不見車馬的蠻荒之地當太守,這事擱誰可能都憤懑不已。可歐陽修畢竟是豁達之人,他很快發現了在地方上當官也沒有想象中那麼慘,至少不用站班叩首見誰低頭,也不用揣摩别人心思看人臉色。為政沒有掣肘牽絆,生活便可以随心所欲,品茗鄉野醉眠山水,畢竟文人骨子裡大多有對自然的天然向往,于是這林下客便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憑借着對朝廷的忠心和對當地百姓的熱愛,歐陽修幾年下來苦心沒有白費,治下物埠民豐,為官政績斐然,個人的聲望也到了一個頂點,《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等流傳後世的千古佳作正是歐陽修這一時期的作品,從而奠定了他被後世尊為唐宋八大家的基礎。

歐陽修晚年更是渴望遠離官場,宋熙甯五年,歐陽修在颍州(今阜陽)去世,享年六十六歲。同年八月獲太子太師,由于歐陽修當過樞密副使和參知政事,地位相當于副宰相,按照朝廷當時規定,大臣去世隻能在京城500裡之内安葬,所以歐陽修的陵寝位于如今河南新鄭,沒有歸葬故裡江西吉安。

用蘇轼的悼年恩師歐陽修的詞作為結束: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附原文)

豐樂亭記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3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遊其間。

滁于五代幹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傑并起而争,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13

下期内容預告

歐陽修《醉翁亭記》

(同學們可以先預習哦)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14

古文觀止第37講(古文觀止第35講豐樂亭記休言萬事轉頭空)15

嚴鼎中學語文榮譽出品

文稿 | 嚴鼎

音頻 | 嚴鼎

排版 | 張金香

統籌 | 孟滕玲 張金香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