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因為疫情外出少而錯過了花季呢,還是異常的高溫無雨天氣,導緻今年的桂花不如往年那般怒放?花期縮短了?總之今年就沒有享受到那種走到哪裡都直撲胸懷的桂香,所以采桂花就一直沒有提到議事日程。直到昨天去田魚村,一個急轉彎上到山的更高處時,那熟悉的桂香突然包圍了我們,方才意識到桂香正濃,該去賞桂采桂了。
沒有想到,澤雅龍溪岸邊的那條長長的桂花道,桂花全部枯萎了!隻剩下這一顆,桂花還挂滿枝頭!
桂香撲面而來,好感動!是在等我嗎?專為我而留?我願意這樣自作多情。
雖然隻有一棵樹,但桂香的醇厚足以滋養我的身體,讓我的嗅覺、我的呼吸得以飽足。
我可以更專注、更小心、更珍惜地采摘她們,欣賞她們的美。
回來我将采集到的桂花做成了三樣,大部分用來曬幹保存,去年曬得不夠幹,以至于不能久放,時間長了會長黴。
一部分試試林清玄先生說的方法:桂花茶。因為桂花曬幹了會失去很多香氣,而直接将新鮮采摘的桂花放入茶中密封,那茶就吸滿了桂花的香氣。喝起來會是什麼感覺?正好前幾年存有手工粗制紅茶,放幾個月試試,聽說越陳越香呢。好期待喲!
最後一小部分我試着做桂花醬。先用一點鹽揉搓後放置15分鐘(有清潔殺菌功用);再放糖揉搓(我隻加了一點點糖,正宗的做法是1:2,但我不想放這麼多糖);然後加上土蜂蜜,攪拌;為了加強抗氧化,我加了2滴野橘精油(食用級别)。常溫放置1個月後看看效果如何。(據說常溫可以保存1年,冷藏可以2~3年)。
回來挑揀和制作這些桂花,足足花了3個多小時,因為中間有枯萎的、有雜物、偶爾還有像書蟲一樣小的小黑蟲。工業化時代,“純手工制作”的食物顯得彌足珍貴,我也總是不免去選擇這樣标記的食物。然而那些純手工的真的就更放心嗎?那得花多少時間和功夫?那得有多大的愛心和耐心?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感恩在世上的年歲裡,我有了放慢腳步的覺悟和可能,還不是太晚。感恩山河無恙,花開有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