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石燕橋鎮鎮長鄧永貴,他背後的山上有一行大字“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内榮合作園區”。
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攝影報道
一排深綠,一排淺綠,長勢旺盛。
在重慶市榮昌區與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的交界處,有這樣一片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基地,通過一列玉米中間夾着三列大豆的方式種植,既能節約土地,又能穩住産能。不遠處,遙望對面的山坳,好像被削掉一塊的地方,是内江與榮昌正在合作共建的智慧豬場。
站在種植基地旁,隆昌市人大代表,隆昌市石燕橋鎮鎮長鄧永貴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些隻是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内榮合作園區建設以來的部分成果。成渝融合,毗鄰地區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後,兩地的人文、交通、産業上的“交流”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2020年7月,為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在重慶簽署了《關于協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合作協議》,兩地将從協同立法、聯動監督、協同開展代表活動、強化人大制度理論與實踐研讨等方面進行通力協作。
6月22日,《合作協議》簽署近兩年後,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一場專題調研,前往成都、内江,對兩地能源裝備協同發展、産業示範區建設等領域進行了系統性的了解。
打破行政區劃壁壘
川渝毗鄰地區有了許多方面的融合
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合作示範區,在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合作下,兩地唯一一個農業合作園區。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内榮合作園區,是示範區的重要一部分,位于重慶榮昌區與四川隆昌市的連接處。其中聯系最為緊密的村子之一,是隆昌市石燕橋鎮三合村。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基地,通過一列玉米中間夾着三列大豆的方式種植,既能節約土地,又能穩住産能。
有魚塘、有稻田、有生豬、有農田,這就是如今三合村的樣貌。站在魚塘和農田的交彙地帶,鄧永貴手指向不遠處綠油油的一片,說道:“這裡是今年各地都在倡導的大豆和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标準示範基地,一排玉米中間夾種三排大豆,這樣種植的好處在于節約土地、保産能。”
遙望遠處,“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内榮合作園區”幾個大字旁的山坳,好像被削掉一塊的地方,是内江與榮昌正在合作共建的智慧豬場。鄧永貴說,智慧豬場的建設來自雙方合力,各出一些土地和資金。“所謂的融合,指的是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避免‘各搞一套’,促進毗鄰地區人文、經濟等交流。這樣的合作在示範區内不少,比如之前有些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修的‘斷頭路’,在兩地共建共享後,制定了統一的标準和規劃,‘便民之路’路很快便修好了。”
記者獲悉,近兩年時間來,示範區全面完成了1000畝高标準農田建設和2000畝稻漁示範片建設,播種稻田 450畝,投放羅氏沼蝦1.5萬尾,與四川農業大學合作建成油茶“博士田”150畝,種植油茶1.5 萬株,完成 13畝“雙昌”智慧示範豬場公司工商注冊、設計、場地平場......
同時,鄧永貴告訴記者,在園區建設過程中,石燕橋鎮主動接受各級人大的監督,通過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重點項目人大代表“1 1”聯系督辦,常态化監督視察等舉措,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建設進程中的人大作用。
從“成渝氫走廊”到用電需求
成渝兩地保障能源一體化建設正有序推進
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國家在《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首次明确的内容。面對氫能這個充滿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态的領域,川渝兩地是如何布局的呢?
根據2020年7月四川省人大常委會與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簽署的《合作協議》,雙方将聯動開展監督,每年将選定1至2個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關的重要事項、重大項目,通過多種形式,聯動開展監督。
6月23日,在此次專題調研的最後一個點位,位于成都市高新區的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内,戰略投資部副部長陳聰給出了答案:聯合川渝兩地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鍊上下遊相關重點企業組建成渝氫走廊技術創新生态圈聯盟,推進“成渝氫走廊”的建設。
裝載着東方電氣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氫能公交車在成渝地區示範運行超200台,投放車輛累計運行裡程超1500萬公裡。東方電氣供圖。
據悉,2021年11月30日,四川省和重慶市同時啟動“成渝氫走廊”建設。未來,将持續發揮成渝可再生能源制氫及汽車、産業集群等優勢,并建設形成相互融合、互聯互通的氫能經濟網絡。建設成渝氫走廊,對川渝兩地發揮自身能源資源禀賦優勢,搶抓戰略機遇、搶占産業先機,助推成渝地區能源優勢轉化成産業發展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氫走廊”啟動暨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首發儀式在重慶九龍坡區及四川成都、内江三地同時舉行。圖為氫動力車輛在東方電氣集團總部園區展出。東方電氣供圖。
除了“成渝氫走廊”外,成渝兩地保障能源一體化建設還涉及到許多方面。四川省能源局局長梁武湖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兩年來,兩省市能源局在能源規劃統籌和政策協同、推進川渝電力一體化發展等多個方面開展了數項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如電力方面,川渝電力互濟水平穩步提升,2021年四川電網送電重慶203億千瓦時、重慶電網枯期送電四川5.49億千瓦時,切實滿足了兩地人民不斷增大的用電需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