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0:47:02

孔子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不過很少有人知道孔子并不是魯國人。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孔子原本能在齊國大有作為)1

根據史料的記載,孔子的祖先是宋襄公,宋襄公的八世孫孔防叔受到當朝大夫的迫害,被迫出走魯國,在此地定居。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纥成年後,成了魯國的士大夫,後與孔子的母親顔氏野合。由此可見,孔子并非嫡出,他隻是叔梁纥的私生子。

叔梁纥在孔子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其母顔氏将其一手帶大,母子二人的生活雖不富足,但也算殷實。單親家庭出身的孔子格外孝順,懂事聽話,時刻勉勵自己苦讀。據說,孔子曾師從苌弘學習樂,與老聃探讨禮,向師襄探讨琴技。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孔子原本能在齊國大有作為)2

公元前522年,孔子過了而立之年,經二十餘年苦讀後,有了立學的資本,創辦了獨樹一幟的學派。因孔子的知識面極廣,又推出了“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一系列先進的教育理念,因此當時孔子的學府得到民衆的廣泛擁護。

公元前517年,孔子随魯昭公來到齊國,成為貴族高昭子的幕僚。第二年,齊景公與孔子就齊國政事進行了一番探讨,齊景公認為孔子眼界不凡,學識淵博,決定留用孔子。雖說孔子就此步入仕途,但他的從政之路卻比其他士大夫更加波折。

因為孔子有比從政更偉大的理想,所以他在齊國盤桓了一段時間後便請辭了。後由于孔子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在五十二歲的高齡仍被魯昭公提拔為司空。齊魯交戰期間,孔子在齊景公面前以禮教說服齊景公,保住了魯國的國格,并說服齊景公将奪取的三座城池歸還給魯國。不過,後來孔子提出的“堕三都”、“抑三桓”等政治主張并未受到重視,此後孔子終生不遇。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孔子原本能在齊國大有作為)3

齊景公是孔子效忠的第一位國君,兩人也曾有過一段君臣相遇相知的佳話,可惜孔子志不在此,所以他在齊國的仕途非常短暫。早年孔子熱衷于政治,在抵達齊國後,多次求見齊景公,與其探讨政事。齊景公覺得,孔子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決定将孔子留用于齊國。齊景公将廪丘邑劃了出來,打算将這塊封地賜給孔子,以示供養。

不過,孔子卻婉拒了齊景公的美意。《論語》中是這樣記載的:“孔子拜見了齊景公,齊景公打算将廪丘作為孔子的供養之地。然而,孔子卻婉拒了齊景公的賞賜。孔門弟子皆不知老師為何拒絕這番美意,孔子答道:‘我聽說君子隻有在建功時才能得到賞賜。’此後沒過多久,孔子便向齊景公請辭了。”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孔子原本能在齊國大有作為)4

從這件事裡我們能看出,其實孔子原本能在齊國大有作為,為何他要離開齊國呢?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孔子的志向與名利無關,他雖然熱衷于政治,但卻不喜歡将政治與名利牽扯在一起。另一方面,孔子的人生目标是讓自己的學說在全國開花,在齊國立業會讓他早早地固定自身,對他本人而言這是一種桎梏。孔子所追求的,是思想境界上的提高,所以他才會甘心放棄名利,去追尋更廣闊的天地。

一箪食,一瓢飲,孔子的物質追求僅此而已。時至今日,這個執着到有些頑固的老人家,已經融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孔子原本能在齊國大有作為)5

那麼,這樣一位偉大的先賢,他的後人又過得怎樣呢?

時至今日,孔氏已成為龐大的家族,目前孔氏經經兩千五百年發展,孔子的直系子孫已傳至八十三代,每一代都被記錄到族譜中。在孔子的子孫中,較有名的是孔子第十代孫孔藂,此人早年曾追随劉邦起義,戰功赫赫,官拜左司馬。高祖五年,孔藂戰勝了楚軍,奠定了漢統基礎,是大漢王朝的開國棟梁。

孔子第十四代孫孔光,自幼與父親住在長安,精通經史,于弱冠之年入仕,被任命為議郎,年少成名的孔光仕途順利,後舉方正官拜谏議大夫。孔子的第二十代孫孔融,活躍于三國時期,身為“建安七子”的孔融還為後世留下“孔融讓梨”的典故,幾乎每個中國兒童都受過這個故事的啟蒙。

孔子為什麼出走魯國(孔子原本能在齊國大有作為)6

自東周群雄割據的亂世至當今的太平盛世,孔子的子孫曆經曆史變遷,孔氏家族就像是一條曲折蜿蜒的河流,在曆史的長河中砥砺前行。現今的孔氏子弟已不再像祖先一樣以遊學為己任,但他們仍活躍于社會的各個階層。

參考資料: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家語》、《論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