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又要到來,今年相比去年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顯卡市場】。去年此時,遊戲顯卡價格正值高企,今年結合各種因素之下,顯卡價格總算可以回歸【官方指導價】,在618甚至破發都有可能,所以上半年裝機剛需的用戶确實可以趁618鎖單裝機了。
為了方便大家提前備戰甚至是抄作業,我這次先整理針對【AMD】平台遊戲用戶的裝機指南,同時會結合過去一年我衆多裝機案例裡面熱度最高的幾套,來方便大家直接炒作業。
首先是關于2022年618 AMD平台裝機的Q&A
a.AMD平台/不同代處理器的選擇
目前Zen 3和Zen 2兩代架構同時在售,然後同時還有包含有無核顯(比如APU)區别。
遊戲/高性能需求用戶建議選擇銳龍5000系列,同時三級緩存大于30MB的型号~
核顯需求用戶,主要看處理器後綴有沒有帶“G”有的話,就是APU型号,目前APU型号雖然依舊是Vega GPU,不過支持視頻補幀,而且很有可能是最後一代,視頻用戶可以研究。
另外還有“NPU”型号,你可以理解為APU去掉GPU單元型号,優勢是價格。
b.AMD平台的潛在優勢
衆多的主闆支持:包含全新及二手,願意做功課的話,AMD平台主闆豐富程度、兼容性性價比都是最高的,比如最早支持PCIe4.0。
黑蘋果免驅:主要是AMD顯卡優勢,除了原本就支持的舊卡,新一代 RDNA2 也就是6000系列顯卡,也可以免驅,這也是不少玩家會考慮的地方。
專業軟件的OpenGL性能無限制:無論是最高端型号抑或最入門的型号,AMD消費級顯卡驅動的OpenGL性能是沒限制,這對于預算有限無法購入專業卡的用戶來說就很有吸引力了,比如針對工程模型/醫療的應用設計軟件(SolidWorks、CATIA、Siemens NX 、Medical、Creo(Pro/E)等)。
c.選B550還是X570?
對大部分人來說,B550已經足夠滿足(無論是擴展抑或主闆本身規格),特别是ITX用戶更是沒區别;唯一有區别就是X570的PCI-E通道數量更多,并大多為PCI-E 4.0規格,如果你對擴展要求較高的話,就要注意。
d.最适合遊戲用戶的Zen 3 和銳龍7 5800X3D
銳龍Zen 3一代可以說讓AMD從趕超變為翻盤,前兩代還專注與拼生産力性能,Zen 3一代把遊戲性能的短闆也給補齊了,而且在線下裝機真的獲得很多遊戲用戶的錢包認可~ 也是如此,今年帶來了采用AMD 3D V-Cache技術 銳龍7 5800X3D,因為超大的三級緩存,針對的就是狂熱發燒級遊戲用戶。而就是COMPUTEX 2022,AMD并沒有針對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有無搭載3D V-Cache技術做說明。
本月AMD 加更了三款顯卡:Radeon RX 6650 XT、Radeon RX 6750 XT和Radeon RX 6950 XT,加上之前的多款處理器新品,在主流價位上,把産品線刷新了一波。
三款新的RX 6000系列顯卡
依舊是基于RDNA 2架構,所以架構特性全部保留,比如DX12U、DSAPI,DirectX光線追蹤、可變速率着色、網格着色器、采樣器反饋等技術特性,依舊采用Infinity Cache無線緩存技術。從産品命名我們也可以知道,就是用來替代之前的Radeon RX 6600 XT、Radeon RX 6700 XT和Radeon RX 6900 XT,對比之前的型号,規格基本不變,主要還是核心跟顯存頻率提升了不少,這也是受益于7nm制程紅利。
價格部分,三款顯卡目前對比前代卡,有一點點幅度的提升,不過考慮最近顯卡基本可以按原價買了,所以還是可以接受,另外一個隐藏賣點,就是不用擔心“礦卡”等問題,加上這三個卡覆蓋價格段也是需求量較大的,如果是618裝機的話,是可以優先考慮新卡。
速度畫質我都要!FSR 2.0
伴随顯卡更新的,還有一個重要技術的更新,就是【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FSR 2.0。
FSR 1.0因為其完全開放的特性,所以在去年獲得了衆多的遊戲支持,現在越來越多的遊戲内置支持 FSR功能。這次FSR 2.0 結合算法等方面的優化,進一步優化實際遊戲畫面的表現,簡單的說,這一代更新主要是加強畫面表現。
目前支持FSR 2.0的遊戲隻有【死亡循環Deathloop】一個,不過畢竟FSR的開放性質,後續就可以馬上看到衆多遊戲更新支持這一技術。
目前FSR 2.0的畫質模式,四個模式,分别是質量、平衡和性能,你可以在所有支持該技術的遊戲中找到,第四個是超高性能,供開發者選擇的模式。下面可以看出各個模式對應的畫面渲染分辨率對比。
我這邊也簡單用Radeon RX 6950 XT簡單測試了下FSR 2.0的效果*,下面這個就是4K分辨率下對速度的影響。對遊戲速度的提升幅度雖然沒FSR 1.0誇張,但對應的畫質會明顯細膩了不少,特别是圖像細節,這個升級變化類似DLSS 1.0到DLSS 2.0的變化。
*畫面設置為最高畫質,光追OFF
結合AMD産品線的更新,我也針對三個價位段的新品做一個測試及裝機建議。
03/ RX 6950 XT R7 5800X3D這套組合基本代表目前AMD最速的遊戲組合。
适合遊戲分辨率:4K/2K
電源需求:建議850W
散熱要求:常規即可
适合人群/場景:狂熱遊戲用戶,特别是追求極限高幀數競技類用戶。
華擎RX 6950XT OC Formula
OC Formula 華擎的組合,硬件玩家一眼就可以明白這塊産品的肌肉含量。GPU 頻率達到了驚人的 2495MHz 加速頻率,另外包含21 相供電架構,全金屬外殼設計搭配三風扇散熱系統。
重要的散熱器,采用了均熱片 7熱管的組合。
銳龍7 5800X3D性能表現
設置說明:SAM開啟,内存頻率DDR4 3600,FLCK 1800
首先是CPU基準性能,這邊包含了銳龍7 5700X跟銳龍5 5600,而銳龍7 5800X則是用來對比。其實因為銳龍7 5800X3D鎖頻特性,所以雖然擁有最多的三級緩存,但偏向【生産力應用】測試的衆多基準性能測試裡面,會反倒表現不如銳龍7 5800X的跑分成績
平台綜合分數
這邊以PCMARK10為準,這套組合分數已經過萬,達到了11193,以Futuremark測試軟件一貫的習慣,得分超過1W,可以理解為超過了超級流暢标準,就是超越滿分線。
遊戲表現
RX 6900XT跟RX 6950XT畢竟都是搭載16G顯存的旗艦型号,目标肯定是4K。都在最高畫質情況下,競技類遊戲都超過100幀,甚至達到200幀,也就是你搭配4K 144Hz級别的旗艦遊戲屏也是沒有問題。
單機3A遊戲,也隻有開啟光追特效後,幀數才會到60,其他基本也都是100左右。
銳龍7 5800X3D對遊戲的影響
普通用戶肯定會get不到常規跑分更弱,價格更貴的銳龍7 5800X3D意義在哪裡,所以我這邊對比了銳龍7 5800X來看下兩顆處理器對遊戲的影響。
測試包含4K及1080P分辨率,至于為什麼搭配RX 6950XT會測試1080P這種分辨率,是因為這個分辨率下,GPU已經不是遊戲速度瓶頸了,反倒CPU\内存會影響超高幀的表現,所以目前追求超高幀競技體驗的無論是遊戲抑或測試,會以1080P或者1440P為主。
用于測試的遊戲除了古墓麗影暗影,其他幾款都是競技類遊戲,都是對幀數比較敏感或者強需求的
4K環境下,兩個CPU差距不算明顯,畢竟這個條件下壓力主要還是顯卡,銳龍7 5800X3D大部分遊戲略微高一點,甚至CH六号銳龍7 5800X測試結果還更高;不過到了1080P結果就不一樣了,
生産力表現
這邊用SPECviewperf 2020 來模拟測試衆多工業設計或專業應用軟件,對比數據加上了RTX3080Ti的測試數據。
RTX3080Ti依舊是在三維設計項目優勢比較明顯,而Energy、Medical、Siemens NX 針對地理勘探、工程模型/醫療測試項目則是A卡的優勢。
裝機配置建議
推薦參考的這套組合,是個人去年一整年不同平台綜合熱度最高的組合,就是基于O11MINI打造的【桌面海景房】。如果你不是狂熱的遊戲用戶,而是偏生産力用戶,也可以考慮銳龍9處理器,依舊是目前生産力應用最強的處理器之一。
另外銳龍7 5800X3D對散熱要求中等,中端以上級别的風冷/水冷都可以滿足,高端散熱器更多就是風扇轉速可以第一點,安靜一點。
整機費用大概14-15K左右,即可拿下這套多個平台熱門的桌面海景房。
這套組合讓我為之一亮的是銳龍7 5700X。
适合遊戲分辨率:2K
電源需求:建議650W
散熱要求:無特殊要求
适合人群/場景:對性能有一定要求,偏好性價比配置。
這個配置組合,平台綜合分數依舊過萬
華擎 RADEON RX6750XT PGD 12GO
有強化金屬中框,支持串聯主闆ARGB自定義,配置銅底熱管散熱器。
銳龍7 5700X對比銳龍7 5800X來說,性能并沒有低非常多,但亮點是功耗跟溫度,我用普通風冷散熱器,依舊滿載輕松壓制在六十幾度内,這個表現對于一顆8c16t處理器來說,太優秀了。如果你準備搭建一套超級迷你又希望高性能的迷你鋼炮,可以重點考慮下銳龍7 5700X,它的價格甚至比那些低壓版處理器還便宜。
遊戲表現
RX 6750XT可以說就是針對2K(1440P)這一主流級别的,競技類遊戲過百,單機3A也都一百左右,而且都是最高設置。2K(1440P)這一級别可以說是需求最大的遊戲平台,畢竟對應的小金剛顯示器足夠便宜,體驗也好。
裝機配置建議
對應推薦一套ITX組合,也是去年衆多案例中最熱門之一,就是基于喬思伯V11的方案。整機大小13L左右,V11雖然CPU散熱器限制直吹風冷,不過剛好銳龍7 5700X本身低功耗低溫,散熱器剛好足以滿足,加上RX 6750XT這樣整套組合,滿足性能的同時,整機也足夠小巧。
整機費用在10K左右,即可拿下這台13L的性能鋼炮。
入門級組合也可以搞定2K分辨率。
适合遊戲分辨率:2K/1080P
電源需求:建議650W
散熱要求:無特殊要求
适合人群/場景:要求性價比,同時性能不能差
平台綜合分數也有9K,整機成本進一步壓低。
華擎RADEON RX6650XT CLD 8GO
因為是甜品級走量型号,所以針對RX6650XT,華擎目前就有兩個型号,分别是挑戰者跟幻影電競。挑戰者雖然是最便宜的型号,有個潛在優點,就是散熱器的熱管布局,從側面看,這類U型熱管布局的型号,無論是否采用逆重力設計,在對付垂直/吊裝裝機方案的時候,散熱效果影響都是最小的,老一代玩家如果折騰過烤肉架 FT/烏鴉的組合就會有印象。所以很多時候丐版反倒有丐版的好處。
遊戲表現
RX 6600系列跟 RX 6650XT雖然官方都說是針對1080P級别,但實際對付2K(1440P)都是沒問題的。對比更高一階 RX 6750XT,級也就是遊戲幀數少一二十幀,但所有遊戲最高畫質下都可以過60,想要開啟光追的話,無非可以考慮配合FSR提高下幀數。所以整套算是性價比甜品卡。
RX 6650XT要注意的有一個地方,就是它的PCIe接口是x8的,所以如果搭建ITX方案,建議轉接線要選4.0的,這樣可以避免速度影響。
裝機配置建議
推薦的這套是我後面會準備安裝的作業,就是基于線上大熱門,喬思伯D30的整機方案。
整機一方面足夠緊湊,另外就是性價比足夠高,可以搭配MATX、風冷跟ATX電源,基本都是沒有溢價的配件了,在意性價比,想要無腦操作也都可以考慮。
銳龍5 5600也可以算是完整Zen 3架構最便宜的處理器型号了,比銳龍5 5600X要便宜一百多,突破了千元以内。
整機費用7K左右,即可拿下這套輕松壓制小金剛的甜品級主機。
測試配件說明
九州風神冰堡壘360
九州今年最新力作,最高實現300W級别的散熱,對付R9 5950X級别處理器也不在話下。換裝了自研四代冷泵,保留經典洩壓閥冷排設計。冷頭的外觀設計也挺有特點的,除了之前的無限反射鏡設計,LOGO片支持360°旋轉,總有一個方向适合你。
自帶的風扇也升級串聯風扇,更加方便理線。
關于溫度,因為這次測試的三顆處理器對它來說都太過輕松(都跑不到90°觸發溫度牆),後續會結合裝機再實測下。
振華LEADEX G1000 電源
屬于經典型号,而且618價格挺有吸引力。千瓦型号850W的價格。
經典LLC DC-DC高轉化率,金牌效能,十年保修。
目前如果裝機方案還是鎖定ATX塔式箱體,電源預算OK的話,高端平台盡量直接千瓦起步,因為下一代平台功耗要求隻會更高。
希捷PSSD小銘
主要是用于做WTG盤,方便同時多個平台切換測試。
希捷的移動固态硬盤産品 PSSD "小銘"的2TB版本,高速接口為USB3.2 Gen2,官方标稱速度極限大概是1030MB/s,另外附送原廠數據救援。
同樣是2tb容量,我這邊對比傳統2.5"HDD移動硬盤,可以直觀感受移動固态硬盤縮小了多少。
速度表現。測試軟件基本搭配雷電4口,最高讀寫基本可以接近這塊硬盤的速度上限,而且4K速度也挺快的,所以直接用這塊硬盤做WTG盤,速度也是沒有問題。
實際存儲測試,速度也達到了700MB/s,之前自己DIY的類似接口盤,大概也就跑到6xxMB/s的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