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測一測你有未蔔先知的能力

測一測你有未蔔先知的能力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5:19:54

測一測你有未蔔先知的能力(測測你是不是元宵)1

元宵猜燈謎是很多市民喜愛的文娛活動之一。

大洋網訊 賞花燈、猜燈謎是傳統的元宵節民俗節目之一。很多人不知,順德是廣東省燈謎之鄉,而順德燈謎協會則有38年曆史。今年元宵期間,協會130多名成員齊齊出動,為開展燈謎活動忙碌起來。

創作燈謎是老謎友的一大樂趣,日常的生活素材、時下熱點語錄均能成為燈謎創作的源泉。然而,随着協會成員年紀的增長,為了傳承燈謎文化,從十年前開始,順德燈謎協會就開始走進中小學課堂,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觸到燈謎文化。同時,協會開始舉辦中小學燈謎邀請賽,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培養了一批小選手;在線上開設“每周一謎”,通過新形式讓燈謎“俘虜”年輕人的心。為了解決學生們升學後謎友流失的問題,還成立了“謎社”,成為新老謎友聚集的好地方。

燈謎故事

不成文的規定 辦喜事用謎語道賀

順德是廣東省燈謎之鄉,各鎮街燈謎氛圍濃郁。1981年,順德燈謎研究會(現“順德燈謎協會”)成立。今年70歲的梁少梅回憶道,“當時順德的燈謎活動比較活躍,各鎮街有很多愛好者,經常聚在一起交流,每一年都會有比賽。”從1983年起,梁少梅開始擔任研究會的财務,現擔任協會秘書長。現任順德燈謎協會會長譚沃強今年63歲,是該協會第一批成員之一。從初中起,由于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對燈謎情有獨鐘,“每逢重大節日,看到有燈謎挂起來,我們都會過去湊熱鬧。”譚沃強說,遇到不懂的燈謎他常常會跟長輩、老師交流。

大約在五六年前,為了擴大燈謎的受衆群體,“順德燈謎研究會”更名為“順德燈謎協會”。據介紹,燈謎協會的大多數會員都是業餘愛好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年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大概有200~300場。早期,協會内部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不管誰家辦喜事,參與者都要拿出5條謎語,“當時沒有紅包不打緊,但一定要有謎語,有時候不盡興,還會現場發揮。”

梁少梅讀的書不多,但對燈謎卻很癡迷。小時候,父親喜歡上茶樓喝茶,梁少梅結緣燈謎就從那時候開始。據她介紹,茶樓的桌子上會有一張小字條,上面有謎面,感興趣的話可以猜一猜。父親每次喝完茶回來,都會跟家人分享他遇到的有趣的謎語,久而久之,父親就成了梁少梅走進謎語世界的引路人。12歲左右,梁少梅就經常混在大人中間猜謎語,那時候的她每每猜到兩三條,内心就會很有成就感。

燈謎創作

需要深厚的積累 笑稱“與虎謀皮”

猜謎語,若沒有一定的積累,很難猜謎底,出謎語則更有講究。對謎語的濃厚興趣也推動着梁少梅不斷學習。“如果謎面的提示是猜西遊記一人物,我總不能老是猜一些熟悉的角色吧?”而這也激勵着她不斷閱讀,到處搜集書籍閱讀成為她的一大愛好。年少時,梁少梅一有空就跑到書店看書,郵局門前的報紙欄也成了她汲取知識的殿堂。

與猜謎語不同,出謎語常常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梁少梅說,出謎語常常需要先從确定一個謎底開始,有一次她遇到這樣一個謎面——五谷豐登(猜一網絡用語)。“谷物豐收需要陽光雨露,我一下子想到了陽光,而對應的網絡用語就是‘曬’。”梁少梅還不滿足于此,她當時立馬想出了一個更為直接的謎面——萬物生長靠太陽。“其實是靠太陽(曬)。”她微微一笑地說。

除了日常用語,本土的文化風俗也是謎友們追捧的“熱詞”。梁少梅珍藏着一本自己手寫整合彙總的“燈謎大全”,既涵蓋關于唐詩宋詞的謎語,也有順德本土的地名、曆史人物、非遺民俗、地标性建築等。

此外,在燈謎創作過程中,撞車情況非常多,尤其是詩歌原句撞車的情況更為尤甚。例如2008年所出的一條謎語,“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猜一作家和作品)”,當時她解開了謎底(謎底為餘光中《鄉愁》),但是在網上一查,有不少“撞車”雷同的情況,結合當時當地的熱點來出謎,則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燈謎的内涵。“燈謎的靈感來源其實非常廣泛,有時候在家裡拖地時就會有靈感不自覺地跳出來。”梁少梅笑道。

謎語的創作還有一點就是不能為了猜字而猜字,謎底和謎面不能有相同的字。梁少梅稱,謎語被稱為“文虎”,猜謎為“打虎戰”,出謎為“與虎謀皮”。

燈謎傳承

走進校園 成立傳承基地

目前,順德燈謎協會聚集了130多名熱愛燈謎的成員,其中年齡最大的90歲,70後成了中堅力量,80後和90後的數量不多。早在十多年前,協會成員的“老齡化”開始引起譚沃強和梁少梅的注意。

十年前,順德燈謎開始進校園。如今,龍江鎮葉霖佳小學成為“龍江鎮少年燈謎培訓基地”,勒流街道大晚小學被授予“中華燈謎教學示範學校”,還出版了順德區内首本系統的燈謎教材——《樂遊謎園》。協會的老謎友們也沒有閑着,他們當中不少人像譚沃強、梁少梅一樣,紛紛走上課堂成為了燈謎老師,既向學生介紹燈謎文化,讓學生真正認識燈謎,也向學生們傳授制謎、猜謎的技巧。而北滘文化站、北滘甲子謎會連續十幾年舉辦中小學生暑期公益燈謎培訓,至今都未停過。譚沃強用“生生不息”來形容燈謎在順德年輕人中的傳承現狀,還以燈謎為“信物”與其他城市進行交流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燈謎的傳承形式也在不斷創新。目前,順德少年燈謎邀請賽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培養了多名能猜謎、善創作的小選手,還頻頻亮相國家級大賽,順德還在2017年舉辦了首屆中華學生謎語大賽;此外,在線上開設“每周一謎”,通過新形式讓燈謎“俘虜”年輕人的心。為了解決學生們升學後謎友流失的問題,還成立了不少謎社,成為新老謎友聚集交流的好地方。

佛山市人大代表、順德區文聯副主席廖宇光表示,順德燈謎文化氛圍濃郁,以燈謎進校園的形式培養一批年輕“擁趸”的做法值得點贊。“實際上,燈謎作為一種群衆性的活動,被大多數人所喜愛。”廖宇光說,“猜燈謎好玩,但是創作燈謎則更考驗人,不僅有利于個人智力的開發,也有利于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王名潤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何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