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麥菜
近日,全國摘星,舉國歡慶(略微誇張)。據統計,全國行程卡摘星半小時内,火車票搜索量上漲了1.5倍。旅遊闆塊複蘇在望,引爆了資本市場。
來源:同花順,截止6月30日
提起旅遊,大家都很熟悉。但說到旅行社,中旅、國旅、中青旅、港中旅,總是傻傻分不清。
先花點時間扒一扒曆史,可以看出最早國内旅遊業是四大集團的天下。
而後,四大集團又變成了兩大陣營。港中旅集團 中旅集團 國旅集團合并重組,形成了中國旅遊集團。而中青旅集團自成一派,于2017年并入了光大集團(再往上追溯,都背靠國務院)。
在資本市場上,兩大旅遊陣營各有一個代表,分别是香港中旅(HK 0308)和中青旅(600138)。
疫情之下,這倆公司都損失慘重。但翻開财報會發現,港中旅的翻身仗,明顯要比中青旅打得漂亮。
來源:營收數據,單位億元
2021年,中青旅營收約為疫情前的60%,歸母淨利潤隻有2019年的3.5%。而港中旅營收恢複到了80%,歸母淨利潤已達2019年的45%。
二者來頭都不小,業績走向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異?日後,是港中旅繼續乘勝追擊,還是中青旅将觸底反彈?
一、疫情之下,如何自救?
2019年,中青旅和港中旅營收分别為140.54億、44.77億。疫情爆發的第一年,二者營收分别同比下降了49%、56%。
這種時候,中青旅和港中旅開啟了兩條不同的自救之路。
1、中青旅靠副業勉強糊口
從收入構成來看,中青旅傳統第一大主業,是旅遊服務收入,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跟團遊、自由行等旅遊服務。
毫無疑問,這項業務受疫情沖擊最大。曾經該業務占營收33%,如今占比還不到6%。取而代之的營收主力,是産品銷售和技術服務收入。
這名字,聽起來就跟旅遊沒多大關系。據其年報解釋,主要是“銷售媒體交換服務器、路由器、監控設備等 IT 基礎架構産品和提供福利技術服務”。
來源:iFinD,營收規模(左,萬元)營收構成(右,%)
雖然脫離了旅遊主業,但若能拯救慘淡的業績,也算是好事。隻可惜,沒這麼樂觀。
第一,該項業務疫情前就存在,疫情後營收規模也沒多大增幅。如今占比大幅增加,隻能說明,并不是邊緣業務扛起了業績大旗,而是因其他主業,都在下降。
第二,該業務毛利率隻有5.68%,遠遠拉低了中青旅的綜合盈利能力。受此影響,2020年,中青旅淨利率已達-3.42%。2021年雖有一定複蘇,但也隻有0.49%,勉強糊口。
2022年一季度,中青旅再次扭盈為虧,且虧損加劇,已達-12.87%。
來源:同花順,2021年度數據
2、港中旅景區業務由劣變優
相比之下,港中旅的自救手段,得天獨厚。
港中旅的業務結構比較清晰。疫情前,主要是景區經營為主,旅行社服務為輔,另外還有部分酒店業務和客運服務。
同樣,港中旅的旅行社服務也大受打擊。但與中青旅不同的是,港中旅的景區業務,實現了逆勢增長。
因為疫情,催生了一種新的旅遊經濟,即周邊遊。
這點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觸。疫情管控之下,出遊不能跨省。但出遊的需求還在,所以大家開始深度挖掘本省景點。記得之前看網友調侃,不是疫情,都不知道北京原來有這麼多山。
而中青旅旗下,主要景區是烏鎮和古北水鎮。其中尤其是烏鎮景區,面向全國遊客。其遭受的損失可想而知。
相反港中旅旗下,經營的景區包括深圳兩個主題公園、一些自然人文景觀、以及幾個休閑度假區。
來源:2021年度數據
疫情之下,周邊度假需求激增。大家都不能往外跑,反而為港中旅留住了不少遊客。
港中旅唯一受到負面影響的,是同樣面向全國遊客的嵩山景區。實在扛不住虧損,所以港中旅選擇把它賣了(出售51%股權)。變相又成了一筆收入。
來源:iFinD
從數據來看,2021年,港中旅的景區及相關業務收入,已創曆史新高。
疫情不僅沒有重挫港中旅,反而給了它新生。
二、後疫情時代,如何重生?
隻是港中旅這條重生之路,暗藏危機。
1、後疫情時代,此消彼長
從前面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港中旅之所以能夠借力疫情強勢複蘇,是因為自己手裡的景區,區域性更強,但其實在全國的知名度并不高。
港中旅旗下,兩個主題公園 6個自然人文景區(不包括非股權投資) 4個休閑度假區 5個專門提供景區配套服務的公司,正常年份(2019年)合計實現營收19.73億。
而中青旅,隻有烏鎮、古北水鎮兩個景區(另有濮院景區,2022年試營業),合計實現營收17.57億。
這就說明,橫向比較競争力,港中旅遠不如中青旅,以及衆多其他全國性景區。
去年,港中旅隻是占了遊客不跨省的便宜。但如今全國摘星,一旦跨省遊放開,那麼港中旅與中青旅之間,必然此消彼長。
2、過往投入,覆水難收
屆時,港中旅不僅業績堪憂,而且過往投入,也覆水難收。
2021年,港中旅景區收入能創新高,除了疫情創造的客觀條件外,主觀也做了不少努力。主題公園“世界之窗”接連推出了6個新項目。幾個休閑度假區也打造了不少新活動,甚至成了區域内網紅打卡點。
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增加投資的基礎上的。
疫情前,港中旅固定資産規模大概在80億左右,且年增長緩慢。但2020-2021年,已增至90多億,且尚有新項目在建。
來源:同花順
如果周邊遊客再次轉向全國,那麼這部分投入,何時才能收回?甚至于,還能不能收回?
三、今日美好,能到幾時?
某種程度上,疫情對旅遊行業也是把雙刃劍。國内遊和國際遊都明顯衰頹,但卻刺激了周邊遊需求。
這種局面,對中青旅這類,依賴旅行社收入以及全國性景區的公司來講,相當不友好。中青旅靠副業自救的手段,看起來也頗有些無奈。
而港中旅,則很好的抓住了本地市場的機遇,破釜沉舟。隻是,這并沒有改變港中旅市場競争力偏弱的根本問題。
來源:iFinD,從左到右依次為:營收、稅後利潤、淨利率
疫情之前的三年,港中旅各項财務指标已有明顯下滑趨勢。不知今日靠區域市場維持的“美好”,又能持續到幾時?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