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5:14:05

五月,水溫慢慢升高,卻又偶有冷暖波動。此時,多數南方的對蝦養殖池塘和華東一些冬棚養殖都進入放苗一個月左右的時候了,這個時間段是水體藻相逐漸趨于老化,水質底質變化最為頻繁的時期。在這期間我們要特别關注的是酸堿度(即pH)這個指标,因為幾乎所有的水質底質變化都會從某些方面影響pH,從而導緻水體的酸堿變化。

以現在通用的一線經驗來說,絕大多數對蝦養殖的最适pH範圍為7.8-8.7。而普遍認為養殖中無論是水體偏酸(pH長期<7.8或短期<6.5)、偏堿(pH長期>8.7或短期>9.4)還是pH日波動異常(pH日波動<0.3或>0.8),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對蝦的健康生長。這一期,筆者就來簡單講解一下的pH一系列常見變化。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1

一、pH偏高

從一線經驗來看,水體pH長期超過8.7就會導緻對蝦出現慢性堿中毒;而一旦pH短時間超過9.4就會出現急性堿中毒症狀,甚至一些池塘還會直接出現中毒死亡。

慢性堿中毒常見的症狀是體色暗淡無光,甲殼略帶粗糙,甲殼上色斑偏大,但顔色變淡;鰓絲上常會附着雜質,鏡檢時鰓絲尖端會有少數黑色壞死,随着水體偏堿時間越長黑色壞死部位越明顯并且越多;腸道常會出現輕微滑腸(即手輕捏蝦背,食物在腸道裡能随意滑動,這是腸道粘液偏多的表現),偏堿時間過長的做腸道壓片鏡檢還能見到腸壁上有很多或紅或黑的色斑。

而急性堿中毒則通常會出現機體明顯發白(肌肉白濁)、痙攣(俗稱“彎弓”)多發、背殼出現明顯的或黃或黑或紅或白的半環狀分節(見圖)、嚴重者靠近尾柄的背部肌肉會出現發白壞死,進而失去遊動能力。同時鰓絲出現壞死、附帶黑鰓、綠鰓症狀。而腸道粘液則比慢性中毒的要多得多了,甚至還能見到黃色粘稠狀粘液阻塞在腸道前端。急性堿中毒更多見的是空腸,嚴重的胃、甚至心髒部位都出現發白或發黃現象。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2

■ 小蝦分節黃肝

綜上所述,堿性中毒一方面是腐蝕表皮粘膜組織(主要就是鰓絲和腸道),一開始是影響鰓部的呼吸作用和腸道的消化功能,最後是導緻鰓部,腸道的功能障礙,進而引起組織壞死功能衰退甚至是功能喪失。輕則消化不良,呼吸不暢;重則腸炎白便,窒息死亡。

目前市場上内服營養保肝的産品有兩大種類。一種是含有微生物的生物制劑,另一種是傳統的中藥技術。這兩類産品都是綠色安全的産品,大家都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兩類産品各有特點,功效各有不同,微生物制劑作用時間短、見效快。中藥産品講究治根治本,見效較慢。如果二者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最佳。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二合一”的複合産品,這種傳統中藥技術加微生物制劑的“二合一”保肝産品,在相同的價格可以做到功能互補,标本兼治,使用效果更好。

另一方面,對蝦機體長時間處于高堿環境裡,若是遇到水溫升高(如氣溫回升、連續高溫、悶熱驟雨、底部發酵發熱等)或鹽度降低(如降雨、換水、過塘等)就常會引起機體滲透壓出現問題,在肌肉、器官等的表皮細胞裡出現細小氣泡,輕則大大增加感染病菌的幾率,重則直接導緻局部組織壞死,喪失功能,甚至直接導緻對蝦死亡。這種現象,筆者稱之為“滲透障礙”,俗稱“氣泡病”。

pH偏高的原因有很多,細說起來太過複雜,綜合起來筆者大緻将其分為兩類:一類是來自于化學原因的堿度,筆者稱之為“化學堿度”;一類是來自于生物原因的堿度,即光合作用,筆者稱之為“生物堿度”。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3

1、化學堿度引起的pH偏高比較簡單,常見的是土質(如砂質土質,石灰質土質,鹽堿地,氮、磷、鐵等土壤營養失衡的老化池塘以及一些新建不久的水泥池)和用藥(如過多使用石灰、石粉、氮肥、腐殖酸鈉等偏堿性藥物)引起的堿性偏高。處理這類無非是依靠酸堿中和的原理,頻繁的使用酸類藥物(醋酸、乳酸、檸檬酸、鹽酸等)來中和掉堿性物質。而在養殖中則可搭配使用乳酸菌持續産酸來慢慢中和。

這裡稍有區别的是水泥池的高堿處理。現在常用的是兩個方法,以前多是用20-50ppm的稻草加水浸泡2-5天,之後沖洗幹淨後若pH還是高,可以再泡;而現在更多的則是直接用防水漆隔絕水泥對水質的影響,一勞永逸。

至于營養失衡的池塘一般是用生物改土的手法來處理,即在清塘後用大劑量的芽孢菌來浸泡池塘,分解利用掉富餘的營養,而養殖過程中的處理,也是綜合化學堿度和生物堿度的處理方法來做的。

芽孢杆菌的作用已被公認。但是,我們在使用時經常發現不同的産品會有不同的效果。有的産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見效。為什麼呢?因為微生物制劑核心技術在于菌種的好壞和菌種的數量。很多養殖戶誤認為重量多數量就多。其實并非如此,先進的發酵技術和制劑技術可以使每克産品中的菌總數量達到500億以上。一般的小廠家受制于技術和設備的制約很難達到。同時菌種的好壞更是決定了産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杆菌是帶有孢子的杆菌總稱,芽孢杆菌的種類多達上百種。有的适合人類腸道,有的适合水質改良,有的适合垃圾處理。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芽孢杆菌都适合水産養殖。因此,建議大家在選擇産品的時候選擇高含量的産品,因為隻有大廠家才能做出高含量的産品,同時他們也會在菌種庫當中選擇适合水産養殖的菌種進行生産。

2、水質偏堿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來自于水生微生物光合作用的生物堿度了。養殖中較為常見的情況有:水體溶解有機物偏多引起水生微生物異常繁殖;透明度偏高時水體菌相光合作用劇烈;水中某些藻類光合作用劇烈放氧(由于藻類的種類很多,所以這一點有很多種不同的情況,如單一藻相、赤潮、綠潮、轉藻等);水草的大量繁殖帶來的生物堿度;不當的使用肥料、補礦類産品引起藻類異常繁殖;不當的使用光合細菌令水體光合作用異常劇烈等。

遇到這類情況處理思路是用刺激性相對較小的藥物(如二氧化氯、過硫、過氧化鈣、高碘酸鐵、過碳酸鈉等)持續的抑殺已成優勢的微生物種群,以此降低水體光合作用的強度,若是遇到如矽藻、甲藻、藍藻、綠藻等形成的旺盛期的單一藻相,而短時間比較難抑殺時,可用腐殖酸鈉遮光的同時搭配一些耗氧且強分解性的芽孢杆菌。

當然,養殖中的問題往往都不是單一原因制約的。所以即使是确診了高堿的主要原因,也最好将上述兩種原因的處理多少搭配起來使用,以免單向處理效果不好,耽誤時間。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4

3、這幾年筆者總結了一套處理高堿的簡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水清的濃水,水濃的清水,适中的遮光。意思就是水清的高堿水質往往是由水質本身堿性物質或水體營養所緻,可以通過培養藻相或菌相,利用其大量繁殖産生的呼吸作用,中和吸收利用掉堿性或營養物質,從而安全的降堿。隻是這個過程比較緩慢,一些養殖者沒有這個耐心來慢慢等待,所以這個方法比較适合發現較早的預防或者非急救處理。

而一些養殖者常擔心高堿情況下培藻,pH會否升得更高?其實這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問題。因為每種菌藻也有其适宜生長繁殖的pH範圍,隻要是藻相正常,pH就不會太高。而反過來水濃的高堿水質,往往是水中微生物光合作用劇烈所緻的,用藥把這些微生物殺掉部分,隻要池水稍微清一點,pH也自然會下降的。至于透明度剛好合适的高堿水質,那就麻煩一些了,必須遮光抑制整個水體的光合作用水平,再通過有機酸或乳酸菌等藥物才能有效降堿。

注意:

1、處理高堿水質的同時,若是遇到底質不好的,應該首先處理好底質再來處理水質堿性問題。

2、遇到鰓部有問題,要注意夜間增氧,因為一些降堿的方法在夜間是有一定耗氧效果的。同時在褪殼期前後要特别注意增氧補礦。

3、高堿水質對蝦苗的危害非常大,而堿性中毒導緻蝦苗死亡損耗也是苗期存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一般建議養殖戶将池水pH調到8.1-8.5之間比較好,因為大多數苗場的苗池pH都在8.2-8.4之間。若是pH過高,超過8.8,就很容易導緻蝦苗褪殼時出現問題,甚至鰓絲直接被堿性腐蝕,導緻窒息死亡。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5

二、pH偏低

一般認為pH長期低于7.8就是水體偏酸。若是水質短期低于6.5,就能出現酸性中毒了。水質偏酸的危害沒有偏堿來的那麼明顯而激烈。即使是pH低于6.5,出現的酸中毒也不會出現如急性堿中毒那樣嚴重的死亡。所以我們一般稱為慢性酸中毒。

對蝦若是長期生活在偏酸水質中(即pH長期<7.8),很難發現酸中毒的症狀,隻是會非常隐性的出現一些亞健康狀态的問題,如軟殼、殼水腫、雙層殼、硬殼緩慢,褪殼不遂等甲殼問題,肌肉不飽滿,活力低下,容易缺氧、容易亞硝酸中毒、容易感染病菌(準确說是緻病菌在偏酸性環境裡更容易滋生)、容易感染纖毛蟲等。而酸中毒的對蝦常會出現體表發黃(即黃腿)、發紅(即紅體、紅腿、紅須、紅尾)、發黑(即黑身),甲殼偏軟,肝髒萎縮,腸道過粗。

總之,酸中毒主要是影響機體的營養吸收(相對顯而易見的是影響礦物質吸收和溶氧傳輸),逐漸令機體抵抗力下降。但養殖中很難見到酸中毒直接緻死的案例,畢竟現實養殖中還有在不足6.0的環境裡依然還在養蝦的案例,所以大多數人認為酸中毒不易出現大批量死亡,這是指單純的pH偏低。但若是有其他水化因子(如硫化氫、亞硝酸鹽、總堿度等)相互作用的話,就很容易導緻較為嚴重的死亡。所以當pH偏低時,我們要小心的不是pH,而是其他水化指标是否正常。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6

■ 腸道偏粗,色斑加重

養殖中常見的pH偏低的原因不算太多,一般也就土質、水源、生物以及管理這四方面。

1、土質方面

一般隻有重金屬超标或酸性硫酸鹽土壤(紅樹林土質)容易出現酸性水質,重金屬超标的土質主要是嚴重影響藻類的繁殖,從而導緻池水難肥,pH偏低,而到了養殖後期也由于重金屬離子影響有益菌群的繁殖,會令污染難以快速分解處理,以緻積累在池底劇烈耗氧産酸,從而導緻pH長期偏酸,這種情況一般早期不明顯,pH也就在7.5-8.2之間徘徊,隻是越養到後面pH越低。

好在這種情況pH不會低得太過離譜,一般也就降到7.0左右。所以,用一些絡合重金屬(如有機酸)和提高pH的藥物(如石粉、石灰、小蘇打、氫氧化鈉、過氧化鈣等)也就能處理好了。

而紅樹林土壤相對比較難搞,很多地區(如廣西、粵西、海南等)的這種土塘都很難養蝦成功,一些地區的養殖者就換了一個方式來解決,就是鋪設地膜,完全隔絕酸性土壤對養殖的影響。這當然是一個有效的處理方法,但并不是筆者提倡的。實際上紅樹林土壤一旦處理好了,對于養殖而言也是有好處的,隻是處理比較耗時耗力而已,這種土塘需要反複用海水浸泡,鹽堿化池塘土壤,而之後的養殖過程中也還需要大量的石灰來調節pH。至于養殖期間,營養藥物也要比普通池塘多用很多。

2、水源方面

一種是經過森林植被吸收過濾的山泉水,這種水源隻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加太多,或者用微流水的方式引入,即可防止池水偏酸。而另一種情況就是工業污染引起的酸雨入池,這種情況在工業密集區域附近的養殖池塘較常出現,養殖者必須随時注意降雨時氧機全開,以便能快速打水混合稀釋掉酸雨,減小酸雨對水體菌藻的影響。等雨後馬上用偏堿性的解毒劑(如EDTA、腐殖酸鈉等)處理酸雨中可能附帶的其他毒素,随後用熟石灰調整pH。

3、生物方面

主要是藻相或菌相不佳引起的。養殖中的老化藻相、底栖藻類以及鞭毛藻類都會導緻pH漸漸降低,雖不至于低到7.0以下,但也會出現影響對蝦正常生長的偏酸水質。這種情況可少量多次用兼性芽孢來慢慢調整藻相。而菌相不佳有可能是緻病菌的大量滋生,也有可能是養殖者持續不斷的使用一種活菌産品,最常見的是乳酸菌的大劑量使用就容易導緻pH嚴重偏低。處理菌相不佳倒是不難,用消毒劑連殺兩三次,之後再人為補充複合益生菌的産品即可慢慢恢複正常。

4、管理方面

最常見的是過多使用了酸性藥物(如有機酸、鹽酸等,直接酸堿中和)、活菌(如乳酸菌、好氧型芽孢菌、酵母菌或蛭弧菌等,能持續産酸或抑殺藻類)、淨水劑(吸附污染物沉底耗氧,導緻水體化學耗氧量增大,從而逐漸偏酸)、消毒劑、殺藻劑等。遇到這類情況,要麼先換水,要麼用堿性解毒劑配合強分解型芽孢菌處理掉藥殘。

注意:

1、提高pH最簡單的方法還是用石灰(生石灰或石灰漿一次2-5斤一畝,5-7天可用一次;熟石灰一次5-10斤一畝,5天左右可用一次;風化石灰一次10-20斤,3-5天可用一次)。但要注意的是,一旦使用得太頻繁,黃鰓、黑鰓、爛鰓等鰓部病變的發病幾率會大大增加。

2、若pH不算太低(尚未低于7.2),而對蝦吃料和蛻殼都還算正常的話,這就不用太過擔心了,不要胡亂用藥調整,隻需注意改底補菌即可維持對蝦正常生長,同樣的,隻要底質菌藻正常,pH也會慢慢趨于正常。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7

三、pH日波動異常

水産養殖裡要求養殖用水比較“活”,而這個“活”水對應的水化指标之一就是要求pH的日波動(即一天之内pH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大緻在0.3-0.8之間。不能小于0.3,也不能超過0.8。

小于0.3,說明藻類老化,光合作用水平偏低,則往往是即将倒藻的前兆,對蝦在這種水質裡生活,很容易缺氧浮頭。而若是pH日波動超過0.8,說明藻類單一,白天劇烈産氧,夜晚劇烈耗氧,藻相沒有變化的可能,水體不能穩定。對蝦在這種水質裡生活很容易産生頻繁的應激,所以我們又把這種水質稱為應激水質。

pH波動異常的原因常見的主要有三個,一是總硬度不足,另一個就是總堿度不足。總硬度不足(<30DH)需要大量的補充礦物質,這對于對蝦養殖而言也是必須經常使用的藥物。二是總堿度不足(<60ppm)這可通過用石粉類配合EM菌或乳酸菌以及補碳藥物(如有機肥、腐殖酸等)來促進水體菌藻繁殖。隻要水體菌藻穩定了總堿度也能慢慢趨于正常。另外,在華北華東兩湖等大面積種養植區域,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總堿度超标(>300ppm)也會影響pH幾乎沒有波動。可用沸石粉配合芽孢菌和光合細菌處理水源中的有機污染。

pH是常見水化指标裡最為活躍多變的一個因子。因為幾乎每一種水化指标都對其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所以其變化情況紛繁複雜。所知有限,筆者也就隻能簡單的為大家分享這麼多了,希望各位養殖朋友能掌握好自己池塘的pH變化,及時調節。

ph過高的養殖蝦危害(五月水體pH多變化)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