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通訊員 宋詩清
作為一名線上志願者,張陽在微信群裡給100多名素未謀面的患者唱歌,患者會點歌,也會和他對唱。
在這次疫情期間,上海闵行有一群與患者不見面的“線上志願者”。
4月6日,張陽成為了闵行區七寶鎮集中隔離點的一名“線上志願者”,負責對接四個房間患者的需求,小到紙巾沒了,大到血透轉診,每天回複上萬條信息。他還在微信群裡,給100多名素未謀面的患者唱歌。
“當時,我負責的區域裡有些四五十歲的阿姨,會在病床附近跳廣場舞,那種樂觀積極讓我很受感動。我是線上志願者,不能去現場,就在微信群裡唱歌給大家聽。”張陽說,他和這些阿姨經常在微信群裡“唠家常”,經過十幾天的相處,聊天記錄裡一個個陌生的名字,已經變得像鄰居、朋友一樣熟悉。
“有些房間群中年人較多,我就唱《千千阙歌》《寂寞沙洲冷》這樣的老歌。有些房間群年輕人多,他們會點歌,也會和我對唱。”進入隔離點後,人們多少帶着點情緒和不安,張陽說,自己唱得也“不太行”,就是想讓大家“心情好一些”。
這些日夜待命的線上志願者,讓許多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得到了及時幫助和心理安慰。
“張陽負責四個房間的微信群,有時吃完晚飯後,他就會在群裡唱一段,很多人響應,他們唱周傑倫、梁靜茹那些流行歌,挺好聽的。”志願者顧賈昇說,他和張陽都是上海寶靜置業有限公司員工,平時的張陽活潑開朗,像個小太陽,對工作也負責認真,經常淩晨三四點還在群裡回複溝通。
這支線上志願者團隊共有17人,來自寶靜公司、七寶商城商貿公司、七寶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七寶經濟發展公司。“每個人都是晝夜工作,手機鎖屏都不鎖,一直插在電源上,就想着盡量滿足每一個患者的需求,有兩個女生志願者,因為患者的事情會着急到哭,想盡一切辦法幫忙的那種。”七寶鎮一位工作人員說。
正是這些日夜待命的線上志願者,讓許多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得到了及時幫助。一個30多歲的年輕患者,同時患有腎炎、支氣管擴張、哮喘、心髒病,一天清早,他突然在微信上告訴張陽“昨天晚上心髒好痛,我睡不着,我很害怕。”守在手機旁的張陽第一時間看到消息,立刻上報疫情防控指揮部,為患者進行了轉診。
一個月前,正在大上海小區當“大白”的顧賈昇接到指令,要立即改建集中隔離點,剛吃完晚飯的他立刻趕往現場。天已經黑了,七寶鎮防疫指揮部領導正在現場指揮施工,确保工程的質量和速度。
後來,顧賈昇加入了志願者隊伍,他們運送建材、搬運床頭櫃等家具、貼标識标牌,迎接進入隔離點的患者,并且建立了微信房間群。在疫情越發嚴峻的情況下,通過線上方式提供24小時服務,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需求。
“别看張陽平時總逗大家開心,他的身體其實不太好。”顧賈昇透露,由于連續熬夜工作,有一天,張陽流了幾次鼻血,團隊負責人知道後,馬上派人替他,讓他好好休息。但是張陽隻休息了半天就回來工作了。“我出生在上海,我很熱愛我的上海。”張陽說。
志願服務期間,諸春輝每天測量血壓。
43歲的志願者諸春晖長期患有嚴重高血壓,靠服用藥物維持,在志願服務期間,有一天他的高壓超過170、低壓超過120,頭暈嚴重,大家都勸他放棄志願者工作,好好休息。可是他在休息一段時間後,又開始在群裡回複信息:“我不想因為生病就退出志願者工作,我就是小組的一員,我要和大家一起堅持。”
志願者周松葉覺得,很多患者都讓他很感動。比如四層的湯阿姨和幾位病友,主動打掃公共區域地面,把廢紙箱、塑料袋收集起來裝垃圾,還會在水池堵塞的時候順手清理地漏。“不管在什麼地方,我們都要盡可能地去做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我們的樂觀心态去影響其他人。”湯阿姨這樣說。
患者湯阿姨說,她想感謝微信群裡的志願者,但連他的真名都不知道,隻知道他的微信名叫“松葉”。
湯阿姨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天,她發現自己帶的藥快吃完了,通過志願者,很快聯系上了七寶社區醫院的醫生,拿到了藥品。湯阿姨的兒子痊愈出院,也是線上志願者全程幫助聯系,直到孩子安全到家。“我想感謝微信群裡的志願者,他幫了我們那麼多,但我連他的真名都不知道,隻知道他的微信名叫‘松葉’。”
責任編輯:高文 圖片編輯:樂浴峰
校對:施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