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香山居士白居易

香山居士白居易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3:37:26

香山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白居易)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中唐後期的代表詩人之一。他生活的時代習慣上又稱為“元和”時代,“元和”與六朝的“元嘉”、北宋的“元祐”并稱三大“詩運轉關”。中國的詩學,在元和這個時代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分化成了不同的方向。其中一個方向,是平白淺易、關注日常生活,白居易就是這個方向的代表。

這個時代之所以詩學發生了轉折,還是因為曆史發生了轉折。中唐被稱為“百代之中”,它不僅是唐代文化的轉折點,也是中國文化的轉折點。這個時代是中國由貴族社會轉向平民化社會的節點。在這個時代之後,權貴門閥與士族清流更徹底地分離了,貴族社會積累下來的文明精華滲入了平民的生活,平民趣味也滲入了士大夫的生活。白居易的詩歌,正是那個時代留下的一個标本。

白居易的詩風被稱為“白體”,或者跟元稹合在一起稱為“元白體”。“白體”或“元白體”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從中晚唐到北宋,“白體”都一直是詩壇的主流。在後來的世代裡,詩人們也一直或多或少受到“白體”的影響。“白體”開創了一種不同于六朝和初盛唐的審美範式,并且被後人廣泛地接受着。

“白體”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很“白”,流暢易懂。傳說,白居易寫了詩,都要讀給不識字的老媽媽聽,一定要讓老媽媽聽得懂才行。其實,白居易的詩也沒白到不識字的老媽媽能聽懂的程度,這個傳說隻是用來形容“白體”的風格的。這種風格,在古代收到的不都是好評。難道隻有老媽媽能聽懂的詩才是好詩嗎?關于這個問題,其實詩人一直是争論不休的。“白體”也一直是一種飽受争議的風格流派。

白居易的詩,最出名的是“諷喻”和“閑适”兩種類型。在今天看來,這兩種類型的反差未免太大了,前者非常“政治”,後者過于不“政治”。其實,白居易一生的詩,都是在唐王朝曆史的邊邊角角寫下的閑言碎語。閑适詩是閑言碎語,諷喻詩也未嘗不是一種閑言碎語,因為這些詩不過是一位青年言官的個人感觸;諷喻詩關系家國天下,閑适詩未嘗不關系家國天下,因為這些詩是一位受挫官員對自己政治境遇的隐晦紀念。白居易一生寫詩很多,寫的詩都比較輕松,他有點像今天的“自媒體”,熱衷于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感觸,或許有點蕪雜,但不失可愛地真實。

香山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白居易)2

《白居易集》

——【少年才子】——

按白居易自己的說法,他的祖先是北齊的高官白建。這樣的話,他就算山東士族,即使不是最著名的“山東五姓”,在唐代也算是很體面的出身了。可惜,這個說法,連給他寫墓志銘的李商隐都不信。李商隐不好意思多說,隻說白居易的世系無可查考。現代的考證早就揭了白居易的老底,他的祖先不僅不是山東士族,其實連漢人都不是。他的這個“白”,是西域胡人改的漢姓,最大可能是出自龜茲王族,跟漢族原來那些姓白的都沒有關系。

不過,對這件事也不必特别介意,不必“腦補”白居易說不好官話、會跳胡旋舞什麼的。白家在中原住了好幾代早就漢化了。民族這個東西,不是看血緣,是看意識的。論起血緣,大家都是智人,遺傳基因沒有太大的差别,你是什麼民族,關鍵還是看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民族。白居易說自己是山東士族的後代,那麼他就是漢人。更何況,白居易寫漢人的詩寫得那麼好,是漢人中的最高水平,那麼他就是最漢人的漢人。至于多少代之前的事,已經沒有意義了,很難說白居易還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漢族就是這樣,重文化而輕血緣,海納百川,不斷吸收周邊民族的精英,才創造出了如此輝煌的文明。

白居易給自己認的這個祖宗,其實也不是北齊的官,而是北周的官。白居易非要說他是北齊的,是想說自己是山東士族。這說明,白居易在心理上認同的是山東士族的文化在中晚唐,攀附士族祖先是普遍的社會風氣,從積極的角度想,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士族的認可,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一概認為是可恥的。白居易雖然出身于談不上世系的家庭,但他心裡是把自己視為山東士族的。白居易的童年,是在山東士族文化的中心之一荥陽度過的,這才是對他的文化心理有重大影響的事件。

白居易的父親,是他母親的親舅舅。這件事聽起來也有點駭人聽聞,但這也不能證明他跟西域文化有什麼關系。我們不能說,胡人就都不講究,漢人就都那麼講究。這件事隻能證明,白家在白居易以前,并不是什麼講究儒家禮法的人家

白居易實際上出身于一個基層官僚之家。他的祖父、外祖父、父親都是明經出身,做到縣令。明經也是唐代科舉考試的一種,隻是比進士科要簡單一些,所以考中明經的平均年齡會比考中進士的低一些,但明經出身也就不如進士出身那麼受人重視。明經出身未必沒有前途,而且從現實考慮,那些不期望将來在大夫中獲得崇高地位、更想早早做官養家的孩子,恐怕會更喜歡明經科。考明經、做縣官,已經成了這個家族最熟悉的路徑。這個路徑,恐怕也是白家本來為白居易規劃的,以至于白居易到十六歲才聽說世界上有“進士科”這回事。白居易的祖父、父親也寫點詩,但是他們的詩都沒傳下來。他的外祖父陳潤算是一位不錯的詩人,在唐朝這樣的朝代也是有一席之地的。白居易寫詩,應該也會受到母系文化的影響。

香山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白居易)3

白居易很小就表現出詩歌天賦。他十七歲就可以寫出《王昭君》這樣的好詩,說明他已經很清楚詩是怎麼回事了。他早年的作品同樣充滿了青春感傷,看不出“樂天”的影子,倒是有點像稍晚的李賀。如果白居易後來不是福壽雙全,或許也會被人叫作“詩鬼”的吧。

自從聽說了世界上還有進士,白居易一下子愛上了這條路,他廢寝忘食地讀書,一心要考進士。當時,他去拜見著名詩人顧況。顧況聽說這個少年叫“居易”,開玩笑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那個年代,要擠進長安居住,已經不是容易的事了。但是顧況看了這位少年呈上的詩卷,看到了其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又笑着說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詩寫得這麼好,長安還是可以讓你擠一擠的。從這首詩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經很娴熟于賦得體五律的寫法了,這可是進士考試中的利器。

經過曲折的努力過程,白居易終于在二十九歲時考中了進士。雖然為科舉考試做了多年準備,但在當時,他已經是同榜中最年輕的進士了。這時的白居易,自然是意氣風發,對前途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在數年守選後,三十二歲的白居易在書判拔萃科考試中表現優異,獲得了秘書省校書郎的官職。這是唐朝最好的起家官,往往由一代人中最被看好的青年士子擔任。這時,白居易還結識了一同通過考試的元稹,收獲了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白居易獲得了穩定清貴的職位,在京城租了一處房子安頓下來,這處房子是前朝一位宰相私宅的一部分,有四五間屋子。他平時工作不累,就是校勘一下珍貴的古籍,十天半個月才需要上一次班。家裡有一匹馬,有兩個仆人,每個月的工資花不完,還能有點存款,日子過得很滋潤。白居易是個記賬狂人,他幾乎每次漲工資都要寫首詩做紀念。當上校書郎這一次,他是第一次領工資,當然尤其得意。他把以上待遇一字不落地寫進了詩裡,可見他當時對生活是多麼地滿意。

白居易依靠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擺脫了“明經一小吏縣令”的家族生活軌迹,如願以償地成為前途無量的進士、校書郎,實現了小小的階層躍升,這在中唐是很不容易的事。終其一生,白居易對自己的生活都是大體滿意的,他很珍惜自己的士大夫身份。所以,他一面很注意享受生活,直在計算自己獲得了什麼;一面很願意為唐王朝效力,總覺得自己對社會負有責任。這其實是中唐以後士大夫的共同心态。隻不過,有的士大夫比較忸怩,不願意承認自己過得比普通人好得多,也不願意承認自己和皇權有密切的關系,而白居易顯得比較直率,把這些都老老實實地寫進了詩裡。

在這個階段,白居易已經開始顯示出他的可愛之處。比起之前的某些詩人,他顯得有點“話痨”。他會把日常生活中某些無關緊要但是有點意思的小事寫下來,把腦海中閃過的不那麼高端大氣但是很真切的小念頭寫下來。他不一定非要有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才寫詩,而是大大拓寬了詩的題材範圍,詩成了他的日記。這種寫法,是“白體”的重要特征也深刻地影響了後來的詩歌。

~未完待續~

香山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白居易)4

正果書堂傳播正能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