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一翻日曆,
哎呀媽呀~
今天就出伏了嗎?!
加長版“三伏天”将正式謝幕,
一年中最熱的日子終于過去!
2017年初伏(10天)
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2017年中伏(20天)
2017年7月22日-8月10日
2017年末伏(10天)
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整整40天的三伏天,
小編至今還對高溫心有餘悸…
今年的三伏天,豈能用一個熱來形容?!
可是,你以為出了伏就萬事大吉了嗎?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what?
立秋都過了
氣溫再這麼高真的好嗎?
還沒完!
接下來還有3個壞消息
沖擊你的小心髒……
很多人都誤認為,蚊子是夏季出現的昆蟲。其實不然,蚊子一般自4月到11月都有出現,隻是前後出現的數量比較少。到了8月、9月,蚊子迎來了一個活動的高峰期,因為從适宜其生存的溫度條件上說,25-28℃是最适宜蚊子活動和繁殖的溫度。進入8月,大家還是要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台風不隻是夏天的産物,秋天台風生成的消息也會不斷傳來。
13号台風“天鴿”已經登陸,但它并不能“降溫”
所謂的秋台風,一般是指九月以後生成的台風。而且秋台風的強度相對較強,造成的損失也比較嚴重。
3. 過完三伏還有“秋老虎”還最重要的有一件事,說中的“秋老虎”就要來了。我們卻進入了一年中最為兇險惡毒的34天時間!
是什麼原因造成我猛如虎?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擡,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
而且,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全國各地,我下山的時間各有不同。比如我的分身“華南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
另外,每年我控制的炎熱天氣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甚至,有時我愛玩躲貓貓!我來了去,去了又回來。
因為從8月21日開始到9月23日(秋分),這34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一天中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早晚涼,午間熱,晝夜溫差逐漸拉大。老人們常說,“早上涼飕飕,中午熱死牛”!
溫差逐漸拉大,會帶來什麼後果?——血壓波動,心血管疾病增多!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其實夏秋交替的時間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人體本不怕炎熱,更不懼嚴寒,怕就怕“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
看完還能說什麼呢?我也很絕望呀
小編為防大家一冷一熱,
血壓和心血管受不了,
給大家獻上5點妙計↓↓↓
1、吃得“潤一點”出伏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向秋季過渡,氣侯日漸幹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因此要吃得“潤”一點!
10種滋陰潤燥的食物
1. 冬瓜2. 蘿蔔3. 藕4. 洋蔥5. 海帶
6. 蘑菇7. 木耳8. 芹菜9. 香蕉10. 蘋果
上面這10種食物除了滋陰潤燥,還有穩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不妨把這個菜單告訴家裡做飯人,讓全家都吃得健康一些!
2、揉得“勤一點”早晚溫差大,會導緻人體血壓壓差不穩。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可以防止血壓突增。當人血壓升高時,隻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 風池穴位置
▲ 人迎穴位置
專家提醒,從出伏後到秋分用這個方法,對于階段性的、季節性血壓問題是很好的。
3、喝得“多一點”這個階段,穩定血壓除了按揉穴位外,還可以多喝點“藥茶”。
出伏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最佳睡眠時間
嬰兒(0-2歲):11-14小時
兒童(3-13歲):10-11小時
青少年(14-17歲):8-10小時
青年人(18-25歲):7-9小時
成年人(26-64歲):7-9小時
老年人(65歲以上):7-8小時
5、穿得“暖一點”人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其實這句話是針對小孩子的,而對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于身體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很多!
小編是為了大家能過好這出伏後的34天操碎了我的小心髒,其實大家之所以不重視是因為不了解:
“當你體會到出伏的晝夜溫差有多麼可怕時,你就會意識到對身體對血壓對心腦血管的危害有多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