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概括安徽

概括安徽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21:36:54

  提起安徽,

  人們的腦海裡會浮現什麼?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1

  徽墨制作。程兆 攝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2

  △桐城六尺巷

  老莊哲學,文房四寶,徽派建築,黃梅戲,小崗村……

  一個個文化符号成為安徽人身上閃亮的文化名片,塑造安徽人的外在氣質,涵育安徽人的内在精神。

  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深厚的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開放發展的強大底氣。

  “增強安徽文化歸屬感,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讓徽風皖韻軟實力展現出獨特魅力、時代價值”……安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為全省文化高質量發展擘畫藍圖。省委書記鄭栅潔指出,安徽發展擁有“六大優勢”。曆史人文方面,安徽曆史積澱深厚,文化燦爛輝煌,幹事創業人才輩出。

  提升安徽文化共通性包容性,增進安徽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增強人民群衆自信心自豪感,塑造徽風皖韻軟實力影響力,在奮進全面現代化的征程上,安徽文化的優勢是全面發展的重要優勢。

  源遠流長,底蘊深厚

  安徽,是一片曆史悠久且文化深厚的土地。這裡是人類文明起源和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區域。

  距今約220萬至256萬年前,繁昌人字洞就有古人類活動,是歐亞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址。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3

  △ 2022年,繁昌人字洞進行第十次考古發掘。俞乃思 攝

  距今約30萬年前,東至華龍洞古人類繁衍生息,他們是東亞地區最早的準現代人。

  距今5800年至5300年前,含山淩家灘發達的玉器加工、明顯的社會分層,昭示着中華文明的曙光。

  距今4000多年前,禹會諸侯于淮河之畔的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4

  △ 含山縣淩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安徽文化起源早,從未間斷,始終與中國曆史進程同步發展,在不同時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文化高峰。”安徽師範大學科研處處長、曆史學者徐彬舉例說,先秦時期老莊思想的傳播,不僅促進了道家學派的形成,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朱熹作為理學的集大成者,使儒家思想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從“三曹”的建安文學到唐代宣城、池州詩人群體的興起,再到清代桐城文派的創立,安徽在文學領域卓然而立。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5

  △ 蒙城民間祭莊大典。胡衛國 攝

  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一紙诏書從北京紫禁城傳向千裡之外的江南省。清廷将這個廣闊而富庶的大省從南北方向一分為二,一個取江甯、蘇州兩府首字名為“江蘇”,一個取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名為“安徽”。從此,安徽作為具有清晰行政邊界的區域出現在曆史舞台上。這片土地上厚重的曆史積澱、絢爛的文化成果,在傳承、發展、弘揚的過程中,不斷堅定千萬百姓“我是安徽人”的地域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

  為什麼不沿淮或沿江劃界分省?

  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翁飛認為,康熙建省,采取跨江淮而治的辦法,在政治上防範劃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據的弊端,在經濟上則有調劑南北、貧富相濟的意圖。但這樣一來,勢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區間較大的差異性和較為複雜的多樣性。

  瑰麗多姿,兼容并蓄

  自古以來,大山大河就是自然地理與區域文化的天然分界線。安徽北有淮河逶迤,南有長江奔湧,把全省劃分為淮河以北、江淮之間和皖南地區三大區域,形成了各自發展、各成特點的皖北、皖江、皖南三大地域文化。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6

  △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鑄客升鼎。陳彬 攝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錢念孫分析道:“安徽版圖仿佛一片手掌形的樹葉,上部北邊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陽等市,與中華文明早期發展的核心區域河南、山東接壤,具有明顯中原齊魯文化的因素和風情。中部西邊的六安、安慶與湖北毗鄰,東邊的滁州、蕪湖、馬鞍山與江蘇相連,楚文化和吳文化在這裡不乏遺風和色彩。下部南邊的宣城、黃山、池州等市與浙江、江西交界,其文化也自然包含越文化和贛文化的成分及要素。特有的地理位置,使安徽既處于南北交彙的中心地帶,又是東部沿海向西部内陸過渡的橋梁紐帶;不僅南北文化在這裡碰撞演變,東西文明也這裡彙聚交流。”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7

  △ 黟縣宏村徽派建築。劉海麗 攝。

  安徽文化絢麗多姿,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人民群衆相互交流,地域文化不斷交融,逐漸形成堅強的共同體,涵育特有的精神内核。徐彬認為:“因為曆史發展的時序不同,加之淮河、長江、新安江在安徽形成的天然地域分隔,安徽曆史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具有個性的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但将其置于安徽文化共同體内,放在中國曆史文化發展的大局中,超越地域和時序界線來看,安徽曆史文化有其内在的精神内核,比如:源遠流長、赓續不絕,兼容并蓄、包容性強,敢于創新、勇于進取,典型性強、具引領性等。”

  堅定自信,凝聚力量

  文化軟實力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随着安徽文化認同感歸屬感不斷增強,安徽文化将在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8

  △ 亳州花戲樓前五禽戲表演。

  “深化挖掘整理、着力弘揚安徽地方曆史文化,推進安徽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于價值觀塑造和軟實力提升,對于增強全省人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義。”安徽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洪永平說,江淮大地人傑地靈、文化厚重,一代代安徽人敢為人先、善于創造,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政治家、軍事家等名家輩出、群星璀璨,在中華文明史上書寫着濃墨重彩的安徽篇章。我省社科界多年來呼籲開展安徽文化研究工程,加強對安徽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的挖掘整理、傳承保護。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9

  △ 黃梅戲《徽州女人》劇照。

  中國的發展道路擁有強大的文明基礎,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人文底蘊,促使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産黨、讀懂中華民族。安徽大學曆史學院教師魏孝稷認為,區域文明既豐富了中國文明的内涵,又體現了中國文明的整體性和包容性。因此,講好中國文明故事離不開講好地域文明故事。安徽地域文明史在文明起源時期就是中國文明史的重要一環,比如淩家灘文化。到明清時期,安徽人民更是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地域文明成就,比如徽州文化、桐城文化等。深化地域文明史研究,有利于中國文明整體史研究的展開。

概括安徽(何以安徽)10

  △ 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李博 攝

  安徽不僅曆史文化深厚,紅色文化更是奪目。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一代代優秀的江淮兒女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這塊土地上英勇鬥争、艱苦創業,形成了光輝燦爛的紅色文化,這是當代安徽人傳承守護的寶貴财富,更是超越地域、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

  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院長程中才認為,中國共産黨在安徽的百年奮鬥曆史,賦予了江淮大地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禀賦。我們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獨特作用,以探珠采玉之功,加強史料收集、整理,把安徽紅色富礦發掘好、利用好,提供豐富、生動、翔實、可靠的黨史鄉土教材。

  出品:皖派工作室

  策劃:陳群

  撰文:張理想

  編輯:王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