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教材将同性戀歸為心理障礙,女大學生西西在2016年以産品質量糾紛為由起訴該出版社以及書籍銷售平台。
目前,案件3次開庭延期,原告西西表示将堅持下去。
問:你如何看待西西的堅持?你認同“同性戀是心理障礙”嗎?
答: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明确一個原則:作為開放、民主、沒有偏見的社會,我們需要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
我們需要想一下:
性,有問題嗎?性,如果沒有問題,性取向是天生基因自帶的,又有什麼問題呢?
性,如果有問題,我們這麼多人又是從哪裡來到這個地球的呢?
大學教材将“同性戀歸為心理障礙”之前,有沒有考慮過“異性戀”性取向是否正常?因為異性戀性取向也是天生基因自帶的。
如果異性戀這個性取向因為是天生基因自帶沒有問題,那麼同性戀為什麼有問題呢?
如果異性戀有問題,那麼世間這麼多對夫妻結婚,走入婚姻;這麼多情侶戀愛,走入愛情,是不是都成了有心理障礙的人呢?
同理可證:同性戀者的性取向是先天攜帶的基因決定的,他/她們沒有問題,他/她們是和異性戀者一樣的正常人,隻是性取向和異性戀者不同而已。
當然,也有一部分同性戀者的性取向是後天形成的,隻要同性戀者沒有傷害到别人的利益,他/她們的性取向都應該得到我們大家的尊重。
就像我們大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們從古至今就包容、尊重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
今天的我們也可以效仿魏晉朝代先賢,我們也可以包容、尊重性取向與我們不同的同性戀者。
隻要不傷害到别人,無論誰,無論性别,無論年齡,都不用為自己的性取向感到羞恥,因為這明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隻是有一部分人的性觀念偏差,導緻我們對同性戀者有誤解。
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一樣,聽從自己心靈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性取向,選擇自己愛的人而不是社會或者家庭(爸爸、媽媽)要求你去愛的人。
愉悅自己絕不丢人,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這兩者都不是心理障礙者。
有朋友告訴我說:“性取向以合乎自然法則為正常,先天遺傳講不通,後天形成符合科學。能校正還是應該校正。别聽李銀河的話和效仿她。誤了終生。”
對于這位朋友的問題,其實科學家們早有答案:
“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并無優劣之分。
關于性取向的産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
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當人們和不符合自身性取向的對象發生性行為時,會異常的痛苦、惡心或性愉悅不足。”
當有人想要扭轉同性戀者的性取向,其實是很殘忍的一件事情。
同性戀不是心理障礙,不是病,不需要治療。
在美國,有一個兒子是同性戀,他的父親拿槍指着兒子腦袋,要求兒子改變性取向,兒子當時吓到了,趕緊說:“爸爸,我改,我是異性戀。”
等他爸爸放下槍以後,他趕緊離家出走,去當兵了。
等他當兵回來,已經過去6年時間了,他爸爸再拿槍指着他腦袋說:“你到底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
兒子回答爸爸說:“我是同性戀。”
經過6年時間,爸爸心中也已經明白,自己就是開了槍了,兒子也還是同性戀,他是改變不了兒子的性取向了,爸爸最後隻好同意了兒子的性取向。
性取向是無法強行扭轉的,這也很不人道,太殘忍了!
我們生養一個孩子都不容易,願所有的父母都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賺大錢,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漂亮,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文化......
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我們父母不能為了讓自己覺得異性戀是對的,而強行要求同性戀的孩子改變自己的性取向。
除非是孩子本人他自己願意,否則家長強行扭轉的話,隻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所以,我反對大學教材将同性戀歸為心理障礙。
我支持女大學生西西堅持下去!
雨來總會雨停,天晴總會到來,喜歡我就關注我[比心]我是@金莺情感咨詢師 給你帶來一片晴天。
#心晴計劃# #夫妻生活# #大學教材将同性戀歸為心理障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